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張曉莉
干休所應加強慢性病管理的研究總結
李斌 張曉莉
軍隊干休所;老干部;慢性病管理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是一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高, 嚴重耗費社會資源, 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 也是可預防、可控制的疾病。針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慢性病的發生規律, 國家衛生部等部門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軍隊干休所的醫務人員在長期的老干部醫療保健工作中, 積累了大量的慢性病的預防、控制、預后等方面經驗與教訓, 應該認真總結, 為高齡老年人慢性病研究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老年人是慢性病管理的重點人群, 干休所是高齡老人集中居住地, 作為特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在老年人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在長期的老干部醫療保健工作中, 醫務人員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與教訓, 應該認真總結,為高齡老年人慢性病的發生、流行、控制、預后、衛生決策、科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2.1 研究對象“同質性” 老干部個體差異程度較小。老干部普遍高齡, 80歲以上;在醫務人員長期的保健指導下, 生活方式相近;長期固定生活在干休所。
2.2 研究實施的可行性好 老干部的慢性疾病譜相近。所有老干部均由上級體系醫院明確診斷, 治療方案規范。每年定期兩次全面查體, 醫學資料規范全面。由于干休所保健工作實行專人負責制, 保健對象長期固定, 醫務人員常年負責其醫療事務, 得到老干部和家屬的的普遍信任, 在進行研究調查時, 會得到他們的全面理解和配合, 大大提高試驗的依從性, 減少研究過程中的失訪率, 使試驗結果更加真實可靠。
2.3 近幾年軍隊重視全科醫生的培訓工作, 干休所醫務人員都接受了全科醫(護)師的培訓考核, 持證上崗。干休所醫務人員的素質和科研意識、科研能力有所增強。
3.1 干休所存在的客觀因素
3.1.1 衛生人才配置較低[1]。軍隊干休所普遍存在高學歷醫師人才較少, 且老年化現象突出。由于干休所醫生的個人發展空間受限, 年輕醫生調離多。
3.1.2 老干部普遍高齡, 身患疾病多, 保健要求高, 醫務人員日常工作繁忙, 難以派出人員外出學習。醫務人員沒有機會學習先進的科研方法, 想從事科研苦于無從下手。
3.1.3 干休所設備條件有限, 制約了科研的開展。
3.1.4 由于干休所對衛生所開展科研工作不夠重視, 在人才培訓和研究經費方面都缺乏支持。醫務人員有沒有科研成果一個樣。
3.2 醫務人員個人主觀因素 個人思想上不重視, 主觀努力不夠, 放松學習和開展研究工作;對于撰寫文章望而怯步,致使許多慢性病的經驗教訓無法得以總結發表, 不利于自身素質的提高。
4.1 領導重視, 設置激勵機制, 給予資金扶持, 調動干休所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大力倡導醫務人員開展研究的氛圍。
4.2 干休所采取多種培訓手段, 自我培養人才。鼓勵醫務人員參加體系醫院的講座;參加專業性會議。為醫務人員提供到大醫院短期進修學習機會, 提高其醫療專業基礎知識和醫療服務水平。
4.3 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制度為臨床醫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在崗學習機遇, 鼓勵醫務人員保持一種積極主動的姿態迎接挑戰, 及時更新知識, 自覺地參加各種培訓計劃。
4.4 進行優勢整合, 開展合作科研[2]。干休所與體系醫院和科研單位相關學科多聯系, 增加他們對干休所的了解, 尋求合作的契機, 充分利用軍隊干休所的優勢, 協助開展力所能及的慢性病研究、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優勢互補, 促進醫學科研, 全面提高干休所醫務人員的科研素質和科研意識。各個干休所之間增加交流, 資源共享, 進行更多資源的整合合作。
[1] 高江苓,黃燹.軍隊干休所衛生資源現狀調查.實用醫藥雜志, 2010,27(1):90-91.
[2] 李嘉琦,呂憲玉,張琳.充分發揮干休所優勢,開展醫學科學研究.中外醫學研究, 2011,9(33):156.
100851 總參軍訓部北京第六干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