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業 楊光福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中西醫結合研究進展
李繼業 楊光福
本文從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不同角度出發,概述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Hcy)的發病機制及目前治療現狀,HHcy導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病理機制、中醫藥和西醫相結合治療TIA伴HHcy的方法。體現出中西醫結合治療TIA伴HHcy較單純西醫治療的優勢,彌補了西藥只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不足,并提出了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中西醫結合治療
近年來,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率居高不下,病死率僅次于惡性腫瘤, 進一步探求病因并進行干預已成為當務之急。諸多臨床研究已經證實,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是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Hcy)。HHcy與TIA的相關性研究, 已經成為廣大醫學工作者的關注對象。對HHcy及其與TIA的相關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及研究, 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臨床, 取得了顯著成績。尤其是中醫藥發揮其特色優勢, 對HHcy及其與TIA的病因病機及藥物治療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 提高了臨床療效。現就HHcy的西醫現代研究、中醫現代研究、HHcy導致TIA的病理機制、TIA伴HHcy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作綜述如下。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甲硫氨酸的中間代謝產物, 是一種含硫氨基酸, 在體內由甲硫氨酸轉甲基后生成, 在血漿中以游離和蛋白結合體兩種形式存在。Hcy轉化途徑主要有兩條, 包括甲基化過程和轉硫過程, 維生素 B6、維生素 B12和葉酸是Hcy轉化的重要輔助因子。影響血清Hcy水平的因素眾多, 包括遺傳因素、環境變化、內分泌紊亂以及種族、年齡因素等。近年來多個研究發現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 特別是腦梗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老年性癡呆、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
中醫文獻無HHcy病名記載,中醫現代研究認為與脾、肝、腎、心的功能失調有關。HHcy的中醫病因病機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以脾、肝、腎、心等臟器虧虛為主,標實以血瘀痰濁為主。血瘀和痰濁是臟腑功能低下或失調的病理產物, 二者常互為影響, 痰瘀互結就會使機體生理病理變化更加復雜和臨床表現更加多樣。血瘀痰濁阻滯經脈, 從而導致HHcy。李衛麗等[1]結合臨床, 總結經驗, 認為先天稟賦不足、后天精微物質的缺失是導致HHcy的重要因素。其病機關鍵是痰凝血瘀, 痰瘀阻絡, 特別指出HHcy病變部位在心、腎、脾等臟器。李偉峰等[2]對186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觀察, 發現急性期缺血性腦卒中中醫證候類型中風、痰、血瘀組血漿Hcy水平明顯高于其它組別。張玲端等[3]對118例缺血性中風后遺癥期患者進行觀察, 缺血性腦卒中的后遺癥中以血瘀證最常見, 而Hcy水平明顯高于其它組別。
臨床研究表明, 同型半胱氨酸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子[4], 與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密切相關, 已經為越來越多的臨床醫師所重視。臨床檢測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可體現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嚴重程度;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血漿Hcy水平輕至中度升高可明顯增加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率[5]。HHcy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病理機制可能如下: HHcy使人體氧自由基和過氧化氫產生增多, 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嚴重受損, 加速了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并可促使泡沫細胞的生成, 使血管內壁增厚,內皮損害,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引發心腦血管疾病[6];降低血管內皮細胞一氧化氮合酶(NOS) 活性,使內皮細胞誘導松弛因子即NO合成減少,血管痙攣使細胞缺血缺氧, 最終導致內皮細胞變性壞死[7];選擇性抑制血栓調節素的表達,干擾內皮蛋白C調節,使凝血酶原活性增加,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壁上, 促進血栓形成[8]。
目前臨床西醫治療 HHcy可供選擇的藥物種類不多, 主要包括VitB6、VitB12、葉酸、他汀類藥物、貝特類藥物等。其中VitB6、VitB12、葉酸是目前臨床降低Hcy水平應用最廣且療效確切的藥物, 其它類藥物雖有應用報道, 往往同VitB6、VitB12、葉酸聯用, 療效不確切, 缺乏循證醫學證據。
西藥研究進展緩慢, 中醫藥針對HHcy的治療也進行了廣泛的臨床研究, 取得了一定成果。檢索近些年的文獻發現,單味藥及單味藥的提取物, 如澤瀉、山楂、苦楝子、葛根素、槲皮素和銀杏葉等[9-11];復方制劑, 如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薤白、半夏)[12]、安心顆粒(人參、桂枝、瓜蔞、水蛭和茯苓等)[13]對HHcy 的治療都有明顯的作用。
