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杰
前牙瓷貼面修復的臨床應用
牛建杰
目的 觀察瓷貼面修復體在前牙修復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來本院就診的40例患者共計100顆患牙為臨床資料, 進行瓷貼面修復18個月后, 根據療效評價標準來評定臨床觀察的效果。結果 經過3~18個月的臨床隨訪觀察, 修復成功率可達93%, 其中有1例出現碎裂、2例斷裂、2例瓷貼面脫落、2例出現輕度牙齦炎。結論 瓷貼面修復體在生物、機械、美學等技術性能及臨床性能方面優勢明顯, 修復后成功率高, 在臨床中值得推廣。
前牙;瓷貼面;臨床應用
瓷貼面口腔修復體具有仿生修復的優越性, 應用廣泛,特別用于修復前牙牙列, 具有美觀和功能恢復俱佳的優點,此外其磨除牙體組織少, 對牙髓刺激小的優勢, 越來越多的被患者接受。河南省安陽市東區口腔醫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集40例患者共計100顆瓷貼面修復前牙牙體的效果進行臨床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來本院就診進行前牙瓷貼面修復的40例患者共計100顆患牙, 其中男性20例50顆患牙, 女性20例50顆患牙, 年齡20~50歲,平均(32.2±4.6)歲。所有病例覆牙合和覆蓋均正常。
1.2 設備與材料 美國登士柏烤瓷爐(NEY Ceramfire·s),登士柏光固化機, 美國超聲波清洗機、真空包埋機, 日本NSK減速手機, 排齦線(Ultrapak,美國皓齒), 硅橡膠(SHOFU,日本)偶聯劑(3 M, 美國), 粘結劑(3 M, 美國), 拋光砂紙條(SHOFU, 日本), 酸蝕劑。
1.3 治療步驟 牙體預備時, 唇面均勻磨除0.3~0.5 mm,盡量減少唇面突度, 重度變色牙可磨多些, 尤其在切緣唇面需多磨些, 以增加切端瓷的透明效果, 但應<1 mm,鄰面磨至鄰接點, 不破壞鄰接關系, 消除銳角, 消除倒凹。放置排齦線,采用硅橡膠二次取模法制取印模, 超硬石膏灌制模型, 做臨時貼面, 樹脂點狀粘結臨時貼面, 采用Vita26色系比色板比色, 以鄰牙做為參照進行比色, 使其與鄰牙顏色協調一致,并與患者共同參與比色, 征得患者滿意后再送義齒加工廠。患者復診時試戴、試色, 患者滿意后, 按酸蝕粘結技術操作規程, 酸蝕牙體、沖洗、吹干后, 在瓷貼面組織面涂偶聯劑,光固化約1 min, 牙齒表面涂粘結劑, 然后將粘結材料在貼面的組織面均勻放置一層并輕微用力貼在牙表面, 先用光固化燈光照5 s, 用輕質毛刷和探針清理多余粘結劑后用光固化燈在頸部、切端及舌側再各照40~60 s, 用細砂石專用手針修整齦緣和鄰間隙, 用拋光砂紙條磨光鄰面。
1.4 療效評價 成功標準:①色澤外形自然美觀, 與鄰牙協調;②瓷貼面不變色、染色;③無崩瓷、碎裂、斷裂、隱裂;④固位良好, 無松動或脫落;⑤邊緣良好, 無繼發性齦炎。否則為失敗。
40例患者100顆患牙, 瓷貼面修復后, 每3個月復查一次, 觀察到第18個月時, 總共有1例出現碎裂、2例斷裂、2例瓷貼面脫落、2例出現輕度牙齦炎, 其他患牙均未出現異常, 成功率可達93%。
瓷貼面是指在不磨牙或盡量少磨牙的情況下, 將薄層瓷修復體通過粘接技術(主要是釉質粘接)覆蓋在牙齒表面,以恢復牙體正常形態或改善色澤的修復方法[1]。如果牙體組織本身缺損比較大, 需要將瓷修復體通過粘接技術(主要是釉質粘接)和牙體結合在一起, 來恢復牙體正常形態和色澤,則稱之為瓷粘接修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粘結性瓷貼面修復體在生物、機械、美學等技術性能及臨床性能方面蘊藏著巨大潛力而倍受關注, 是一種為患者提供顯著改善美觀的方法。前牙形態、位置、顏色改進將明顯改善微笑的效果,提升患者的人格和社會生活水平。但是, 在治療中還出現一些失敗的病例, 經分析總結如下。
