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長紅
社區護理干預對空腹血糖受損患者康復的重要影響
沈長紅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社區空腹血糖患者受損患者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與體會。方法 將107例空腹血糖受損患者進行飲食與運動的護理干預及心理疏導。結果 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及正常血糖值的達標率均有明顯提高。結論 飲食、運動及心理方面的護理干預能促進空腹血糖患者的康復。
社區護理;護理干預;空腹血糖受損
空腹血糖受損(IFG)是指空腹血糖值在6.1~7.0 mmol/L之間, 是從正常過渡到糖尿病的一個過渡階段。在這階段,患者如果注意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也可加一些口服降糖藥), 血糖有可能逐漸變為正常。否則, 就會發展成為糖尿病。在對2013年本院查體結果的統計中, 發現血糖異常的人群占了查體總數的9.7%, 其中空腹血糖受損人數約占了血糖異常人數的43%, 為107人, 年齡均在50歲以上, 其中男性37人, 女性70人。對這些人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統計如下:飲食方面有關內容知曉率39%, 運動方面32%, 治療方面有關知識了解約為36%, 對IFG危害性的了解約為36%。通過認真分析調查結果, 并確定目標人群對糖尿病的知識十分缺乏,通過科學、系統的指導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且這部分人認識到糖尿病有關知識對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并有強烈的學習知識的渴望。因此制定詳細的計劃和實施方案, 通過社區護理干預促進目標人群的健康[1]。
1.1 健康教育 教育采取醫學講座、定期出宣傳板報、贈送宣傳畫冊、組織看錄像等形式[2]。教育內容包括空腹血糖受損的發病機制及主要臨床癥狀;針對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藥物療法的種類及注意事項;請高資質的醫生和護士進行專題講座, 每周1次, 時間控制在2 h以內, 內容少而精, 多提問,多解答疑難問題, 有利于患者加深印象。
1.2 制定飲食計劃并督促實施、定期監測血糖 向患者詳細講解飲食原則, 根據不同的病情定制每天主食量。實施初期為每人制定一份詳細的飲食計劃表, 將1 d所需的熱量, 3餐如何分配、食物熱量換算等都詳細的列出, 來指導合理飲食。為了方便實施、管理、監督, 將目標人群進行分組管理, 8~10人一組, 可以互相交流、討論。在飲食計劃實施30 d左右后, 進行一次血糖監測。
1.3 制定適宜的運動計劃并督促實施 向患者強調運動鍛煉時的注意事項, 運動時應隨身攜帶糖尿病卡, 卡上注明患者的個人資料及病情情況, 以備急需。可攜帶一些糖果, 含糖食品, 若出現饑餓、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癥狀時應及時服用, 如癥狀不緩解應請求救護。運動時要保護好足部。
1.4 協助并指導空腹血糖受損患者保持心理平衡 了解患者的心里狀況和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情況[3], 爭取家人的協助與配合。給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檔案, 鼓勵患者樹立信心。對于長期堅持但效果不佳的患者, 與其共同分析病情以及飲食、運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向其介紹糖尿病治療的新進展、新技術、新方法等信息, 以增強患者的信心, 同時, 鼓勵患者參加一些有益的娛樂活動, 如室外散步、下棋、繪畫、音樂欣賞等。半年后, 對目標人群再進行調查得出, 72人中67%的人對飲食方面知曉, 70人中65%的人對運動方面知曉, 64人中60%的人對治療方面較為了解, 60人56%的人對危害性比較了解, 66人中61.6%的人血糖比較正常。調查結果顯示, 經過一系列的飲食、運動等行為干預之后, 目標人群對飲食、運動、治療方面的知曉率都較前有了很大提高, 66人監測血糖在正常范圍內, 說明了社區護理干預對空腹血糖受損患者的康復有著積極影響。
2.1 將活動期間的各項資料進行整理歸檔, 并為目標人群建立健康檔案。
2.2 定期對目標人群進行電話回訪, 督促其合理飲食、適宜運動。
2.3 定期進行糖尿病有關知識的講座及健康宣教活動。
社區護理干預對空腹血糖患者的康復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 將患者組織起來, 建立一些小群體, 共同抵御疾病, 能使患者之間互相鼓勵、互相支持, 對他們長期控制疾病很有益處。家庭對空腹血糖受損患者的支持同樣重要, 更有利于這部分患者嚴格的控制飲食、合理運動。在社區護理中, 指導家庭成員認識到這個問題, 在協助患者建立有規律的健康生活的同時, 注意減少發病危險因素,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著重大意義。
[1] 何坪.社區護理.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 2003:130-133.
[2] 胡可芹, 任伶俐.健康教育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影響.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08, 2(3):116-117.
[3] 高偉,楊敏.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的調查與分析.中華護理雜志, 2007,42(1):44-46.
257055 東營, 勝利石油管理局錦苑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