張偉
海門,長江龍頭上的龍眼,靠江靠海靠上海,地處蘇通大橋和崇啟大橋之核心區,是上海的北大門。為全力推進江海特色花園城市的建設,重要的戰略是“引江入城”,把海門建成“東方水都,游艇之城”,開創海門江風海韻鮮明的現代城市文明!
一、“引江入城”彰顯濱水無限美
水是生命之源!長江是海門城市發展之源!依江而建的海門新城,曾多次挺進長江,圍江造田,歷史上我們把長江親切地稱之為“南海”。今天,我們是為水上花園城市的建設,引江水進入城市,實現江與城、江與島、江與湖、江與河、江與艇的全面互動。
1.暢想城之美
盡早實施“引江入城”,可讓靈動之水助推海門發展,讓有限城市資源顯性增值,全面提升海門花園城市的品味,成為海門發展的引領工程。為實現“引江入城”工程,一是必須增強城市利用、應用江水能力,通過入城建閘,增加船閘的密度與功能。可考慮在青龍港以西、張謇大道以東江堤范圍增建兩處以上通江船閘,既考慮引水排澇,更考慮游艇的自由進出。二是必須打通“引江入城”觀念之閘,將長江納入城市規劃,做足濱水文章,早日建成水上花園城市。
2.暢想島之美
在“引江入城”的過程中,應在上海路南、張謇大道東、長江岸堤內通過引江水環狀河的開掘,形成一個獨立成陸的島嶼稱之為海門島。環島河的水通過閘門控制與江相通,環島河視作長江北支的副支,面寬100米左右,稱之為青龍江,青龍江內建有高端游艇碼頭,島上規劃相應區域建游艇會所。青龍江掘成后的海門島約有5平方公里左右,島上一是建設國際性會議中心,確保在島上5年舉行一次峰會,每年舉行一次論壇;二是按深圳歡樂海岸的思路,建設高端服務業兼娛樂綜合體;三是建設水上高爾夫,定期組織水上高爾夫比賽;四是在青龍江中定期組織游艇賽事和游艇商務活動。
3.暢想湖之美
位于國家級海門開發區的謇公湖,已全面完成規劃并開始實施建設。該湖規劃水面面積2500畝,是長江北岸最大的人工湖之一。圍繞謇公湖規劃建設占地15平方公里的謇公湖風景區,建成大型購物中心、國際化宜居商務中心、現代化科技研發中心、沿江生態會展休閑中心、江海文化展示展覽中心和風景游覽中心六大功能區域,遨游謇公湖,融蘇州園林、江南水鄉、濱江風情、江海文化于一體,感受魅力獨具的湖光風景。在這一大湖的引領下,可在城區規劃多個面積不等的湖泊。在東部綠核中可規劃建設1500畝水面左右的東湖,并沿東湖規劃建設一處園林式濱水五星級酒店。在西部高新區宋季河以西、北京路以北、南海路以南范圍內可規劃建設1000畝左右的西湖,建設一處宜居宜業、水鄉特質、產城融合的現代科技城。上述三大人工湖都必須建水上游艇出入通道和游艇碼頭,成為海門旅游的三大亮點。城區中小湖泊面積可考慮在50畝至150畝之間,至少建設20處左右。
4.暢想河之美
歷史告之我們,早期海門“引江入城”建有護城河。當前海門“引江入城”應規劃建設環城河、入城河,在建設城市“天際線”的同時,規劃建設城市水軸線。在南有長江的情況下,形成西有滸通河、北有海門河、東有民生河、青龍河的環城河格局。并切實規劃建設好市區南北向的圩角河水軸線和東西向的青西河水軸線。要將圩角河規劃建設成海門“小外灘”,所有沿河建筑考慮濱水功能,取消沿河親水部位的道路規劃,以便做足親水文章。要在圩角河畔挖游艇港灣,建游艇泊位,建游艇五星級酒店,建游艇水街和建設游艇自由進出的高端別墅群,充分放大圩角河“小外灘”的旅游資源優勢。
二、“艇動水起”領跑城市升級版
海門,遼闊的江水海域,宜人的內河水網,為海門發展游艇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艇動水起”對推動海門水上花園城市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非常深遠的影響。
1.“心”動
主城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引領海門發展的心臟地帶,也是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區域。我們應整體規劃城區水系,開通水上游艇巴士。城區開通游艇水系總體規劃可考慮為“四縱”、“三橫”、“三湖”、“一島”、“一港”。“四縱”是南北向圩角河段、滸通河、民生河、青龍河,其中圩角段為主軸,滸通河、民生河、青龍河為輔軸,在主軸應建有三個以上游艇巴士碼頭,在輔軸上至少建有一個游艇巴士碼頭。“三橫”是東西向圩角河段、青西河、海門河,因青西河路網建成密集,只考慮核心區行政中心前建一游艇巴士碼頭,圩角河段、海門河段可考慮建兩個以上游艇巴士碼頭。“三湖”即謇公湖、東湖和西湖,每湖建一大一小兩個游艇巴士碼頭。“一島”即海門島,分別在江堤島外的長江和江堤島內的青龍江各建一個較大規模的游艇巴士碼頭。“一港”就是百年老港青龍港,應作為一處重點的文化旅游景點重新規劃建設。通過上述游艇巴士碼頭的建設可在主城區建成18個以上游艇泊位。并按一碼頭配10個游艇計算,城區就可有180條游艇往返穿梭。
2.“區”動
