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彬 鄧濱
這是一個用實干創造奇跡的人。他所管理的多項工程都獲得了“優質工程”和“樣板工程”稱號。
李念軍,中共黨員,1995年6月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中鐵五局機筑處二隊任見習生。十幾年來,他先后參與了石長鐵路、山東日東高速、秦沈鐵路、遼寧錦阜高速、山東206國道、山東濱濟高速等多項工程建設,歷任技術員、技術主管、工程部長、項目總工、常務副經理、項目經理,曾多次榮獲陜西交建、高速集團“優秀項目經理”、局和公司“優秀項目總工程師”“先進生產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黨風廉潔先進個人”“優秀項目經理”等稱號。他所管理的多項工程獲得“優質工程”“樣板工程”“質量信用評價AA級”單位,工程質量和安全始終位列建設項目前茅。
苦練技藝
個子不高、身體偏瘦的李念軍,屬典型的南方人氣質:小個子,精神十足,機靈干練,工作雷厲風行,像一頭矯健的猛虎。剛到單位那會兒,他深知從學校到現場的實際差距,“學”字當頭,白天忙于現場測量放線,晚上就認真查閱圖紙,熟讀有關施工技術規范,標準,遇到不明白或一知半解的問題就虛心請教別人,并做好相關筆記。為了真正弄懂搞通,有時為了一個導線點、復合樁的準確測量,他不辭辛苦地穿梭于崇山、河流、溝坎之間;有時也會為更好的指導現場施工,會攀爬于橋梁、支架、孔樁、基坑、承臺之上,常常是晴天一身灰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身水。天道酬勤,他很快成長為一名既懂技術也曉管理、能獨當一面的復合性人才。
勇挑重擔
2005年5月,李念軍所在的中鐵五局機械化公司中標陜西子(洲)至靖(邊)高速公路N-1標線下工程,他初任項目總工程師。建點初期,他帶領技術人員跑工地、搞復測、打木樁、核圖紙,制訂優化施工方案。調查中,他發現原設計線路將多次跨越大理河,不但施工技術復雜,而且成本高、工期長,對當地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制約和影響。針對這種情況,他積極出主意,通過與地方政府及業主、設計院多次協調磋商、考察論證,最后順利實施了改河工程,此項創造直接經濟價值850萬元,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的高度贊揚。他還與技術人員一起通過采取沖擊碾壓、強夯等新工藝,解決了濕陷性黃土路基不能壓實的難題,使路基各項技術指標達到或優于設計值,工程實現了內實外美,榮獲了“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2007年7月,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試驗段開工,由于山區地形復雜,施工場地有限,為不影響主線施工,李念軍在施工前期深入項目周邊進行情況摸底。試驗段原設計路基為土方填料,他了解到當地土質性能,如果用于路基填筑就不能完全滿足設計要求,必須改換填料對象。他與現場技術人員一起討論改進措施,組織開展了對新工藝新工法的試驗研究,最終將原設計土方填料改為砂礫填料,僅此一項就創造價值3 000多萬元。由于他善于挖潛增效,取得了喜人的經濟效益,也為公司在陜西建筑市場贏得一席之地創造了良好信譽。
不辱使命
2009年初,李念軍受命擔任西(安) 至商(洛)高速公路LJ-6標工程項目經理。該標段屬于城郊結合部,外部環境惡劣,且工期緊。李念軍審時度勢,加大對前期征地拆遷工作的組織領導,盡量縮短非施工時間。而當工程一旦進入大干高潮時,他又將任務層層分解,強化過程管控,針對不同時期各生產要素所發生的變化和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施工組織,確保施工順利推進。在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堅決不準施工的堅守下,各項工程運行良好,杜絕了各類安全質量事故發生,項目中的多項工程被業主評為“優質樣板工程”,并被業主樹為全線觀摩學習的示范點。項目通過優化設計、改進工藝、創新工法,實現了由原設計虧損400萬元變為獲毛利1 472萬元;工程在安全質量、進度、環水保等方面排在全線27個土建單位的前列,累計獲業主獎勵458.34萬元。