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加味小青龍湯治療支氣管哮喘57例
劉紅梅
目的 觀察本院用加味小青龍湯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療效并探討其組方特點。方法 選取57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予以加味小青龍湯治療, 觀察臨床效果。結果 總有效率98.2%。結論 加味小青龍湯治療支氣管哮喘具有明星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
支氣管哮喘;加味小青龍湯;療效觀察
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及細胞組分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 此種炎癥常伴隨引起氣道反應性增高, 導致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癥狀, 多在夜間和(或)凌晨發生, 此類癥狀常伴有廣泛而多變的氣流阻塞, 可以自行或通過治療而逆轉。支氣管哮喘屬中醫“哮證”、“喘證”范疇,是發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本院自2007年9月~2012年10月,用加味小青龍湯治療支氣管哮喘57例, 收到較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57例均經內科確診, 符合第1屆全國哮喘會議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1]。其中男30例, 女27例;年齡最小24歲,最大67歲;病程1~26年。并發肺氣腫16例, 肺心病6例。
方用加味小青龍湯。藥用麻黃9 g 、 白芍9 g、 細辛3 g 、干姜3 g 、炙甘草6 g、桂枝6 g、法半夏9 g、五味子3 g , 隨證加減。加味的情況, 伴有畏寒肢冷, 便溏, 易出汗, 舌淡紅苔白, 脈沉者, 加人參10 g、 附子10 g,惡寒重者, 可加麻黃、桂枝以增強發汗解表的作用。痰鳴息涌不得臥加葶藶子15 g 、 地龍15 g, 痰量多, 呼吸急促加白芥子5 g、萊菔子10 g 、蘇子10 g;痰喘, 加味紫菀10 g、款冬花10 g,化痰順氣平喘,喉中作癢用僵蠶5 g, 痰黃、舌紅等熱象者, 便秘加制大黃10 g、芒硝(沖服)5 g。
顯效:咳喘癥狀消失, 雙肺無干性啰音。有效:咳喘癥狀明顯減輕, 雙肺仍有少許干性啰音。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
哮喘癥狀消失16例(28.0%), 有效40例(70.2%), 無效1例(1.8%), 總有效率98.2%。
李某, 女, 43歲, 2012年3月27日就診。于2 d前不小心受涼后咳嗽, 咯白粘痰量較多, 呼吸急促, 喉中痰鳴有聲,胸悶不舒, 不得平臥。舌苔白滑, 脈弦滑。西醫診斷為支氣管哮喘。中醫診斷為哮證。證屬外邪引動宿痰, 痰濁內蘊,肺失宣降。投以加味小青龍湯。生麻黃10 g 、白芍12 g、 細辛3 g、干姜9 g、 桂枝12 g 、五味子15 g 、半夏10 g、 白芥子5 g、萊菔子10 g 、蘇子10 g、紫菀10 g、冬花10 g。1劑/d, 水煎分2次口服。10 d后咳嗽氣喘明顯減輕, 又服10 d諸癥除, 隨訪1年未見復發。
支氣管哮喘屬中醫“哮證”、“喘證”范疇, 是發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小青龍湯是《傷寒論》之方劑, 其原方主治外感風寒, 內停水飲, 咳喘之證。加味小青龍湯中麻黃、桂枝, 發汗解表, 兼能平喘;干姜、細辛溫肺化飲, 散寒, 降逆止咳的功能, 半夏燥濕化痰止咳、和胃降逆;半夏配麻黃解除支氣管痙攣的作用, 為治療哮喘的主藥。五味子斂肺止咳,并防肺氣耗液;白芍配桂枝調和營衛的作用, 固肌表, 抗外邪。細辛用量不過錢3g, 配甘草宣肺化痰止咳, 紫菀、款冬花止咳平喘, 萊菔子降氣化痰平喘, 蘇子止咳平喘。諸藥合用,共奏發汗解表, 燥濕化痰平喘之功, 故療效顯著。
[1] 貝證平.3200個內科疾病診斷標準.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6: 324.
443200 湖北省枝江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