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繁華 劉愛忠
我國護生人際關系的研究綜述
周繁華 劉愛忠
護生作為大學生當中的特殊群體, 他們的人際關系現狀怎樣, 目前有少部分護理工作者對護生人際關系做了一定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對護生人際關系的類型、我國護生人際關系的研究現狀及重要性進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礎上, 對如何幫助護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護生;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 是指在人與人的交往活動中所發生的直接的,可感的心理關系, 它是社會關系的內部所形成的的一種特殊的關系。通俗的說, 就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系, 是心與心的距離[1]。目前全國各醫院都在推行整體護理工作方法,強調“以患者為中心”, 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 這樣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了。而人際交往能力已成為衡量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標準之一[2]。和諧的人際關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 也是獲得心理的健康的重要途徑[3]。同時也是護生從事護理活動, 搞好護理工作的基礎和前提, 也是維持護生今后穩定家庭生活的重要保障。“90”后護生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 他們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識、嫉妒心強等問題, 因此, 研究護生的人際關系不僅很有必要,而且對護理教育工作的開展還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張昊等將護生人際關系依據其發生環境可將其分為校園情境和臨床情境護生人際關系兩大塊。前者包括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 而后者包括了護生與患者、護生與老師、護生之間的關系三種[4]。
2.1 護生整體人際關系現狀 蔣淑桃等[5]研究發現, 護生人際關系不融洽者將近一半。主要是因為護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 不善于交流。劉登蕉等[2]研究發現中專護生的人際關系問題檢出率為51.9%, 表明人際關系問題在中專護生中發生率較高, 并發現來自農村護生的人際關問題比城鎮護生嚴重。劉民輝等[6]的調查顯示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在異性交往上體驗到更少的困惑。
2.2 關注男護生人際關系研究 因男護生作為護生群體中特殊群體, 其人際關系成為了我國護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熱點, 經研究發現, 男護生的人際關系狀況較差, 新入校的男護生由于社會偏見, 傳統習俗等因素, 往往較女生及其他專業男生更容易產生人際沖突[7];陳英[8]調查發現, 男護生的社交焦慮水平高于女護生, 這正與許燕的研究結果類似。
2.3 注重研究護生人際關系與個性特征 劉登蕉等[2]研究發現護生人際關系狀況與情緒穩定、精神病質呈明顯正相關,與掩飾性、內外傾向呈現明顯負相關。人際關系正常的護生多具有性格偏外向, 樂觀開朗、隨和的人格特征。
3.1 緩解護患關系, 減少醫療糾紛 據調查顯示, 臨床上80%的護理糾紛是由于溝通不良或溝通障礙導致的[9]。護生在剛進入實習時, 由于突然從學校進入臨床, 換了一個陌生的環境, 護生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新的環境, 然而有些護生人際交往能力不強, 面對復雜的醫院環境, 就很難與患者和帶教老師處理好人際關系。如果護生人際關系不良, 便會導致情緒低落、煩躁、焦慮、孤獨、自卑, 甚至還會影響家庭的和睦。護生這種抑郁、煩躁的情緒又會影響到工作, 比如對患者的服務態度生硬, 護理粗心大意, 就容易導致護患關系緊張, 甚至造成護理事故。長期不良的人際關系還會導致護生出現一些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問題[10]。所以學校應有意識的培養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這樣護生就能適應各類變化, 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 能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問題, 從而緩解護患關系, 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3.2 促進自身發展 張昊等[4]調查研究發現, 護生在進入臨床實習滿一個月時, 還有近70.4%的護生還未進行過臨床護理操作, 這種結果往往是由于實習護生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也沒有處理好人際關系所致。據研究發現護生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與成績并無相關性。有教育專家指出, “只有優異的成績, 卻不懂得與人交往, 是個寂寞的人, 只有過人的智商, 卻不懂得控制情緒, 是個危險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 卻不了解自己是個迷糊的人”[11]。所以良好的人際關系, 可以促進護生認真學習, 正確對待生活, 同時也能增強護生的自信心和事業成功率。因此學校應培養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提高護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
3.3 減少自殺行為 近年來, 大學生自殺事件時有報道, 引起了人們很大的關注。有研究表明, 大學生死亡事件中自殺排在第一位。同時大學生中因為人際關系處理不好, 而釀成的悲劇時有發生, 如2005年7月, 保定衛生學校21歲的女生吳某因與同寢室的兩位同學關系緊張在家中自殺[12];2013年上海復旦大學醫學研究生林森浩投毒害死室友黃洋,造成兩個家庭悲劇的發生。這些悲劇的發生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與學生人際關系不和諧有關。那么護生作為大學生當中的特殊群體, 也可能因為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問題而發生悲劇, 所以培養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可以幫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減少自殺和他殺行為等悲劇的發生。
