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蕾
α-糜蛋白酶聯合內鏡下碎石治療胃結石
李蕾蕾
目的 觀察口服α- 糜蛋白酶后行內鏡下碎石治療胃結石15 例患者的效果。方法 取α-糜蛋白酶 2 支(4000 U/支)空腹口服, 3次/d, 3 d后行內鏡下碎石治療。結果 15例胃結石全部內鏡下碎石成功, 且碎石時間較短, 患者痛苦小。結論 糜蛋白酶聯合內鏡下碎石可有效治療胃結石。
胃結石;α- 糜蛋白酶;內鏡下碎石
胃結石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急癥, 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嘔吐甚至嘔血及黑便, 多數患者經過詳細詢問病史, 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鏡確診[1]。以往治療胃結石多以手術為主,隨著內鏡器械的迅猛發展, 內鏡下碎石治療已成為胃結石的主要治療方法, 但內鏡下碎石耗時較長, 痛苦性大, 患者的接受度低, 本文選擇的15例胃結石患者均在碎石治療前口服α- 糜蛋白酶軟化及松解胃結石, 效果顯著, 療效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胃結石患者15例, 住院患者12例, 門診患者3例。其中男9例, 女6例, 年齡26~67歲, 平均52.5歲,病史2 d~2個月。臨床表現:(患者發病前均進食過黑棗、柿子、山楂等, 表現為腹痛、腹脹、黑便。)內鏡下胃底或胃體部可見胃石, 呈褐色、黑褐色, 橢圓形或不規則型的, 且以異物鉗觸之質硬。納入患者中單發胃石10例, 多發結石5例, 14例患者胃角部伴有潰瘍, 1例伴有幽門管潰瘍, 另外有2例患者為畢I式殘胃。
1.2 器械材料 奧林巴斯V70電子胃鏡、奧林巴斯鱷口鼠齒形旋轉異物鉗FG-44NR-1、奧林巴斯三角架型異物鉗FG-44NR-1、康進一次性圈套器SD-T-2423-35等。
1.3 治療方法 經胃鏡證實胃石后, 給予α-糜蛋白酶8000 U空腹口服, 3次/d, 同時囑患者禁食。服藥后囑患者左側臥位至少30 min, 使藥物與胃石充分作用, 同時口服靜脈滴注埃索美拉唑40 mg, 2次/d, 以促胃石排除[2], 3 d后復查胃鏡, 應用上述器械行鏡下碎石治療。治療過程中囑咐患者流質飲食, 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高纖維攝入。
2.1 臨床療效 15例患者口服α-糜蛋白酶3 d后復查胃鏡, 其中1例鏡下發現胃結石, 已自行溶解, 余14例應用異物鉗及圈套器反復行內鏡下碎石, 有2例給予2次鏡下碎石,余12例均一次性碎石成功, 平均耗時20 min。胃石最大者約9.0 cm×9.0 cm×6.0 cm, 最小者約6.0 cm×5.0 cm×4.0 cm。
2.2 不良反應 所有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消失, 無藥物過敏、無消化道出血及腸梗阻等相關并發癥。
胃結石是由植物、毛發等在胃內逐漸凝結而形成的異物,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順利排出幽門, 其發病率國外有學者統計是 0.04%。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惡心嘔吐甚至嘔血及黑便, 多數患者鏡下可見伴有消化性潰瘍[3]。外科手術治療結石能徹底、快速地去除結石和治療梗阻、穿孔, 但手術創傷大,一般很難讓患者接受;內科藥物治療時間長, 患者痛苦不堪,效果也不肯定。目前, 應用纖維內鏡治療胃石發展很快, 并反復用水沖洗干凈, 也可利用內鏡手術刀反復剪斷胃石包膜和結塊[4]?;蛟诶w維內鏡下用鋼絲圈套器, 通過外科剪、圈套器、異物鉗、激光、微波等方法進行治療。
隨著內鏡下器械的迅速發展, 目前內鏡下碎石治療已成為胃結石的首選治療。但是針對巨大結石都存在無法一次性完全碎石或取石困難等問題, 甚至由于碎石不完全而導致消化道梗阻, 另外質地較硬的胃結石碎石過程中非常容易損害器械, 本組患者首次胃鏡檢查, 鏡下應用異物鉗觸之質硬或質韌, 直徑最大者達9 cm, 直接內鏡下碎石難度較大, 耗時較長, 可能需要多次碎石, 若碎石不充分, 殘留的胃結石排入腸道內容易引起腸道梗阻[5]。而α-糜蛋白酶為胰腺分泌的一種蛋白水解酶, 能迅速分解變性蛋白質, 碎石術前口服α-糜蛋白酶可以分解胃結石內的變性蛋白質, 起到松解胃結石甚至溶石的作用, 本組1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復查胃鏡時胃結石已消失, 無需內鏡下碎石治療, 余胃結石均較首次胃鏡檢查時明顯變小, 且質地松軟, 應用異物鉗及圈套器等較容易切割胃結石, 達到碎石的目的。
綜上所述, 雖然理論上任何胃結石都可在內鏡下碎石治療,但對于內鏡下直徑較大、質地較硬的胃結石, 直接內鏡下碎石困難較大, 風險較高, 內鏡下碎石治療與口服α-糜蛋白酶相互配合對較大胃石效果較好, 本組所有患者胃石均順利治愈,無腸梗阻, 出血, 穿孔等并發癥發生, 是有效的胃石治療方法。
[1] Gayà J, Barranco L, Llompart A, et al.Persimmon bezoars: a successful combined therapy.Gastrointest Endosc, 2002,55(4):581-583.
[2] 朱紅潮.內鏡治療胃結石20例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0,5(16):35-36.
[3] 陳鵬,胡立華,田琳,等.糜蛋白酶聯合碳酸氫鈉治療胃石癥效果分析.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12,11(5):387-389.
[4] 王宏霞,蘇秉忠,胡海清,等.胃鏡下診治胃結石29例的臨床體會.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3,18(6):388-390.
[5] Zhang RL, Yang ZL, Fan BG.Huge gastric disopyrobezoar: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s.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8,14(1): 152-154.
117000 本溪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