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阿簡++楊潁

“城區日供水量”這個新概念,正逐步進入輿論視野。
對“城區日供水量”的集中報道出現在5月下旬,焦點是北京。5月29日,北京出現了41.1℃的高溫天氣,當日,北京市城區日供水量以304萬立方米突破歷史紀錄。北京自來水集團稱,今年夏天北京城區的供水量將接近每日318萬立方米的供水能力極限。此條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
對四五月份的相關新聞梳理后,我們發現,輿情早有端倪:
4月17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稱,去年夏天北京最高日供水量已近極限,水價調整勢在必行。
4月27日,媒體報道,郭金龍在北京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警告,北京人口的無序過快增長,已威脅到了水安全。
4月29日,北京市南水北調辦稱,北京是資源型重度缺水特大城市,人均水資源量不足世界平均的1/80,但人均生活用水量遠高于全球平均值。
5月11日,北京開展“節約用水宣傳周”,北京市水務局表示,即使年底南水北調江水進京,依然不能徹底緩解水資源緊缺局面。
5月22日,《北京晚報》刊登了今年最早的關于北京用水接近“極限”的報道,指出當日城區供水量已達291.9萬立方米,接近2013年夏季供水高峰的歷史紀錄。
通過監測相關輿情可知,僅從今年5月1日到6月4日,與“城區日供水量”相關的新聞近300篇,微博上網民的評論轉發超過2000條,主要論壇、博客的發帖量超過1800條。比較而言,自2012年1月到2014年4月的28個月中,相關新聞報道僅260篇。
北京靠什么解渴?
有分析稱,通過南水北調,每年將有大量長江水彌補北京供水缺口,但這只能緩解缺水狀態,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也有評論從水資源利用角度著眼:“(城市水資源利用)首先應該包括一個環繞全城的污水回收系統以及中水供應系統。另外,還應該包括一整套的雨水回收系統,要把漫流的雨水變成寶貴的財富。”
很多網民在自媒體平臺上表示應嚴控用水,“水是戰略資源,稀缺資源。”
城市在發展,酷夏還未到,“城區日供水量”作為城市運行的重要指標,必然會在輿論場中進一步傳播與普及。
“節約用水”將不再僅僅是一種道德要求,它正被輿論場賦予“城市資源承載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等更多剛性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