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斌
近年來,微量元素硒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從科學家的角度認為是由于兩個原因:一是人體必需礦物質中硒對多數人健康效應最明顯的兩個元素之一;二是硒元素相比其他礦物質普遍缺乏。也正為此,中國科技大學功能農業團隊才將硒列為第一個富集到農產品中的功能性物質,研發出系列富硒功能農產品。
硒的作用到底有哪些?經過國際上幾十年的研究,現在看來,有兩點是明確的。一、硒的長期防癌效果明顯,特別是對于中國等缺硒國家;二、硒在流感、哮喘等預防上作用是明確的,這些和硒能提高免疫力有關系。
當然,硒還有其他一些作用,如:對肝臟、心血管、眼睛的保護,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每個作用,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同時體現。不過,從實踐中發現,對于那些能夠持續食用定量富硒的功能農產品的消費者,通常會有某方面的健康改善,具體因人而異。
中國人群存在硒缺乏問題。中國營養監測顯示每天硒的攝入量為40微克左右,而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適宜日攝入量為50—250微克。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消費者補硒后,感受更為明顯的原因。
由于富硒產品正逐步被消費者認識,農業企業和食品企業對富硒技術越來越感興趣,如富硒茶、富硒米已在大型商超占有一定比例,一些天然富硒區(湖北恩施、陜西紫陽、甘肅蘭州、安徽石臺、江蘇如皋)也傾政府之力希望推動富硒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在全球生產硒肥、硒飼料添加劑和硒食品添加劑的企業有上百家。
目前,富硒植物性農產品的來源有三種方式:
葉面噴施硒溶液:通過葉面噴施的方式,將無機硒或有機硒釋放到農作物的葉面上,通過作物的葉面吸收轉化到可食用部分。這種方式獲得富硒農產品往往硒含量不高、而且誤差較大,不宜標準化和工業化。
天然高硒區農產品:其產出的農作物往往較其他地區的硒含量要高數倍到數十倍。但是由于土壤中的硒含量呈現出較大的區域差異,所以導致其產出的農產品中的硒含量也出現較大的波動,不利于消費者定量補硒的要求。
通過土壤根施,作物經過根部吸收并轉運到植株上部,并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硒,提高農作物可食用部分中的硒含量。通過土壤根施硒肥,實現農作物穩定高效的富硒,所生產的農產品中硒含量相對穩定。并可實現富硒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化和規模化,滿足消費者定量、科學補硒的需求。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經過多年努力,開發了安全有效的有機硒營養強化技術,使中國的硒產業技術位于世界前列;其產學研單位蘇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已生產了一系列與硒有關的動物、植物營養劑。通過根施技術,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獲得安全的、含有機硒高的農產品,畜牧類也是同樣的道理。硒健康產業是帶動營養強化農產品的一個朝陽產業,將完成培育階段進入蓬勃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