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在吉林省靖宇縣,當地人最樂意向外人炫耀的有兩件事:一是這里沖馬桶用的都是礦泉水;二是全國喝的礦泉水都產自靖宇。盡管這樣的說法略顯夸張。
靖宇遍布山林的礦泉、廠房林立的水企、滿載貨物的卡車以及隨處可見的標語,都告訴初來此地的人,這不是一個平凡的小城。這座位于吉林省東南部、松花江上游、長白山西麓的小縣城,因儲量豐富的礦泉水資源而備受矚目,也因此在十幾年間發生著巨變。
礦泉爭奪戰
在競爭激烈的瓶裝水市場,水源地不僅成為各大水企宣傳的噱頭,更成為決定產品質量的關鍵。
農夫山泉宣傳時反復提到千島湖;昆侖山礦泉水宣稱出自6100米高海拔、無污染水源;恒大冰泉則強調自己搬運的是長白山3000萬年天然礦泉。
“消費者首先認的是水源地,然后才是品牌。”靖宇當地一家小水廠的老板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中國的長白山地區,與阿爾卑斯山區、高加索山區并稱為世界三大優質水源地。作為該地區天然礦泉集中地之一,靖宇自然成為各大水企爭奪礦泉資源的要沖。
2000年,農夫山泉在靖宇建立東北地區最大也是當時唯一的礦泉飲品生產基地。隨后,娃哈哈、康師傅、恒大冰泉等紛至沓來。在橫穿靖宇天然礦泉水水源保護區的靖白大道兩旁,廠房林立。
2014年4月,靖宇縣白漿泉的礦泉水探礦權以5萬元起拍、1.5677億成交,成為史上拍賣價格最高的礦泉水探礦權。這被業內解讀為水企“水源地爭奪戰”大幕拉開。
“誰也沒有想到會賣到這么高的價格,這說明水企很看重水源地的價值,爭奪厲害。”靖宇當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告訴本刊記者,“天價泉眼”事件使得水源爭奪戰日益公開化,很可能帶來難以預測的“蝴蝶效應”。
隨著水源地爭奪加劇,當地政府審批也更加謹慎嚴格。“以前我們求著人家來,現在是不請自來。有些人已經看到這些礦泉值大錢,就不著急賣了。”上述官員說。
靖宇縣礦泉水資源開發辦公室向本刊提供的數據顯示, 目前靖宇境內共發現礦泉47處,已開發利用28處。除去那些并不具備開采資格的泉眼,靖宇境內的礦泉開發早已超過50%。
據當地官員介紹,恒大冰泉除最初購買的銀龍泉外,目前已取得四海泉的采礦權,另一處泉眼也正在協商購買中;依云負責人已四次前來考察,尋找合適的礦泉水源地投資建廠。而在臨近靖宇的另一個礦泉集中地撫松縣,包括農夫山泉、恒大冰泉在內的水企都已紛紛購買泉眼。
同地不同“水”
2001年4月,吉林省政府批準建立“長白山天然礦泉水靖宇水源保護區”,成為我國第一個為保護天然礦泉水資源而成立的省級保護區;2012年1月,國務院批準建立“吉林靖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飲用天然礦泉水》國標以及《天然礦泉水地質勘探規范》,都對礦泉水源地的保護作了細致規定。靖宇礦泉水水源保護區管理局給本刊提供的材料中說,該地已采取了多重舉措,包括遷出保護區內全部村民和無關企業、建立常態巡查制度、實施遠程在線監控等。
本刊記者在保護區走訪發現,所有水企的礦泉水源地都有相應的保護措施,泉眼上方均蓋有建筑物將其保護起來。不過,由于各水源地位置不同,其保護環境也存在差異。
娃哈哈的水源地五龍泉,位于靖白公路一側,距主干路約200米。五龍泉雖有一座院落圍護,但在其附近不足300米的距離就有村民聚居地,且聚居地后有一條污水溝,與五龍泉附近的水源地僅隔一道人為堆砌的土坡。
本刊記者還發現,即使礦泉水源處于同一地區,各企業的產品也不盡相同。農夫山泉在靖宇生產的多數為飲用天然水,而恒大冰泉、康師傅等生產的則是天然礦泉水。“天然水包括天然礦泉水,礦泉水可能在后期加工中添加了礦物質,但是天然水是純天然的,沒有添加任何物質。”農夫山泉靖宇水廠經理馬銘陽向《瞭望東方周刊》解釋。
2013年曾沸沸揚揚的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涉及的正是上述飲用天然水及其執行的企業標準。除了天然水,本刊記者在農夫山泉靖宇水廠還看到了包括水溶系列在內的其他飲品。
娃哈哈靖宇生產基地生產的,既非天然水,也非礦泉水,而是純凈水。白山市國土資源局一官員向本刊記者透露,娃哈哈廠區在礦泉水的處理工藝后專門加上了純凈水處理設備,以生產純凈水。該官員說,曾有外國廠商來此考察,對這種情況表示不解,“這純粹是糟蹋了這么好的水源。”
而根據《吉林省飲用天然礦泉水資源開發保護條例》規定:經鑒定的礦泉水水源不得生產純凈水等非礦泉水飲品;用經鑒定的礦泉水水源生產純凈水等非礦泉水飲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會同有關部門查封生產設備和工具。
保護區內任意排污