近年來, 由于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率很高, 一些學者采取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相結合的措施對TIA伴HHcy進行治療。部分中醫學者在西醫治療基礎上, 采取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在西醫診斷的前提下進行中醫辨證,治療上加用具有活血、化瘀、消痰功效的中藥, 取得了顯著成效, 彌補了西藥單純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不足。梁健芬等[14]研究發現急性腦梗死中醫證型中氣虛血瘀型、風痰瘀阻型血漿Hcy水平比對照組和其它證型組明顯增加。楊光福[15]教授研究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分為痰阻血瘀型、氣郁血滯型、氣虛血滯型、痰凝血滯型等證型進行辨證論治, 特別是采用消痰化瘀方治療痰阻血瘀型TIA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張春穎等[16]進行了中藥對腦缺血鼠海馬細胞外液氨基酸影響的實驗,天麻鉤藤方中劑量組半胱氨酸降低了40.93%、大劑量組下降了42.08%。許多臨床試驗已經證實, 中藥能有效降低Hcy的水平, 從而減輕由 Hcy引起的神經毒作用。為HHcy的防治和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開辟了蹊徑。
HHcy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理機制、中醫辨證分型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伴HHcy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別是諸多臨床試驗證明了中醫藥防治Hcy血癥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且已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 同時為防治HHcy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體現在:①缺血性腦血管病中醫辨證分型與血清Hcy水平高低的相關性及一致性, 有待進一步的臨床研究證實。②中藥的有效成分眾多, 各種成分相互影響, 因此要揭示中藥對Hcy降低的作用機理, 今后有待進一步從分子生物學水平開展更深入的研究。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目前局限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 而對其他疾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研究則相對較少, 且研究水平不高。④TIA伴HHcy中西醫結合研究多關注在藥效學和臨床癥狀觀察兩方面,對HHcy致TIA的中醫病因病機創新研究較少。
[1] 李衛麗,景光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中醫病因病機探討 .遼寧中醫雜志 , 2006,33(4):412-413.
[2] 李偉峰, 張玲端, 李慶海, 等.缺血性中風急性期中醫證型特點及與血漿H cy的關系.中國中醫急癥, 2009, 18(8): 1274-1276.
[3] 張玲端, 李偉峰, 馬興榮, 等.缺血性中風血漿后遺癥期中醫證型特點及與Hcy關系的臨床研究 .江蘇中醫藥, 2009, 41(8): 20-21.
[4] Hankey GJ, Anand SS, Lofthouse E.Association between high hemocysteine and ischemic stroke due to large-and small-artery disease but not other etiologic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Stroke, 2000,31(2):106-107.
[5] 梁健芬, 劉泰, 胡躍強, 等.急性腦梗死中醫辨證分型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關性.遼寧中醫雜志, 2006, 33(12): 1527-1528.
[6] StamlerJS , Osbome JA, Jaraki O, et al .Promo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Growth by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and Related Oxides of Nitrogen .J Clin Invest(S0021-9738),1995(75):132-136.
[7] EI-Kossi MM, Zakhay MM.Oxidative Stress in the Context of Acute Cere Brovascular Stroke.Stroke(S0039-2499), 2000,31(8):1889-1892.
[8] 李興, 朱亦堃, 趙寶珍.糖尿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測定的臨床意義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1,6(17):169-170.
[9] 劉粉葉 , 張繼東 .中醫藥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研究進展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 2007,31(6):518-519.
[10] 宋光熠, 姜雅秋, 張建軍,等.苦碟子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IL-6, CRP 的影響.吉林醫學, 2008,29(9):907.
[11] 陸素琴.山楂對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影響的實驗研究.甘肅中醫 , 2009,22(8):59-61.
[12] 安 輝 , 林凱旋 , 繆燦銘 .加減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40 例 .福建中醫藥 , 2005,36(3):11-12.
[13] 方顯明, 唐耀平, 鄭德俊.安心顆粒對冠心病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新中醫, 2005,37(3):27-29.
[14] 梁健芬, 劉泰, 胡躍強, 等.急性腦梗死中醫辨證分型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關性.遼寧中醫雜志, 2006,33(12): 1527-1528.
[15] 楊光福,王宏建.中西醫結合辨證論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 2007,24(4):33-35.
[16] 張春穎,杜責友,王巍,等.天麻鉤藤方對自由活動大鼠腦缺血海馬細外液遞質氧基酸的影響.中國中藥雜志, 2004, 29(11):1061.
071000 保定, 河北大學(李繼業);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楊光福)
李繼業 E-mail:lijiye64251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