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龍進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建設在實踐中一直比較緩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安的警務運行機制改革始終不到位,構成防控體系骨干的網絡沒有建立起來,傳統的靜態管理模式不能適應動態環境的要求等。因此,筆者試以打造治安防控網絡和改革警務運行機制為切入點,來構建一個新的治安防控體系。
一、統籌規劃布局,構建治安防控網絡
動態社會環境中,公安機關要通過對人、地、事物和時空的全方位管理,通過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的運用,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防控網絡。主要由社區治安、街面治安、卡口治安、單位治安以及其它治安等網絡構成。這些網絡既自成系統又相互支撐,構筑起點線面有機結合,具有嚴密、穩定和長效功能的整體防控體系。
(一)立足社區,整體防面,編織社區治安防控網絡。社區是派出所預防、控制違法犯罪的主陣地。社區防控要以深入實施社區警務戰略為重點,深化派出所工作改革,切實強化社區防范管理工作。規范社區警務室建設,充分發揮社區民警的作用,有效地動員和組織社區各種群防群治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動,及時發現整改不安全隱患。派出所要實行向社區群眾通報治安情況的制度,定期、不定期地發布警情預報,實行警務公開,并將刑事案件發破案情況納入警務公開的內容。要全面加強以人口管理為重點的派出所基礎工作,按照現住地管理的原則,落實實有人口管理各項工作,突出抓好違法犯罪高危人群的管要認真做好重點人口、暫住人口、閑散人員的管控工作,及時發現打擊違法犯罪分子。
(二)布建嚴密的治安巡邏網,建立街面巡邏防控網絡。 巡警、交警部門是街面路面巡邏防控的主力軍,要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推向街面路面,切實增加街面路面有警密度和有警時間,以動制動,提高發現和抓獲現行犯罪的能力。交通高峰時段重點維護交通秩序,平峰時段和夜間重點加強治安防控;采取車巡與步巡機動巡邏與定點守控、公開巡邏與便衣巡邏等相結合的多種巡邏方式。在交通繁華、治安復雜的重點路段和時段以步巡為主,其它路段和時段以車巡為主。要針對街面路面搶劫、搶奪犯罪日趨突出的動向,有重點地加強對“兩搶”犯罪高發區域和路段的巡邏控制,全力遏制此類案件多發的勢頭。
(三)科學合理地設置防控點,建立卡口治安防控網絡。卡口防控是根據交通發展情況和犯罪規律特點,以城市出入口、交通要道和案件多發地段為重點,通盤考慮,合理布局,分類設置治安卡口或查報站,形成嚴密的堵控網絡。要加大治安卡點和查報站的投入,配備必要的通訊、交通、路障等設施,對重點卡點要配備比較先進的設備,有利于及時準確地識別違法犯罪嫌疑人。要加強與卡點周圍單位和群眾的聯系與溝通,發揮群眾參與社會治安的積極性,爭取群眾的廣泛支持。
(四)嚴密陣地控制,建立單位內部防控網絡。健全組織,落實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依靠各企事業單位的黨政領導,充分發揮單位內部保衛部門的作用,建立健全各項安全防范制度,落實單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安全保衛工作責任制,確保各項安全保衛措施落實到位。要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適時開展企業、學校及周邊地區治安秩序整治活動,凈化治安環境,維護良好的生產、生活和教學秩序。
二、治安防控體系中的警務運行機制的建設
加強警務運行機制規范化,是社會治安打防控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其中包括指揮快速反應機制、信息預警機制、勤務運作機制、整體作戰機制以及績效考核機制等。
(一)強化實戰功能,進一步完善以110指揮中心為龍頭的快速反應機制。應該強化110的龍頭作用,構建快速反應和緊急救援的指揮協調機制,進一步提高各警種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協同作戰水平。要積極推進城市應急中心建設,逐步實現110、122、119三臺合一,并網運行。關鍵是把110指揮中心建設成為接處警、突發事件指揮處置,緊急警務活動組織協調為一體的“合成式”指揮中心,充分發揮其信息匯總、實戰指揮、參謀決策的作用,統領協調治安打防控體系的有效運作。
(二)建立預警性的情報網絡,強化預警機制。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公安工作對情報信息的依賴和需求越來越強。只有信息靈,情況明,反應快,才能掌握工作主動權。要建立覆蓋面廣、反應靈敏的信息網絡,各警種、各部門和各基層單位都要在工作職能所涉及的范圍內,分系統、按行業分布建信息員,把工作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廣泛搜集情報信息,做到耳聰目明。要加強對各類信息的分析判斷和運用,增強觀察問題的敏感性。各級公安機關和各警種、各部門要普遍建立情報信息分析研究和情況通報制度,研究治安動態和犯罪規律,充分利用情報信息為實戰服務,提高治安防控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堅持正確導向,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目前,從公安部到地方,還沒有建立起系統、科學、嚴密的考核機制。考評方法對基礎工作往往缺乏量的標準,可操作性差。要根據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建設的要求,年度治安防控工作綜合比如以可防性案件發案率、抓獲現行、提供破案線索數和群眾安全感為主要指標,按照“結果性考核與過程性考核相結合,以結果性考核為主”的原則,客觀評估各警種、各部門及各位民警的治安防控工作實績,并以此作為單位評價、人員提升、立功授獎的依據和標準,營造出實事求是、公平競爭、憑績效實際定優劣的工作環境。
治安防控體系的構建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各級公安機關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該體系的建設對預防和控制社會治安的重要性,積極獲取黨委、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將這項工程進行到底,并最終實現社會治安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談鋒.安全預警:關注中國面臨的緊要問題[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