3.1 有1例瓷碎裂出現, 問其原因, 患者訴不小心咀嚼到硬物所致, 由于碎裂區較大, 在征得患者同意情況下, 暫不重做瓷貼面, 而是將瓷表面噴砂和甲硅烷化處理, 再用復合樹脂修補, 具體步驟是:①使用橡皮障隔離操作區, 防止噴砂的砂粒進入患者氣道。②將砂粒放入口內噴砂機。③用一條金屬帶檢查噴砂效果(金屬表面顏色均勻變暗)。④碎裂區域噴砂15 s(鄰牙需用金屬成型片保護)。⑤涂布甲硅烷, 氣槍吹干并等待5 min使處理液完全揮發。⑥涂布樹脂粘結劑、吹薄、固化。⑦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牙齒外形。⑧用輪狀和盤狀的硅橡膠拋光輪進行拋光。
3.2 有2例貼面修復體在使用12個月后發生斷裂, 并且將斷片部在原位成功再粘結, 現使用近1年未出現問題, 再粘結按照通常的粘結操作步驟即可, 只是粘結前應徹底清理殘留的樹脂粘結劑, 分析斷裂原因如下:①樹脂粘結劑殘留在牙體上, 表明脫粘結發生在樹脂粘接劑—瓷界面。這可能有幾種原因造成, 不規范的粘結, 如未將粘結劑涂布到酸蝕后的瓷表面;酸蝕界面被污染, 如酸蝕后未用超聲波蕩洗;或者沒有正確使用甲硅烷偶聯劑, 如沒有完全吹干。②樹脂粘結劑殘留在瓷修復體組織面, 表明脫粘結發生在樹脂粘結劑—牙體界面。這通常由于牙體粘結面是牙本質所致。在間接修復時, 牙本質粘結方法的使用不當往往造成牙本質粘結失敗[2]。
3.3 有2例患牙在使用18個月時出現瓷貼面脫落, 分析原因如下:粘結面的處理是影響瓷和樹脂粘結的主要因素, 氫氟酸和偶聯劑的應用, 使瓷貼面的粘結力增強。另外, 不同樹脂粘結材料對瓷貼面的粘結有影響, 為保證瓷貼面的穩固,應盡量在牙釉質內全層粘結貼面, 整個粘結過程都應該嚴格操作。
3.4 有2例患牙, 男性、女性各1例, 瓷貼面修復3個月后來復診發現有齦炎發生, 問其原因:男性患者訴, 近日工作忙,應酬多, 未按時刷牙;女性訴怕將瓷貼面刷脫落, 未敢正常刷牙, 在常規牙齦炎治療和正確宣教后, 患者遵醫囑, 二周后來復診時查齦炎癥狀明顯減輕。但是, 如若瓷貼面的邊緣過厚形成懸突或壓迫牙齦, 或在粘結后未清理干凈粘接材料及拋光不佳, 均可導致牙齦充血或增生而破壞齦邊緣的健康,所以, 瓷貼面齦緣的處理對修復效果很重要, 一般瓷貼面修復體邊緣的形式設計為平齊齦緣或在齦緣以上較為理想[3]。
總之, 瓷貼面修復可以最大限度保存牙髓活力, 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牙體組織, 使修復體和天然牙結合得渾然一體,使其生物力學, 組織結構, 色彩學和光學視覺接近原有的天然牙, 色澤穩定性佳, 不會發生吸水膨脹[4], 并且塑造和重建得更美麗, 通過這次臨床觀察, 總結了一些經驗更加有助于以后的工作提高, 可以看出, 瓷貼面修復體在前牙美容修復中給患者帶來的理想效果。
[1] 劉峰.口腔美學修復臨床實戰.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158.
[2] Magne P, Belser U.前牙瓷粘結性仿生修復.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8:360.
[3] 趙銥民,陳吉華.口腔修復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121.
[4] 馮海蘭,徐軍.口腔修復學.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 97.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東區口腔醫院修復種植科
牛建杰 E-mail:528964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