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各個銀行的發展,尤其是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銀行的本質上來看,銀行的主要工作就是風險經營,抵御風險與管理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的基本任務。新形勢下,銀行內部控制的加強與操作風險防范的落實,對于商業銀行的正常、有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本主要針對商業銀行內控風險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商業銀行內控風險管理技術方法以及應用方式,以此提高商業銀行內控風險管理整體水平,防止相關事故的出現。
【關鍵詞】商業銀行 內控風險管理 方法 技術 應用
一、前言
就目前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了解與掌握風險方面的客觀規律,加大風險管理力度,是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的重要事項,也是科學發展觀得到有效貫徹落實的基礎。發展觀,實質上就是關于發展的要求、目的以及本質的一個整體看法,發展觀的正確性直接決定著發展道路、發展戰略以及發展模式的合理性、有效性,對于發展的實踐產生重要的影響。商業銀行是一個貨幣經營、具有良好信譽的企業,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方面需要遵循三個原則,即盈利性、流動性以及安全性。其中,安全性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基礎,流動性是經營管理中的手段,而盈利性則是經營管理中的主要目標。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對于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與落實,需要遵循盈利性、流動、安全性三大原則,保證三大原則之間的協調與平衡,在確保流動性與安全性的基礎上,追求利潤最大化。由于經濟金融形勢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因此商業銀行在內控管理的過程中,應當重視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深入貫徹與落實科學發展觀。
二、金融生態環境的實際狀況分析
現階段,我國金融生態環境呈現不理想的狀況。金融生態環境,是2004年我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的一個金融概念。金融生態環境,實質上就是指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的外部環境。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出現,針對我國經濟環境中日益突出的一些矛盾,造成我國金融生產環境處于不太理想的狀況,影響我國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
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包括:第一,法制環境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促進金融行業發展的實際方式、措施還比較少,司法機關在對金融機構與企業、個人之間出現的利益沖突案件進行審判的時候,無法做到公正、公平。第二,中小企業資金成本處于高度緊張狀態,資金鏈處于斷裂的邊緣,融資十分的困難,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同時還增大了金融操作風險;第三,金融服務水平無法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需求;第四,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發展對于銀行信貸的依賴性越來越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一些金融機構運營過程中不良貸款狀況的出現次數,加上國家宏觀調控在一定程度上兼容了銀行在放貸方面的能力,對經濟的信貸投入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加劇了企業在資金供求方面的矛盾,尤其是中小企業。第五,政府信用環境不太理想,對于金融債券的落實有著十分嚴重的影響;金融債務的具體落實情況一般,金融債權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落實,而且金融債權的具體落實與政府存在一定的聯系;第六,企業法人的治理結構存在一定的缺陷,企業財務管理存在權限,很多企業都會借助改制、破產等名義逃離虧欠銀行的一系列債務,與當地金融機構出現金融糾紛。
三、商業銀行內控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商業銀行內控風險管理直接關系著商業銀行能否正常運營,它是商業銀行各項工作在開展過程中的重要事項。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引進外資、資產重組以及路演上市等一系列事項,在整體內控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是商業銀行在新形勢下,內控風險管理狀況仍然不太理想。
(一)內控風險管理水平存在差異
現階段,我國不同地區中不同的商業銀行,在合規文化、風險意識以及業務素質等多個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同時,商業銀行會計跳線“短板效應”十分顯著,一個木桶能夠裝有多少的水,主要在于木桶壁面上最短的木板的長度,而不是木桶壁面上最長木板的長度,即“短板效應”?!岸贪逍睂τ谏虡I銀行加強內控風險管理工作具有十分深刻的警示。不同商業銀行在管理水平與員工之間存在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會計內控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各個商業銀行應當重視會計人員風險意識的提升,加大合規文化的建設力度,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以此實現商業銀行內控風險管理整體水平的提升。
(二)工作人員業務素質與產品更新不相適應
由于金融產品的更新十分迅速,商業銀行中的新業務層出不窮,對于內部工作人員的培訓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各個工作人員對于新產品的了解程度與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怎樣有效的控制這些因素所產生的操作風險,是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新問題。同時,銀行業務會受到商業銀行內部相關制度的制約,主要在于商業銀行現有的制度創新與修訂一般都無法跟上銀行業務的更新速度,所以商業銀行在業務方面容易出現風險。例如:我國各個商業銀行對于財富管理業務、代理保險業務以及證券三方存管業務的推行。
(三)工作人員行為管理力度不足
