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
【摘要】隨著金融市場的深化改革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推進,作為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商業銀行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加上后金融危機時期,國際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幣市場化為商業銀行帶來了新挑戰,增強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本文從必要性、現狀、問題、建議等方面對我國商業銀行綜合化發展進行分析。
【關鍵詞】金融危機 商業銀行 綜合化
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的減弱,各國經濟逐步復蘇,我國銀行業面臨著更多挑戰,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發展也成為轉型的必經之路。銀行業務綜合化作為金融綜合化經營的一部分,指銀行突破傳統的業務范圍,開展保險、證券等行業的相關業務,逐步實現銀行、保險、證券各行業產品邊界不斷融合這一有機結合過程。具體來說,商業銀行向全能銀行過渡,在資產負債表外開拓經營領域,包括投資顧問、融資委托、現金管理等,從而擴大手續費收入,增加盈利來源。下面從幾方面具體介紹:
一、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發展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網絡的發達,商業銀行通過基本的存貸款業務維持高額利潤已不再現實。從國內外來看,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發展勢在必行。
從國外發展來看,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給國際各國帶來了經濟上的影響。全球經濟放緩,實體經濟也受到沖擊。然而,金融危機帶來的重創是由公司治理失效及過度的激勵機制,缺乏嚴格的內部風險管理機制等原因造成的。次貸危機的沖擊并不意味著國際金融格局會回到商業銀行一統天下和分業而治的狀態,與此相反,金融機構內部各業務線條及不同性質機構之間將更深入地探索互利共贏、融合發展的路徑,新的綜合化經營模式將成為主流。隨著后金融危機時期國外經濟逐步恢復,我國商業銀行依舊面臨著外資銀行的沖擊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需要,單一的經營模式已不再適應。金融業的開放,意味著國內金融機構正接受開放市場經濟的挑戰,面對已經實行綜合化經營,并在金融危機后恢復的國際金融控股集團,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綜合化業務是必要的。
從國內發展來看,首先我國商業銀行面臨利率市場化的挑戰。我國銀行業金融資產已超過120萬億元,每年利潤規模超過1萬億元,但在其巨大規模下,高利潤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存貸利差。以2009年第三季度為例,下列四家銀行凈利息收入均同比下降了,說明銀行靠利差獲得利潤的趨勢正逐漸減少。
2012年6月8日,央行擴大了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這直接影響商業銀行依靠傳統的利差進行盈利,商業銀行需通過業務綜合化發展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降低利差收入的過度依賴,彌補利潤缺口,使我國商業銀行能夠可持續發展。其次,金融脫媒現象日益加重,在金融管制下,資金供給繞開商業銀行體系,直接輸送給需求方和融資者,完成資金的體外循環。近年來我國間接融資渠道逐漸變少,直接融資地位上升,一些優質客戶通過自己的信用發行股票、證券等,使得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更多居民將銀行的儲蓄存款轉移出去,追求收益更高的金融資產,使得我國商業銀行存款數額也受到影響。
從企業國際化、居民財富表現形式多樣化方面看,國家對企業“走出去”給予大力支持,近年來財稅、外匯、保險等優惠政策出臺,國內企業急需與業務流程和經營策略配套的跨國金融服務,這就需要銀行提供相關風險管理服務,咨詢顧問服務等。同時,我國高收入人群擴大,家庭財富快速增加,這就要求商業銀行把握客戶需求,創新業務種類,全面滿足個性化服務需求。不僅如此,美國次貸危機的原因并非在混業經營本身,而是金融監管缺失下的過度混業經營及投資銀行盛行的金融市場環境。因此我國以商業銀行為主導,投行、信托等金融業務綜合化發展是必要的。
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的發展現狀
從國外來看,綜合化經營一般分為兩類:一是以德國、瑞士、英國為代表的全能銀行制。該模式下,銀行可全面經營存貸款、證券買賣、保險銷售等業務。另一類是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在此模式下,由金融機構組建金融控股公司,通過并購或投資控股獨立的子公司從事銀行、證券、保險等業務。而我國現階段的金融環境和監管狀況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更可取。在此模式下,子公司仍實施專業化管理,在集團層面是“全能”的。
我國商業銀行也逐步開展綜合化經營試點工作,截止2012年末,在上市銀行中,8家商業銀行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10家商業銀行設立或投資入股金融租賃公司,6家商業銀行設立投資銀行機構,3家設立了消費金融公司。其中,交通銀行和建設銀行參與了投資銀行、基金、金融租賃、保險、信托五項業務。
在五大行中,中國建設銀行表現突出,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大幅提高。年報顯示,截止2012年末,建行已擁有境內外8家經營性子公司和26家村鎮銀行,業務覆蓋基金、租賃、信托、保險、投資銀行等多個行業,該行子公司資產總額達到2608.39億元,同比增長了28.9%,全年實現凈利潤21.39億元。具體到各項:建信信托凈利潤增長78.4%;中德住房凈利潤增長72.9%;建信人壽凈利潤增長50.4%,建信基金利潤增長15.9%。
其他各行在綜合化經營中也各有亮點。交行作為五大行中綜合化經營牌照最齊全的一家,截至2012年,控股子公司資產總額達915.90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2.74億元,同比增長了17.96%,其中交銀國信存續信托規模達人民幣1564億元,較2011年末增長了111%。此外,工行的工銀租賃2012年末總資產為1190.49億元,凈利潤為11.66億元,增幅達34.8%。中銀集團人壽去年實現凈利潤6.15億港元。作為銀行綜合化經營的部分之一,城商行試點設立基金公司也在逐步實施,2013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銀監會將與部門配合,目前已同意興業銀行、北京銀行投資設立基金公司事宜,兩家銀行正在履行其他行政許可程序。
三、中國民生銀行業務綜合化發展狀況