海門有開發區、臨江新區濱江,有海門港新區濱海,要實現“艇動水起”的目標,必須各有側重,實現“三區聯動”。海門開發區與主城區融為一體,側重打造好謇公湖、東西向圩角河西段、滸通河及長江岸線。規劃建設翠湖國際游艇公園,打造游艇交易平臺、培訓平臺、金融平臺、休閑平臺和維護平臺,建立相應游艇俱樂部。在滸通河西規劃建設游艇產業園,在已有一家江蘇新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的基礎上,再招引幾個游艇和游艇碼頭生產企業,形成高、中檔各種游艇的生產能力,并延伸產業鏈,形成游艇發動機、儀器儀表、高端裝飾裝潢的生產能力。濱江的臨江新區擁有長江岸線25公里,準備打造建設的新村沙度假島用地面積14平方公里,南與崇明島相距200米,與長江北岸相距約1300米,四面環水,可成為發展游艇產業的“江心島”,并與北岸臨江新區通盤考慮,建成在臨江新區與新村沙度假島之間對開的游艇航線。海門港新區發展游艇旅游業與游艇產業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濱海風情街、城市森林公園、海灣假日花園都有良好的相互貫通的水域面積,更有25公里黃金海岸線,可規劃建設數個游艇碼頭。別具一格的蠣蚜山國家海洋公園,海域部分15.46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6平方公里,可建游艇俱樂部、水上運動中心、海洋科普館、溫泉會所、張公堤文化街、休閑度假中心一批濱水項目和建筑,可開發游艇觀光、休閑海釣、登島探秘等運動,為游艇業發展提供巨大海域和水域空間。endprint
3.“行”動
“艇動水起”的海門游艇業既要有自身的高端定位和發展,更要有在全國的聯網布點發展,讓海門游艇業成為全國游艇業的重要組成,通過游艇產業的拉動,讓海門航向全國,讓各地航進海門。對于游艇的航行,一是通過水網建設,形成在一個城區或一個園區內部開通游艇的循環小系統。海門主城區建成相互貫通的“四縱三橫三湖一島一港”的水網格局;二是在海門主城區與海門港新區之間開通海上航線和內河航線循環中系統。海上航線可從海門島出發,經青龍港、新村沙度假島、啟東園陀角、呂四港,進入蠣蚜山國家海洋公園,內河航線可從海門港新區的森林公園出發,經疏港河、通呂河、通啟河、青龍河、海門河,進入市區圩角河;三是進行“一線”、“一江”、“五湖”的全國布局開通游艇航線循環大系統。“一線”是指沿東部海岸線的大連、煙臺、青島、海門港新區、上海、寧波、廈門、廣州、深圳、三亞建立游艇碼頭和游艇俱樂部;“一江”是指在長江沿岸上海的寶山,江蘇的海門、鎮江、南京,安徽的蕪湖、安慶,江西的九江,湖北的漢口,四川的萬縣及直轄市重慶建立游艇碼頭和游艇俱樂部;“五湖”是指在太湖、金雞湖、千島湖、鄱陽湖、洞庭湖中每湖建立兩個游艇碼頭和游艇俱樂部。能使海門成為虹橋“空港”式的中國“水港”樞紐,讓海門城市升級為中國最具潛力、最富活力、最有爆發力的現代水上新城。
三、“水漲艇高”引來遍水是黃金
游艇業被譽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機”。游艇的開通,可呈現遍水是黃金的發展新機遇。
1.地價倍增
海門城市最大的優勢是靠近長江,具備獨有的水資源。讓我們這個城市通過游艇業的發展融入長江,用水源全面提升海門城市財源,以濱水規劃、濱水建設、“水漲艇高”為突破口,通過水與游艇、水域與陸域的疊加互動,促使城區土地顯性增值,財力增收。
2.消費制高點
游艇休閑產業是繼汽車時代之后又一新興產業經濟,一艘豪華游艇是高科技的結晶,研究開發、設計制造、維護保養等涉及70多個行業和部門。游艇俱樂部的成員大都是高端的老總級人物,除了顯示身份享受樂趣外,還能結識很有價值的朋友。游艇產業是集勞動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為一體的復合型產業。游艇有較長的產業鏈,它的消費將帶動游艇專用航道、專用碼頭、俱樂部、游艇運輸、維修、燃料加注、充電、水上娛樂、水上運動、餐飲等一大批相關服務行業的迅速發展。世界游艇業每年帶來超過50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而美國是世界上游艇最發達的國家,游艇存有量已達1700多萬艘水平,參與人口大約占總人口的1/3左右。海外研究報告顯示,養一艘游艇相當于養3輛汽車,在游艇上1美元的投資,可以引發6.5至10美元的經濟效應。游艇業必將成為中國下一個消費制高點。
3.東方水都,游艇之城
為使海門成為“東方水都,游艇之城”這一目標的早日實現,一要制定一套科學完備的游艇業發展規劃。產業要健康發展,科學規劃必須先行。建議我市盡快制定游艇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思路和重點,做好游艇碼頭、俱樂部、制造基地等方面的統籌建設。并研究制定游艇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發展游艇業的相應政策法規和管理辦法,宏觀指導游艇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二要出臺一套鼓勵發展的優惠政策。政策扶持,對一個行業的快速崛起非常關鍵。游艇業是一個“投入大、產出慢”的行業,更需要政府的真心呵護和政策支持。建議我市盡快研究制定發展游艇業的相應優惠政策,明確稅收減免、金融擔保、土地優先等扶持政策,吸引資金、技術、人才進入游艇行業;三要完善配套設施體系。盡快建成水暢、水清、水通的水網體系,全面布局游艇碼頭和游艇俱樂部,確保供水、供電、供油系統建設,維修基地建設,培訓基地建設,導航中心建設及安全中心建設。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共同推動海門游艇產業又好又快健康發展,坐享海門“艇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園中,人在景中”的海派風情。
(作者系海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