從近幾年我國銀行業案件的發生情況來看,銀行內部工作人員在工作上出現的違法亂紀行為是造成這些案件出現的主要原因。因此,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工作人員行為管理力度的加大,這對于內控風險管理十分重要。目前,社會中的誘惑多樣化,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在工作上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價值股票市場中的行情多變,造成一些銀行工作人員在心態上失去平衡,脫離了社會道德標準,造成銀行業案件的發生。商業銀行中的管理人員,應當重視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監督,及時發現并解決相關問題,還要加強與基層工作人員的交流與溝通,重視心理疏導的作用,避免不良事故的出現。
四、商業銀行內控風險管理技術方法以及應用的分析
(一)信用風險管理
信用風險,實質上就是指交易債務人或者對手無法有效履行合約或者信用出現變化而造成交易債權人或者另一方的權益受損的潛在風險,它普遍存在于商業銀行的授信業務中,主要包括信用價差風險(cred it spread risk)與違約風險(defau risk)。
1.內部評級法。在經過多次國際金融振蕩后,國際銀行業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模型對信用風險進行合理的度量,需要強調的是數據模型具有很強的技術性。2004年發布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主要將市場紀律、當局監管以及最低資本要求作為支撐,對現代信用風險管理模型進行構建,重點突出風險計量的標準化、敏感性以及精確性,強調內部評級法(In 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es,IRB)在銀行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與核心地位,對于全球銀行業發展格局的改變具有十分重要影響。內部評級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基本要素:①敞口分類:項目融資、零售業務、銀行、國家、股權以及公司業務等;②風險權重;③監管方法;④最低要求;⑤風險要素:期限、違約總敞口頭寸、給定違約概率中的損失率以及違約概率等。
2.傳統信用風險度量。傳統信用風險度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傳統信用評級、信用評分方法(ZETA模型、Z模型)、貸款風險度測算以及專家評定制度(5P、5W、6C原則)。傳統方法十分簡便,方便操作,但是存在相關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將會計賬面價值作為基礎的時候,無法將企業實情全面的反映出來,而且動態性比較差;主要依賴于定性分析,主觀隨意性比較大,而且效率也比較低。
3.信用風險管理工具。信用風險管理工具主要包括:貸款直接轉讓、銀團貸款、授信限額、信用衍生、貸款證券化工具。
4.現代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就目前來看,國際金融界十分流行的內部信用風險模型,主要包括沃特曼死亡率模型、瑞士信貸銀行的信用風險附加模型、麥肯錫公司的宏觀模擬、JP摩根的信用矩陣以及KMV模型等。其中,JP摩根的信用矩陣與KMV模型最具代表性。
(二)市場風險管理
市場風險,又可以將其稱為價格風險,主要是指可交易資產的價值或者被用于資產出現的變化而造成的損失風險,主要包括匯率風險與利率風險。
1.市場風險管理工具。外匯風險管理,主要包括外匯期權、貨幣互換、金融衍生工具以及敞口限額等;利率風險管理,主要包括資產負債管理、利率金融衍生工具、基于VaR的管理等。
2.實誠風險度量。匯率風險度量,主要包括時間、外幣以及本幣等多個要素,可以姜切劃分為經濟風險、交易風險以及會計風險。利率風險度量,主要包括全值法、凸性分析、持續期、Var方法以及敏感性缺口分析等。綜合風險度量,主要包括情景分析法、VaR方法、壓力測試法以及風險狀況圖。
(三)操作風險管理
操作風險,實質上就是由于內控控制不完善、外部事件、制度失效以及人為錯誤等一系列事項造成直接損失或者間接損失的可能性,主要是銀行內部中可以控制范圍內的內生風險,主要包括商譽與法律風險、欺詐風險、信息技術風險以及控制風險。
1.操作風險管理。保險是銀行風險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主要包括與操作風險種類相匹配的保險、再保險與保單合格標準以及合同對方風險與保障范圍。
2.操作風險度量。主要包括內部衡量法、極值理論方法、損失分布法以及基本指標法。
3.資本準備金與保險的代替計量。內部衡量法、極值理論方法、損失分布法以及基本指標法等主要計算方法為限額法與保費法。
(四)商業銀行內控風險管理技術的應用分析
客戶評級與債項評價都是信貸風險管理過程中的基礎部分,根據客戶評級與債項評價與貸款逾期損失率之間存在的關系,可以對10級以上的評級矩陣表進行構建,以此提高商業銀行內控風險管理的整體水平。如表1所示,債項評價、客戶評級與貸款風險分類之間的關系。
表1 評級矩陣表
五、結語
現階段,我國金融領域中頻繁出現銀行內部人員與外界人員聯合進行金融詐騙、挪用銀行資金以及盜取客戶資金等一系列重大刑事案件,不僅嚴重影響了銀行的正常運行,造成銀行出現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我國銀行業的商業信譽與社會形象;同時,阻礙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國商業銀行在內控風險管理方面,應當嚴格執行各項內控制度,通過對風險管理流程的優化以及管理方式的創新,提高銀行業務的操作效率,創造一個良好的風險管理控制環境,為銀行業務提供高效、有序以及安全的運營保障,促進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康薈,程慧容,向存忠.商業銀行內控風險管理技術方法及應用[J].現代商業,2011(32).
[2]張曉琦.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及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
[3]李永華.中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3.
[4]賈銳.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及防范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2.
[5]聶琳.內部控制視角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策略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6]李思宇.我國商業銀行會計操作風險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7]吳琳.中小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控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2.
[8]劉新宇.基于全面風險管理的中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研究[D].遼寧大學,2011.
[9]徐建明.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風險管理分析[D].山東大學,2013.
[10]唐林兵,譚清美,吳華清.我國商業銀行效率及其內控風險因素分析[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3(19).
作者簡介:黃志剛(1980-),男,漢族,湖北宜都人,職稱: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學、內審內控、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