項目部連續兩年獲得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評比的“特別優秀項目經理部”“工程質量優勝單位”和陜西省交通廳授予的“信用評價AA”稱號;席家河互通立交橋被業主列為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橋梁工程“施工示范工程”,項目推行的橋面系統精細化施工獲得業主高度評價,并在該項目舉行了觀摩會;2011年底,席家河互通立交橋獲得了中國鐵道建設協會頒發的“火車頭優質工程獎”,李念軍被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評為“2010年度優秀項目經理”。
再立新功
2012年10月,陜西銅(川)至黃(陵)高速公路建設拉開帷幕,李念軍時任其中TH-13標項目經理。該高速公路是國家重點工程包頭至茂名高速公路銅川至黃陵段的一部分,標段內有大橋8座、中橋2座、蓋板涵6座,互通立交1處、互通立交設匝道6條,是銅黃高速何家坊至黃陵段必須首先通車的標段之一,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干擾大、交通管制大、工期緊等特點。為了出奇制勝,公司領導經多次協商討論把項目經理的重任鎖定在具有較強橋梁施工管理經驗的李念軍身上。
李念軍二話不說,馬不停蹄地奔赴工地。他一方面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施工調查,另一方面積極與地方政府部門取得聯系,每天奔波于業主—設計院—總監辦之間,落實圖紙到位情況,及時編制整體施工計劃。很快地,項目部辦公樓整修落成,其速度之快、布局之合理規范令業主和總監辦人員驚訝。
銅黃高速公路是交通運輸部在全國高速公路實行“五化標準”的唯一試點線。為達到建設要求,李念軍緊抓安全質量、進度、環保、文明建設不放松。在項目鋼筋加工區,通過他們的規范化建設,整齊劃一的現場被業主評為全線“五化”建設示范點。在科技創新方面,他們通過技術革新,自主研發的箱梁鋼筋定位架及波紋管管道坐標定位裝置綁扎箱梁鋼筋,有效保證了梁體質量,加快了施工進度;根據墩柱不同直徑配置環形調整圈與蓋梁底模拼接組合,減少了定型模板的制作采購,大大節約了成本。以上兩項技術獲得公司2013年度“黨員科技管理創新優秀成果獎”。在經營方面,他們通過優化設計、增加樁長、變更路基填料、加強滑坡治理等措施,累計增加產值1 000萬元,增加盈利200多萬元;利用路基爆破石方,采取就地取材進行附屬工程施工,節省成本100萬多元。
項目部標準化建設卓有成效,在交通運輸部“五化標準”檢查評比中獲得第一名,得到陜西省交通廳廳長馮西寧、銅川市政法委書記袁丁興的高度評價,陜西高速集團組織各高速項目及西安交大外籍留學生前來標段觀摩學習。項目部被公司黨委授予2013年度“紅旗項目部”;李念軍被陜西高速公路建設集團評為2013年度“優秀項目經理”。
廉潔奉公
10多年的施工生涯,李念軍獲得了不少的榮譽,但這一切沒讓他覺得有多么的驕傲,因為他常說:“過去的成績與輝煌不等于明天的勝利!”唯有扎實工作、廉潔奉公、不斷進取,才是他的本分。
自2005年起走上領導崗位以后,無論在工作和生活中,李念軍都力求做到大節嚴要求,小節不離譜,不能以不拘小節來自我原諒、以人無完人來自我解嘲,始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作為項目部的總工、常務副經理乃至于項目部經理,這些都是最敏感的權力崗位,手中都擁有一定的支配人、財、物的權力,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奉承。然而,李念軍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做到心不貪、嘴不饞、手不拿,不違規,不犯法,不做企業的罪人。他的所作所為,在職工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行船靠舵,趕車靠鞭”,李念軍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新時期優秀管理者的領導和帶頭作用。這種作用是一種無形的鞭策、是一種力量的推動,助推著企業一往無前、從勝利走向勝利。
(責任編輯:李萬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