中國民生銀行作為國內第一家由民間資本設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成立于1996年1月12日。雖然與國有五大行比,股份制銀行獲得牌照相對較難,但民生銀行仍是綜合化經營的積極者。近年來,民生銀行通過在2008年設立民生金融租賃公司、民生加銀基金管理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業務綜合化發展模式。2013年1月份民生加銀基金管理公司全資子公司——民生加銀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主要負責打通一二級資本市場、股權與債券市場,這意味著民生銀行向全功能金融集團又邁進一步,民生銀行綜合化發展進一步加強。民生加銀資產管理公司的加入,加速了基金公司向現代財富管理機構轉型的進程,其業務類型涵蓋委貸、票據、股權質押、資產收益權等,涉及能源、旅游、金融、房地產等眾多行業。此外,中國民生銀行還設立了27家民生村鎮銀行。
民生銀行通過對中小企業貸款、綜合化業務發展創造了高利潤。從2012年年報看,民生銀行集團(包括民生銀行及民生銀行控股的民生金融租賃公司、民生加銀基金公司和民生村鎮銀行等附屬機構)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有375.63億元,同比增長34.54%。
四、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發展中的利弊
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發展存在著諸多優勢。首先,綜合化發展產生的協同效應不僅包括運營成本降低、銷售收入和總體收益增加,更重要的是商業銀行聯合或集團化后創新能力有所提高,整體價值創造會增強。業務綜合化可以增強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商業銀行可以根據客戶需要為其設計更多元化的產品組合,提供一條龍金融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可以進一步共享客戶信息資源并改善銀行資產結構。
其次,綜合化經營有助于商業銀行適應資本約束的要求。金融危機暴露了國際金融風險監管的脆弱性,加強更嚴格的監管已達成共識?!栋腿麪枀f議III》提高了資本監管的標準,嚴格限制銀行表內外業務增長。新辦法的出臺預計會使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普遍下降1-1.5個百分點,這就需要增加資本或減少信貸投放。商業銀行通過業務綜合化發展有助于解決這一挑戰。
當然,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發展還存在不足。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發展還處于初步階段,缺乏能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銀行內部防火墻也未完善,在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缺位。同時,這其中存在大量風險,包括:商業銀行從單一業務經營的風險管理方式擴展到證券投資、基金等多重領域,帶來的風險種類增多,風險的識別、管理、分析和控制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綜合化經營不善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很難控制。附屬機構的風險很容易傳遞到母公司,其風險事件或丑聞的產生會給整個集團帶來聲譽風險。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發展中風險的評估機制、管理的內審機制、跨行業子公司的預警機制等都不完善,潛在的風險還較多。
五、對商業銀行綜合化發展提供建議及趨勢展望
針對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發展存在的不足和風險,為保證綜合化經營的健康發展,關鍵是有力的完善自身風險管理能力,建立有效的外部監管制度。其中包括建立綜合性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明確各層級綜合性風險管理的職責。健全監管制度,細化具體監管內容,如要求銀行集團內各附屬公司在業務合作中必須堅持法律責任獨立、關聯交易合規的原則,以免附屬公司間的連帶責任風險及客戶、銀行集團整體利益受損的情況。同時應增強防火墻機制的定量指標,增強其隔離風險的可操作性。
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業務綜合化中,應明確自身的戰略目標,根據自身的特點,突出各商業銀行的自身優勢,從需要角度選擇適合本行、適合中國國情的綜合經營模式。商業銀行應從相對熟悉的業務領域進入,循序漸進,穩健推進。我國商業銀行在積極與保險、證券、基金、信托等融合中,應最大限度的發揮金融控股公司的協同效應并防范風險。在政府監管方面,應吸取金融危機的教訓,建立嚴格的風險管理制度。
從我國經濟的發展來看,今后我國商業銀行也將繼續穩健地推進綜合經營,不同銀行在選擇上可能會有所偏好。其中保險業務由于涉及的專業保險內容較多,在管理上,保險經營風險的大數法則與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文化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商業銀行更可能以投資、并購等方式進入保險行業,如2012年11月27日,農業銀行收購嘉禾人壽51%股份獲批。預計我國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會再提速,除五大行外的其他商業銀行也會擴大綜合化經營。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的發展也給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通過商業銀行自身、政府、監管部門等多方面的努力,會為人們帶來更適宜的金融服務,為我國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李江鴻.中國銀行業綜合化經營法制與實踐的互動[J].金融論壇,2011,(12).
[2]杜金.銀行綜合化經營雛形已現加快發展有待破題[N].金融時報,2013.4.8.
[3]蔡寧偉.對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的四點思考——基于“四化”的管見[J].金融會計,2012,(6).
[4]袁寧.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的監管創新[J].中國金融,2011,(2).
[5]馬陸方.馬錦.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的現狀、發展趨勢及風險防范[J].金融與經濟,2012,(8).
[6]徐文彬.金融業混業經營的范圍經濟分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7]李志剛.中國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戰略的實施研究[J].金融論壇,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