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
摘要:
在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不但具有基本的生態功能更是美化生態環境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植物景觀整體的規劃設計,有效的組織水系、植物小群落的生態型景觀與人們的居住需求相結合,形成良好的居住區生態結構。
關鍵詞:昆明;景觀植物;凱旋花園
理想的居住環境最好能有一個相互聯系的平面和立面的綠化生態系統,將多維空間聯系起來,除了可以利用綠化系統調節微氣候,吸收和過濾污染物、穩定土壤和吸收雨水徑流以外,還可以利用居住區內的植物,促進小生態的良好循環。
景觀設計是指依照人們特定的思想內涵、審美取向、社會和自然功能所做的景觀規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建立在一定經濟與文化基礎上的產物。
《昆明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居住區綠化建設理念,其主要精神可以概括為:居住區的植物綠化發展以人為本,確立人的主體地位及與環境的雙邊相互動關系,強調把關心人、尊重人放在首位,滿足人們的休閑、游憩和觀賞需要,人、居住區和植物景觀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良好生態系統。昆明居住區植物造景著力向更高品位和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在未來昆明市的綠化系統建設項目中,居住區植物造景建設是其主要構成部分,居住區植物造景必須擔當支撐綠色昆明的重任。[1]
此次的考察以凱旋花園一期項目為主,居住者以退休老干部為主。項目位于昆明西山區十里長街,東接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小區.南接西南賓館用地,西接南三環路,北臨西方游樂城。建成于2009年,占地面積:8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813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08500平方米,是住宅、商業及辦公綜合性的建設項目。該區主要體現了 “濱水、林蔭、休閑”的三大主題。小區內主要植物有: 滇樸、桂花、垂枝榕樹、緬桂、云南櫻花、垂絲海棠、欒樹、杜英、小葉榕、金竹、碧桃、山玉蘭、紫薇、棕櫚、垂柳、紫葉李、銀杏、枇杷、柚子、蘋果、櫻桃、楓香、紅楓、海棗、董棕、 杜鵑、葉子花、常春藤、茶梅、金葉女貞、銀邊草、吊蘭、絲蘭、腎蕨、海芋、八角金盤、春羽、沿階草、蔥蘭、荷花等。[2]
整體的設計比較尊重居民的需求,注重與自然、人文的結合。退休老干部在此可以安享晚年,在整體的景觀設計上尊重使用者的需求,結合場地的地形,并且滿足用戶的心里、感情的寄托。在植物的選擇上,以在昆明生長良好的鄉土樹種為主,通過設計使層次豐富、對比鮮明、四季色彩分明。植物的選擇以在昆明地區生長良好的高大喬木為主,以花色灌木、多年生花卉、草坪為輔。植物以“大喬木+小喬木+灌木+藤本+草皮”的結構為主,結合地面石材與板材的變化構成林間小道;利用廊架、墻面增加垂直綠化率;利用水面的變化種植菖蒲、水蔥、蓮花等植物增加落差感;結合亭子、座椅等園林小品的設置,與園景樹相結合,豐富小區內的景觀變化;通過形態、色彩、質感的對比,突出四季景觀各異的變化。
在入口處集中種植熱帶植物與警亭的通透相呼應,進入小區內沿著流水池塘布置了春羽、芭蕉、腎蕨、魚尾葵、常春藤等加上少量的野生花卉構成“疏影橫斜”的景致;入院后則用茂盛的榕樹與桂花等常綠植物構成一道生命力旺盛的景觀節點;棕櫚、芭蕉、棕竹、絲蘭、非洲茉莉、加納利海藻、春羽、鳶尾等植物則沿著水流布置,蔓藤植物爬滿了親水平臺周圍的廊架,濱水步道若隱若現,環境十分優雅。特別是在入秋后金黃的滇樸、銀杏,火紅的紅楓、黃連木,艷麗的黃,火一樣的紅,映襯著純凈的藍天,像畫一樣的色彩能在心底與人產生共鳴,給人相當深刻的映像。
通過營造富有動感的水面、草坪、灌木、喬木、花卉,加上各種休息活動的場地,打造出連貫、自然的植物景觀。各建筑之間的綠色走廊,結合空間形態,重點布置地被景觀,點綴園景樹、觀賞花卉,營造親切、安寧的植物景觀氛圍。廣泛采取闊葉樹種,注重體現出季節的變化,如滇樸、黃連、鵝掌楸等色葉樹種,搭配中下層的小喬木與地被景觀,形成連貫的外輪廓線條與建筑群體相協調,形成多維的效果。此外,加強了對有害氣體有較強吸收能力植物的配植,如紫藤、玉蘭、紫荊、樟樹、女貞等樹種的選擇。通過對植物景觀整體的規劃設計,有效的組織水系、植物小群落的生態型景觀與人們的居住需求相結合,形成良好的居住區生態結構。
【注釋】
[1]《昆明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征求意見稿)》
[2] 宋鈺紅,昆明市凱旋花園小區一期景觀規劃[J].《南方農業(園林花卉版)》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