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增旺 饒世偉 肖湘鏵
四川遂寧觀音湖下穿隧道是我國西南地區第一條過江隧道,它建成后將成為連接遂寧東西新老城的樞紐要道,同時也將成為遂寧市一個標志性地標。
遂寧是四川交通樞紐城市,號稱川渝中心。遂寧觀音湖下穿隧道是我國西南地區第一條過江隧道,它西起遂寧船山區公園東路,下穿觀音湖(涪江)和圣蓮島,并在圣蓮島上設兩對左右出匝道接入圣蓮島規劃路網,隧道整體呈西南—東北向。它建成后將成為連接遂寧東西新老城的樞紐要道,同時也將成為遂寧市一個標志性地標。遂寧市政府之所以放棄造價相對較低的過江大橋方案,而選擇成本昂貴的穿江隧道,主要意圖是不愿破壞觀音湖和圣蓮島的整體性,通過建穿江隧道,打造一道城市美麗風景線,從而提高城市品位。
中鐵五局與遂寧人民有著不解之緣,10多年前就在遂寧市涪江二號大橋(通善大橋)鑄造了豐碑,如今又將在遂寧觀音湖下穿隧道建設中再立新功。
2013年9月,中鐵五局中標承擔起觀音湖下穿隧道工程1 055米的施工任務,這也是中鐵五局第一次承建集水利、市政、地鐵“三位一體”的穿江隧道,對施工將面臨一次巨大挑戰。
項目經理部在中鐵五局五公司總工程師兼項目經理、黨工委書記朱東平的帶領下,克服施工干擾大、工期緊、施工工藝新、難度大、任務重等困難,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大決戰。
領先一步
遂寧觀音湖下穿隧道工程一標工程,包括隧道工程敞開段132米、暗埋段923米、湖中圍堰、隧道道路等,而湖中段工程必須要在2014年4月底汛期來臨之前完成,加之隧道出口處位于繁華的城市中心地帶,作業空間狹小,施工干擾大,施工工藝復雜,給按期完工設置了一道道障礙。
困難面前勇者勝。2013年10月1日,中鐵五局五公司總經理文澤成和總工程師朱東平與旗下的機械分公司、混凝土分公司、試驗分公司負責人火速來到工地,連夜召開會議,商定施工組織、人員調配、機械配備、駐地建設等方案。隨后,項目部常務副經理何劍峰、總工王養鋒、黨工委副書記饒世偉、副經理李學兵等一批骨干人員相繼趕到,分頭負責各項施工準備工作。
10月15日中標公示結束后,他們就立刻展開項目部“臨建”工作,迅速修建進場施工便道,著手紅線征地、施工圍欄修建,各項施工準備有條不紊地推進。
10月20日,項目部駐地有形化建設完成,駐地上方紅色的“中國中鐵五局”LED發光字企業宣傳牌和“中鐵五局向遂寧人民問好”兩幅大型宣傳標語成為圣蓮島上一道風景,引起了河對岸市民駐足觀望。
從10月30日到11月2日,項目部一天一大步,先后完成了5支勞務隊的招標、勞務人員和各種大型機械設備快速進場、工地試驗室開工建設、混凝土拌合站和鋼筋加工廠棚建成投入使用等工作,并成功澆筑管段內第一根圍護結構旋挖樁,標志著隧道施工全面啟動,取得了“開工領先”的佳績。他們的快速進場和高效開工贏得了遂寧市領導稱贊。
巧織天網
安全第一,質量至上。項目部始終把安全質量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以“抓鐵有痕,踏石有印”的作風抓好安全質量工作。
項目部成立了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安全質量管理機構,制訂了詳細的安全質量管理辦法,通過簽訂安全質量包保責任狀、多次召開安全質量專項會議等,對進場人員嚴格實行三級安全教育培訓,確保培訓率達到100%;堅持做到班前安全講話和技術交底,貫徹定期安全質量檢查和日常檢查相結合制度,形成了領導重視、層層設防、重點突出、人人把關、齊抓共管的安全質量工作格局。
