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南
摘要:
在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中,水榭圖無疑是漢畫建筑題材中一個新穎的亮點,雖然數量極少,但分布地區集中。以山東微山縣出土的漢畫水榭圖為例,將水榭圖的概況、出現的原因,作用以及與同時期出現的陶水榭進行對比,作了進一步分析研究。
關鍵詞:水榭;畫像石;微山縣
水榭是中國傳統園林建筑中非常重要的類型。水榭最早是由“榭”演變而來。榭這種建筑形式始建于何時,已不得而知,但是在《爾雅﹒釋宮》中有記載說:“無室曰榭”。榭是建在高臺上的木構建筑物,可以說,在古代臺與榭是不可分割的群體。榭一般有屋頂、楹柱,沒有墻壁。臨水而建的榭稱為水榭,往往是架臨在水上,懸立水面,多用于園林建筑中?!秴窃酱呵铩分杏涊d:“吳王闔閭,治宮室,立臺榭于安華池。”所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貴族已有興建池榭的風氣,而且這種風氣一直延續到漢代。當時的精美建筑,我們已無緣觀看研究,現在我們可以從漢代豐富的畫像石資料入手,直觀地接觸畫像石中僅存的水榭圖。
畫像石中的水榭圖目前僅見于山東微山縣、藤縣、鄒縣以及江蘇徐州地區,造型別具一格,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據統計,現在所搜集到的水榭圖共有9幅,其中,有8幅出土于山東境內(6幅出土于山東微山縣兩城鄉),1幅出土于江蘇徐州。由于搜集到的水榭圖集中在同一地區而數量極少,所以在這里以山東微山縣兩城鄉出土的漢畫水榭圖為例來進行分析。山東微山縣兩城鄉出土的水榭圖,大致結構為:水岸邊有一傾斜的登梯,登上梯子至頂端有一亭子,幾人位于登梯之上,另有幾人位于亭中;亭下從登梯中間伸出彎曲粗大的立柱承托,其上還有三層出挑的斗拱,其下由一立墩支撐;另外,亭下水中有魚、或者岸邊有捕魚人等。這種形式的水榭圖在山東的藤縣、鄒縣均有發現,不過水榭結構較為簡單。畫像石中只有水榭的側面形象,也沒有表現出其細部的結構,所以,對當時建筑實物的認識還有一段距離,但也不失為研究漢代建筑藝術和技術的形象化的材料。
針對此地區集中出現的帶有水榭圖的畫像石,而其他地區無見此圖的發掘的原因,我們可以進行如下的分析:此地區屬于漢畫像石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據信立祥先生所著《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一書中將畫像石分為五個分布區,其中豫東、山東、蘇北和皖北一帶,是發現最早、分布最廣(占全國總數的60%以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山東微山縣北部的兩城鄉是山區,盛產青石,具備刻制畫像石的原料。兩漢時期此地屬山陽郡,分布有大量的漢墓群。自清代以來,在兩城鄉陸續出土了400余件漢代畫像石,屬于魯南出土畫像石的大區域。由此可知,此地不僅具有刻制畫像石的原料,具有保存畫像石的大量漢墓,而且在兩漢時期此地經濟較為發達,建筑藝術與建筑技術也較為先進,水榭此種形式的建筑也會出現。據《西京雜記》記載:梁孝王“作曜華之宮,筑兔園。園中有百靈山,山有膚寸石、落猿巖、棲龍岫。又有雁池,池間有鶴州鳧諸。其諸宮觀相連、延亙數十里,奇果異樹,瑰禽怪獸必備。”可見,西漢時期已經有了私家園林的出現,而水榭可以作為園林中的一個景點。由此可知,當時的畫像石可以具備刻制水榭圖的條件。
微山縣的兩城鄉西部為南陽湖,南部為獨山湖,有大片水域,水資源豐富,使水榭臨水而造有了依托。水榭圖中對魚的刻畫即是對水的描繪,并且常常伴有捕魚或者觀魚的情景。漢畫中出現的捕魚圖有的是表現生產活動,有的是垂釣場景如同人們觀看百戲一樣,令墓主喜愛這項娛樂活動。漢畫中的構圖都是為墓主服務的,貴族是不會從事體力勞動去垂釣的,所以觀釣者才是主要描繪的人物,刻畫墓主臨榭觀魚的閑情逸致。
水榭圖不僅是墓主臨榭觀魚的日常生活的寫照,而且還有著深層含義。魚與水是仙界或者陰間世界的象征,所以水榭圖就不僅僅是刻畫墓主平時悠閑富貴的生活,也多了一層引人升仙的意思。信立祥在《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中說,徐州銅山縣出土的畫像石有三條神魚拉車的情景,說明此事是發生仙界。這表明魚在為天神效力,是天界的象征。《后漢書﹒范式傳》記載,范式在夢中見到好友張劭給其托夢說:“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痹诠糯?,陰間也稱“黃泉”。黃泉為水為陰,所以水是陰間的代表。有的水榭圖分為左右兩格,左格為伏羲像,右格為水榭圖。伏羲身著長襦,頭戴帽,腰系束帶,雙手托日。伏羲是傳說中的古帝王,他發明了漁獵工具,發明八卦,是始祖神和生死神。因為他能夠再造生命,所以受到渴望長生不死的漢代人的特別尊崇。還有的水榭圖分為上下兩格,上格為仙人騎龍,下格為水榭圖。由此可知,漢畫中的水榭圖也起著引導墓主升仙、渴望長生不死的美好愿望的作用。
兩漢時期,其他美術題材也涉及到水榭。河南地區出土了漢代的陶水榭,其中以豫西出土的最具特色,數量最多。從豫西漢代陶水榭的高超技法,華麗裝飾,以及榭內主人愜意的生活,可見漢代的水榭成為人們游藝、休憩的場所。河南西部與山東微山縣鄰近,在西漢高帝二年為河南郡,漢武帝元鼎四年為弘農郡,在經濟上較為繁榮,緊鄰黃河,水資源豐富。所以,河南西部與微山縣兩地都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居住在這里的貴族修筑水榭提供了條件,充分說明了水榭是這一地區最顯著的建筑特色。不管是漢畫中的水榭還是陶水榭,就圖面觀察,實際的建造工程是否可能,還需進一步研究,但在視覺效果上卻是頗有巧意,仿佛在仙境之中。
山東微山縣的水榭圖為我們展現了兩漢時期,特別是東漢時期墓主悠閑游樂的愜意場景,以及希望升仙的美好愿望,是反映當時貴族生活、思想的寫照,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漢代提供了豐富的圖像資料。
【參考文獻】
[1]信立祥.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2]馬漢國.微山漢畫像石選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3]張勇.豫西漢代陶水榭[J].中原文物,2003(03)
[4]微山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微山縣志[M].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
[5]朱英.遲延璋水榭圖畫象略說[J].四川文物,1995(05)
[6]侯銳.漢代畫像石建筑題材研究[D].江西:江西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