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靜
摘要:
服飾作為一種“深深根植于特定文化模式中的社會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發展與變化是與社會背景相對應的。作為擁有幾千年文化的服飾大國,中國服飾文化的發展與國際服飾文化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通過對我國服飾文化發展變化脈絡及與世界服飾文化的關系的梳理,研究我國當代服飾文化發展的背景,對我國服飾文化的發展及服飾文化品牌創建提供一些粗淺的建議。
關鍵詞:傳統服飾;服飾文化;品牌建設
一、中國服飾文化與時代大潮存在矛盾
審視當下服飾文化發展情況,中國傳統服飾已然不能完全適應于現代社會人的主觀要求,以宗法與禮制為基礎的出發點與當代世界性服飾文化所倡導的人性、自由和博愛是嚴重對立的。如果今天我們在世界經濟大潮的滌蕩中,如同中國清末的王公大臣們那種盲目自尊自大以的自我為中心,憑著扭曲的民族自尊心和自我感覺良好而建立起來的自信心和閉關自守觀念,而不能認清文化價值趨同這一趨勢,特別是服飾文化持有的流行世俗文化性質——是依隨經濟發展由高到低、自上而下產生影響的,那將是十分可笑和可悲的,同時也是對服飾民族化與國際化在現代社會的極大誤解。
二、中國服飾文化產業缺乏文化支撐
中國歷史上以“衣冠之國”而著稱,但現在我國的服裝產業卻因缺乏“文化創意”而長期陷于代工貼牌、加工制造的窘境,成為世界服裝的加工廠,服裝大國“大而不強”是我國服裝產業界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由于缺乏文化支撐和創意源泉,我國服裝品牌薄弱,設計乏力,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智力資源,發展我國服裝創意設計和品牌建設成為當務之急。在這種情況下,服裝產業界開始重視中國服飾文化的產業推廣和應用性研究開發,呼吁以傳統服飾文化為源泉,找到發展我國服裝產業的新出路。
三、 中國服飾文化面臨當下嶄新的文化形態與大眾傳媒帶來的巨大挑戰
當代高科技與高情感之間的互動并進,使設計日益成為現代服裝業的靈魂。在服飾領域,人們也不再屈從于個別牌子與個別權威,而是崇尚個性情感的精確表達。這種嶄新的文化形態,也向服裝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服裝行業歸口復雜,企業多達4.7萬家且高度分散,現有服裝情報研究機構和信息刊物各有體系,難以實現與世界各國的信息互通與資源共享,以致不少國內設計人員難以對國際流行趨勢和行業信息作出準確的判斷和快速反應。另外面對媒體時代的到來,受媒體文化的影響,新的服飾文化形式也在不斷地衍生。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崛起,國人的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的增強,在服裝方面出現了所謂“唐裝”熱、“漢服”熱,各種大眾媒體對各種說法爭論不休,也產生了許多民間組織和網站。但由于缺乏專業知識,普通大眾及一些非專業媒體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播存在諸多謬誤,并通過網絡等媒體的力量以訛傳訛,使得這種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熱呈現出盲目性。
四、國際服飾文化對中國服飾文化的影響
國際服飾文化從觀念上認同服飾的“流行化”,中國服飾文化也有了以國際流行水平為標桿的“流行潮”。當代中國的服飾文化消費已經出現了國際化的傾向。所謂中國服飾文化的“國際化”,是指國人逐漸淡化了各種規范與約束,轉而接受國際上普遍傳播的或已為大多數人所認同的服飾。早在辛亥革命前后,西裝開始流行,甚至軍隊和學校也開始試用西式軍裝和校服。“文革”時期,砸爛一切歷史文明的“極左”思潮導致大陸的服飾文化出現了驚人的歷史倒退,但是隨著經濟生活的國際化帶來了文化觀念國際化,大眾著裝已很少有傳統的民族服飾因素了。近20年來國際化的流行服飾以其風格上從求同轉向個性化特有的魅力,也領導著中國服飾潮流,突破了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界限。
五、中國之國際地位提升對服飾文化提出新的要求
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更深層面去重拾和修復幾千年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瑰寶, 彰顯中華民族厚重而獨特的服飾文化。一是要吸收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促進當代服飾文化建設。中華民族有著豐富的服飾文化財富,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上來認識中華傳統服飾文化,對中華傳統服飾文化進行挖掘與利用。二是服飾文化建設必須注重創品牌工作。服飾品牌實質是服飾文化建設的構成部分,因此在中國之國際地位提升的背景下,把名牌列為服飾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刻不容緩。三是通過網絡媒體傳達服飾信息。對于服飾這個信息含量大,流行性強的行業,如何更快、更便捷地向外界發布流行信息己成為各服飾公司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市場占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六、結語
沈從文先生在談及服飾文化時寫到,“服裝反映的不僅僅是個人的穿著情操,還是這個民族的一種深厚悠久的文化”。我們需要傳承中國傳統服飾的精華,積極融入國際服飾文化繁榮發展的大潮,對自身服飾文化發展提出新的發展力量。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顧問拉格熙女士在北京舉行的“21世紀服裝設計比賽巡回展”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21世紀的北京將成為世界服裝中心,象巴黎、米蘭、紐約、東京一樣,是勿庸置疑的。”對此,我們應充滿信心,在嚴峻挑戰中,更快更好地發展中國的服飾文化。
【參考文獻】
[1]李超德,祝蔚紅.從中西服飾文化的差別看服飾民族化與國際化[J].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
[2]劉曉娟.論媒體沖擊下服飾文化的發展和變異[D].天津工業大學,2006
[3]高良,王子怡.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可持續發展文化的傳播和可持續發展——以中國服飾文化為例[J].藝術百家,2011(S1)
[4]林涵.關于中國當前服飾文化發展的思考[J].河北學刊,1999(01)
[5]楊太.當代我國大陸服飾文化嬗變論析[J].社會學科輯刊,2003(05)
[6]宋援.論中國服飾文化的傳承與變異[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