護生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 是可以通過訓練逐漸培養和提高的。作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干預方法來提高護生的人際關系。
4.1 開設人際溝通課程
4.1.1 學校從新生入校開始, 就要通過各種講座及人際溝通課程, 了解護生的交往態度, 讓護生學習溝通的理論知識,幫助新生認識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 從而自覺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同時讓護生認識到學會寬容、不苛求他人, 以友善、真誠的態度來對待周圍所有的人, 從而與周圍所有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4.1.2 掌握批評的藝術 在與人之間的交往中, 不可避免會發生摩擦。卡內基認為避免直接指責他人, 盡量減少爭論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方法[13]。所以當護生需要指出別人的錯誤時, 需注意先從稱贊和誠摯的感謝開始, 或先承認自己的錯誤, 從而化解矛盾。
4.2 在護理專業教學中培養人際交往能力, 改善人際關系
4.2.1 把模型人當作真正的患者 以前在實驗課時, 教師只注重將實驗操作過程教給護生, 而忽視了護生與患者的溝通, 造成了實驗課出現“啞巴操作”的現象。所以教師應轉變觀念, 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模型人當作真正的患者, 護生在任何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都應根據不同的患者, 使用恰當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 避免說廢話或語言不當引起護患糾紛。
4.2.2 運用情境模擬和角色扮演法 如在護理實驗課時,教師可以先設計某種場景, 讓護生分別扮演“護士”、“醫生”、“患者”、“家屬”, 同時在情景模擬中, 還可設置一些障礙,如給男性患者導尿時, 患者不好意思怎么辦?給患者抽血做化驗時, 患者怕抽血太多, 不配合怎么辦?與失語患者如何溝通等各種障礙, 讓護生想辦法與患者溝通解釋。同時提醒護生還需注意恰當運用非語言行為, 如表情、眼神等來表達對患者的關愛。扮演結束后, 讓護生分別談自己的真實感受,并讓同學對他們的感想進行討論, 最后教師評價護生溝通能力, 并總結出護生哪些方面做得較好, 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應如何改進, 這種角色扮演法不僅有利于改善護生之間人際關系, 增強了護生之間團結協作能力, 也為護生日后實習打下基礎。
4.3 開展豐富多彩的團學活動 本系可通過開展各種演講討論會、主題班會、到社區開展健康教育知識普及、各種獻愛心等活動擴大了護生之間、護生與異性之間, 護生與社會人群的交往范圍, 也鍛煉了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 溝通協作能力。
從我國目前對護生人際關系的研究現狀來看, 男女護生異性相處的研究比較零散, 護生寢室人際關系的研究、網絡交往是否影響護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都還未有涉及, 這些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總之, 人際關系是當代90后護生適應未來社會的重要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 提高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改善護生的人際關系是護生走向社會、適應職業環境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
因此, 學校、老師及都應注意護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 改善護生人際關系, 從而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
[1] 唐麗安.淺談人際關系訓練對實習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3,22(12):42.
[2] 劉登蕉,謝濤.中專護生人際關系與個性特征的調查與研究.衛生職業教育, 2003,21(2):88-89.
[3] 溫蘊倩.心理學基礎.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1999:29-59.
[4] 張昊,劉濤,張會君, 等.注重護理教育中的隱性課程建設-優化護生人際關系.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6(3): 44-46.
[5] 蔣淑桃,蔡淑珍,陳清平.護生人際關系的現狀與對策.衛生職業教育, 2002,20(11):30-31.
[6] 劉民輝,楊國莉,唐四元, 等.臨床實習護生心理彈性與人際關系的相關性研究.護理研究, 2013,27(11):3477-3480.
[7] 許燕.新入校男護生壓力源調查與對策.護理研究, 2006, 20(1):176-177.
[8] 陳英.護理大專生社交焦慮情況調查與對策.護理研究, 2008,22(3B):742-743.
[9] 秦法玲.淺談加強溝通對預防護理糾紛的意義.泰山醫學院學報, 2006,27(4):371-372.
[10] 史紅玲,鄧昊,張秋霞, 等.對護理本科生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的調查分析.中華護理教育, 2009,6(11):483-485.
[11] 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16-17.
[12] 徐素萍,呂冬詩.大學生朋友心理輔導-交往互助成長.科學出版社, 2010.
[13] 呂應蓮.護患溝通技巧.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5,22(6):54-55.
410078 長沙, 中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周繁華 劉愛忠);郴州, 湘南學院(周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