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壘炬 王金蘭 王雅娟
頭暈患者的頸顱血管病變特點
鄭壘炬 王金蘭 王雅娟
目的 探討頭暈患者的頸顱血管病變的特點。方法 運用經顱多普勒超聲對240例頭暈患者及63例正常人群檢測,并對照分析。結果 觀察組血流速異常28例(13.2%), 對照組2例(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顱外段血管狹窄8例(3.3%), 顱內段血管狹窄20例(8.3%)。椎-基底動脈系統狹窄13例(5.4%), 頸內動脈系統狹窄11例(4.6%), 同時累及3例(0.13%), 鎖骨下盜血綜合征1例(0.04%)。結論 頭暈患者頸顱血管狹窄發生率較正常人群高, 尤其以椎-基底動脈系統常見。
頭暈;頸顱血管;病變
頭暈為神經內科主要臨床癥狀之一, 頑固反復, 病因復雜, 可見于前庭病變、中樞性疾病及其它系統疾病。在頭暈的腦血管病中, 以缺血性腦血管病多見。目前, 經顱多普勒超聲(TCD)仍是腦血管病變檢測手段之一, 能較準確地反映腦動脈硬化狹窄等病理情況。本研究通過TCD對頭暈患者的頸顱血管的血流動力學及狹窄程度分析, 探討頭暈患者的頸顱血管病變的特點?,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來本院以“頭暈”為主訴就診的患者共24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142例,女98例。年齡45~84歲。伴有高血壓85 例, 伴有糖尿病 66例, 伴有高脂血癥43例,腔隙性腦梗死34例,腦梗死12例。另選取63例正常人群作為對照組。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采用GK公司生產的EXPLORERCVS TCD儀、6 MHz對兩組進行血管檢查。顱外段包括雙側的頸總動脈、雙側的頸外動脈、雙側的頸內動脈和雙側的鎖骨下動脈。顱內段分顳窗(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和大腦后動脈)、眶窗(頸內動脈虹吸部)和枕窗(椎動脈、基底動脈)。記錄動脈收縮期、舒張期、平均血流速度和脈動指數,并聽聲觀頻譜。
1.3 TCD診斷血管狹窄及閉塞標準 顱外段血管:血流速峰值超過120 cm/s, 并伴有血管雜音、渦流、頻譜改變,出現側支循環。
顱內段血管:①頸內動脈系統血管: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160 cm/s, 平均血流速度≥100 cm/s。②椎-基底動脈系統: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100 cm/s, 平均血流速度≥70 cm/s, 并伴有渦流、雜音、頻譜改變。③雙側同名動脈血流速度不對稱差異>30%。④年齡>60歲上述血流速度標準降低10~20 cm/s。閉塞的標準:信號消失, 遠端的血流速度減低,脈動指數降低;出現圓鈍波形, 并形成側支循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l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人群血管狹窄的發生率 TCD結果顯示, 觀察組240例頭暈患者中, 有25例血流速度增快, 3例血流速度減慢,總計28例(13.2%)。對照組有2例(3.3%)血流速度增快。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34, P<0.05)。
2.2 觀察組頸顱血管發生狹窄情況 顱外段血管狹窄8例(3.3%), 顱內段血管狹窄20例(8.3%)。椎-基底動脈系統狹窄13例(5.4%), 頸內動脈系統狹窄11例(4.6%), 同時累及3例(0.13%), 鎖骨下盜血綜合征1例(0.04%)。
本結果顯示, 頭暈患者的頸顱血管狹窄發生率較正常中老年人群更高。由于小腦前下動脈走形于內耳, 腦血管病導致的頭暈既可以是中樞性的, 也可以是周圍性的。頸顱血管動脈硬化狹窄, 內徑變小 , 腦內血流量下降 , 產生腦供血不足, 患者自覺頭暈, 且經常失眠 、耳鳴、情緒不穩。本結果中,頭暈患者中血管狹窄的TCD檢測顯示, 血流速度增快, 部分血流速度減慢, 導致大腦供血不足, 進而缺血、缺氧。有研究者, 通過TCD對頭暈患者與正常組對照檢測顯示頭暈患者的頸顱血管血流動力學異常明顯較高[1]。
另外, 本結果顯示, 頭暈患者的顱內段血管較顱外段血管的狹窄發生率高。在顱內血管中, 以椎-基底動脈系統狹窄發生率較高, 而頸內動脈系統次之。有文獻顯示, 頭暈患者主要表現為椎-基底動脈系統血流速度增高或減低[2]。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分支有前庭動脈前支、內聽動脈、小腦前下動脈、基底動脈、椎動脈等, 任何部位動脈粥樣硬化, 導致血管狹窄, 血流動力學改變, 導致缺血、缺氧, 出現頭暈。椎-基底動脈系統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是后循環缺血的重要病理基礎, 表明后循環缺血是中老年出現頭暈的重要原因。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是椎基底動脈硬化狹窄的危險誘素[3]。引起頭暈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以椎-基底動脈TIA居多, 其頭暈有如下特點:發作性眩暈或平衡失調感, 持續l~15 min, 可伴發復視、構音障礙、共濟失調和肢體笨拙。有資料顯示, 頭暈患者最常受累的部位是椎-基底動脈, 椎-基底動脈狹窄與頭暈相關[4]。
因此, 在臨床工作中, 患者有明顯頭暈癥狀的, 應根據臨床表現特點, 積極檢查尋找病因, 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改善患者預后。
[1] 王桂萍.經顱多普勒對頭暈或眩暈患者基底動脈血流速度的觀察.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11(11):1407-1408.
[2] 洪梅, 榮陽, 陳婷婷, 等.經顱多普勒檢測頭暈患者腦血流動力學改變與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30):1-2.
[3] 鄧曉, 程道賓, 石勝良, 等.缺血性卒中患者顱內動脈狹窄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2010,9(7):666-669.
[4] 耿全現.老年人頭暈與椎基底動脈硬化狹窄的相關性及其危險因素.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32(20)4374-4376.
450014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鄭壘炬 王金蘭);寶豐縣人民醫院(王雅娟)
王金蘭 E-mail:zhjwate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