“以前這個地方沒有什么污染,現在靖白公路兩旁到處都能看到污水。”住在靖宇礦泉水源地保護區附近的一位村民說。
目前在保護區內至少有娃哈哈、康師傅、農夫山泉、恒大冰泉、天士力五家大型水企,這些日產千噸以上的水企,每天產生的廢水量不得而知。
按照長白山天然礦泉水靖宇水源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印錫的說法,管理部門要求各水企將污水全部輸送至靖宇縣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后方可排出。但是,農夫山泉工作人員給本刊記者的答復并非如此——“我們的污水都是在廠區里處理后,通過暗渠排放到生產基地旁邊的小河里。”
在保護區走訪,本刊記者注意到,一些企業的生產污水都徑直通過管道排放在保護區內,似乎無明顯的處理措施。
在天士力生產基地外圍,記者發現了六處口徑不一的排污口,其中五處管道直徑約42cm。這些排污口中的五處設置在廠區圍欄外,污水由廠區直接排出。因該廠區與靖白公路有約百米植被濃密的緩沖帶,所以外人在不靠近廠區的情況下很難發現污水口。另一處排污口臨近靖白公路南側,管口被樹枝遮住,僅見不斷流出的渾濁污水。endprint
在娃哈哈生產基地外圍,本刊記者也發現了兩個直徑約40cm的排污管道。管道分別位于廠區大門靠近靖白公路的南北兩側,直接由廠區接出,上部均被綠色草坪覆蓋。其中一處管道流出的污水顏色呈深灰色,散發著陣陣惡臭。上述兩個排污口流出的污水,經過一個涵洞直接排到靖白公路另一側,而離該側污水河道不遠處就是娃哈哈的水源地五龍泉。
除此之外,在娃哈哈廠區西南側,本刊記者還發現了一個稍顯隱蔽的污水坑,坑內的水顏色泛黑,且有許多固體漂浮物。更令人吃驚的是,該污水坑內的水經由廠區圍欄內一排污河道直接流出,兩者甚至形成了一條無法估測長度的污水帶。
與上述兩家企業直接往公路兩側排污不同,本刊記者在康師傅生產基地的靠公路一側并未發現任何明顯的排污管道。但在其遠離公路的兩個生產基地中間地帶,有一條充斥污水的河道。
就整個礦泉保護區而言,在靖白公路兩側,成片成帶的污水隨處可見,且都距離廠區不遠。
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以及《吉林省自然保護區條例》的規定,自然保護區內禁止砍伐等活動。但本刊記者在走訪中曾親眼看見有滿載成木的貨車從保護區內駛出。
還能開采多久
按照行業研究機構中商情報網的統計,我國礦泉水消費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以此推算,2015年礦泉水年消費量將達約2500萬噸。業內最大的擔憂在于,水企為了增加產量而盲目加速開發,是否可能導致礦泉水資源的枯竭以及水源地生態環境的惡化。
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常務所長趙飛虹曾多次受邀到水企參觀,她的直觀感受是很多企業對礦泉水開發似乎并無節制,“企業盲目擴大產量,卻從不考慮后果。”
這樣的情況在靖宇同樣存在。靖宇的礦泉水開發始于上世紀80年代,2000年后漸成規模。2004年,靖宇劃定了7.4平方公里的礦泉水產業園區。經過十年發展,到2014年年底,礦泉飲品企業預計將達15家,可實現產量150萬噸、產值20億元。
與之相應,聚集在靖宇礦泉水源保護區的各大水企都在新建廠房、擴大產能。2007年和2010年,農夫山泉先后進行了二期和三期(一)擴建;2014年初,其三期(二)工程也正式開建。屆時,農夫山泉在該地將擁有14條生產線,年產能達200萬噸。
恒大冰泉生產基地,也已啟動二期年產160萬噸工程的建設。半個月前,恒大冰泉與歐洲13國簽訂供水合同,這預示著其產能還將近一步擴大。
此外,2014年,靖宇縣還將重點新上“普提金”年產100萬噸、“天泉”年產50萬噸、“醴云”年產20萬噸3個礦泉飲品項目和“瑞富德”年產10萬噸飲料項目、“娃哈哈”二期年產20萬噸兩個續建項目。
不過,在靖宇,無論地方官員還是普通民眾,多數人對于礦泉水超采的擔憂似乎并不存在。
“礦泉水是一個不斷補充、循環的過程,不可能出現水源枯竭的情況。再者,我們對于企業的開采量是有嚴格要求的。”李印錫說,管理部門要求企業僅能開采泉眼出水量的70%,剩余的30%必須用來補給,以保證水的循環。
本刊記者曾嘗試向保護區管理局索要靖宇縣內各個泉眼的出水量以及開采量,但遭到拒絕。“靖宇的礦泉都是自涌泉,只能等泉水自身往外溢,也就是說不可能出現人為抽水的情況。”馬銘陽說。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靖宇縣內可開發的泉眼幾近飽和,剩余的泉眼或是不具開發能力或是地處偏遠。但是,這里的多數水企卻都在不斷擴建、增產。這樣的矛盾究竟如何解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