隧道出口段公園東路房屋緊鄰隧道基坑,最小間距僅為3.5米,且為老式房屋基礎,施工擾動很容易造成房屋沉降、開裂,甚至還可能導致其坍塌。針對這一隱患,項目部加強監測,嚴格執行監測報警機制,同時采用袖閥管注漿加固地基,采用SMW工法樁止水帷幕止水、圍護樁+鋼支撐作圍護結構,堅持先支撐后開挖、縱向分段、橫向分塊、分臺階開挖施工,確保四周土體和建筑物不因基坑開挖受到擾動,保證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完善的安全質量保證體系、科學規范的施工方法、嚴格檢查防范措施,為安全質量編織了一張“天網”,項目部自開工以來取得了安全零事故、所完工的單元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的佳績。
譜寫傳奇
要在2014年4月30日前完成觀音湖下穿隧道水下主體工程、8月30日達到通車條件,兩大工期目標猶如兩座大山壓在了參建者肩上。按常規工期要一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如今被縮短到不足6個月,對此,一些人甚至覺得按期完工就猶如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即。
戰斗已經打響,退路已經斷絕,唯有背水一戰才是出路。2013年12月1日,項目部掀起了“大干120天,確保主體工程完工”的勞動競賽動員大會,參建人員莊嚴宣誓,聲聲誓言響徹云霄。決戰帷幕就此拉開。
項目部首先配強領導班子成員,9名項目領導分片負責、團結協作,24小時在現場指揮協調;倒排工期,將任務落實分解到月、周、日,每天檢查當天完成情況并分析原因;加強施工組織動態管理,確保工序無縫對接;開展“黨旗紅,當先鋒,爭第一”黨建主題活動,13名共產黨員帶頭沖鋒在前,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與此同時,項目部連續打出三個“組合拳”:
一是大量投入施工設備。高峰時期,一公里的戰線上集結了價值1億多元的設備,包括上百臺吊車、挖車、鉆機、運輸車等,現場設備林立、機器轟鳴、車來車住,好一派會戰的繁忙景象。每天引來數萬市民駐足觀望。
二是大量投入施工人員。工程實施人海戰術,每天由人工搬運數十噸鋼筋等物資,風雨無阻,每天24小時三班倒作業,節假日不休息,就連春節也不放假。
三是全方位技術攻關。項目部組織技術研討會、優化施工方案,還邀請上海隧道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姚憲平現場會診,解決施工技術難題;開展QC小組活動,先后實施了水下隧道主體整體澆筑施工、水下隧道卵石地層旋挖樁施工、水下隧道卵石地層組合式SMW素攪拌樁施工和水下隧道圍堰卵石層內壓注泥漿抗滲施工4項新工法,確保了安全施工和優質施工。
功夫不負有心人。至2013年1月23日,湖主體首段頂板澆筑完成;2月17日,湖主體工程成型突破百米大關;2月24日,主道改移工作順利完成;3月16日,觀音湖下穿隧道湖中段基坑開挖全面完成,為確保在4月30日節點工期內全面完成湖中段剩余施工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開工至今,中鐵五局五公司總工程師兼項目經理朱東平一直守在工地現場,沒有回過一次家。2014年春節期間,他和項目部領導班子成員與全體干部職工一起堅守工地,遂寧電視臺多次前來采訪報道,他們的奉獻精神感動了遂寧市民。
2014年3月14日,遂寧市委書記楊洪波再次蒞臨項目檢查指導,他被熱火朝天的作業場景所感染,欣慰地說:“中鐵五局不愧是一支能打敢拼的隊伍,你們所作出的努力已實實在在地展現在遂寧廣大人民群眾面前,既贏得了我們政府的信任,也贏得了遂寧人民的心,將這么一個重點建設項目交給你們,我們很放心!”
這雖是一個評價,更寄托著一種信任。他們將扛起這種信任,在未竟的事業中繼續沖鋒不止!
(責任編輯:李萬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