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樹健 崔吉娟 郝俊濤
醫患關系緊張之我見
崔樹健 崔吉娟 郝俊濤
近年來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而醫患之間的矛盾卻越來越突出, 醫患關系降為有史以來的冰點。本文從幾個方面分析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并試圖探討緩解辦法。
醫患關系;原因;策略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人們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也發生了相應地變化, 法律意識、醫患平等意識在不斷地增長, 醫患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醫療舉證責任倒置”的正式出臺與實施,醫患關系逐漸降為有史以來的冰點, 從2012年哈醫大一院殺醫案到今年河北保定易縣醫生被割喉血案, 已使其成為社會各界極為關注的熱點。醫患矛盾能否正確處理不僅與患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又與醫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還與醫學的持續發展密切相關, 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團結。
1.1 醫學發展不能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就醫需求 中國由于近些年來經濟的飛速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 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對衛生服務的需求和服務質量的要求在不斷增長, 患者對醫療服務的要求和期望值越來越高, 把治病救命的希望寄托在醫院, 希望醫務人員藥到病除, 妙手回春;但由于醫療技術的專業性, 人類對自身及疾病認識的局限性,以及疾病譜不斷變化和增加, 使醫療診治技術遠遠跟不上疾病的發展, 有很多疾病現無根本治療方法。患者及其家屬因為沒有醫學基礎, 一般不能充分理解病情的變化和疾病發生發展的自然規律, 導致了醫患關系緊張。
1.2 信任危機 目前信任危機充斥整個社會的各個角落,人與人之間互不相信, 各種媒體整天報道的造假新聞讓消費者心驚肉跳, 各種防騙忠告不絕于耳。當患病后患者及家屬往往非常無助, 需要專業性很強的醫生診治, 別無選擇;而在他們的意識中很怕受騙, 醫生的診治方案受到懷疑, 有的甚至阻礙搶救, 對于急危重患者往往喪失了寶貴的搶救時間。有調查人們最感到不能控制的消費是在醫院, 大多數人對醫院有偏見, 既恨又不得不去?;鶎俞t療市場競爭加劇, 少數不良利益體之間相互詆毀, 也是造成信任危機的原因之一。
1.3 醫患之間缺乏理解溝通 醫學是個高風險的職業, 醫生的“一只腳在醫院, 一只腳在法院”, 醫生不僅冒著風險給患者治病, 而且勞動強度非常大;不僅耗費體力, 腦力勞動也是其他行業不能比的。“只要當了醫生, 一輩子都要不斷學習”?;颊呒凹覍賱硬粍泳鸵驷t生使得醫生非常寒心,往往產生對立情緒, 行為上小心翼翼, 根本不敢有好心做份外的事, 這使患者認為醫生非常冷漠。患者對醫生職業缺乏了解, 醫生自身宣傳力度不夠, 國內醫生的工作量及待遇等外界都沒有足夠的認識, 而國人對醫生要求又很高。醫務界建議當醫患間出現摩擦時, 都應通過正常法律途徑解決, 而不是如今的毆打醫務人員、妨礙正常的醫療秩序。
1.4 醫療制度的改變 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醫療制度改變。在享受公費醫療期間, 醫生只管看病, 工資由政府撥款;患者看病不怎么花錢, 醫患矛盾不突出。而在改革開放之后, 政府逐步減少和取消了對醫院的投入。同時醫療技術迅猛進步, 醫院方面由于經濟上的壓力, 普遍對各科室實行成本核算, 醫務人員所得與平時工作收入掛鉤, 導致開大處方和要求患者做過多的檢查。由于在醫患關系中介入了經濟關系, 患者對醫院的醫療行為和服務態度極為關注,從而使醫患關系處于緊張, 甚至對立?,F今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實施了醫療保險, 付費方式發生了改變, 患者看病可報銷部分費用, 但是還沒從徹底結束“以藥養醫”的運行模式,“看病貴”、“因病致貧”有所好轉, 但未根本解決。
1.5 新聞媒介的參與 某些媒體為了追求新聞效應, 吸引讀者的眼球, 擴大觀眾的占有率, 不顧事實真相, 對醫療糾紛作不恰當的夸大、炒作或渲染, 進行不實報道。另外, 為了追求利益, 這些媒體不加調查, 大肆播放虛假醫療廣告,增加了患者醫療額外支出。這樣增加了醫患之間的不信任,加劇醫療糾紛的沖突。
1.6 “醫療舉證責任倒置”引發的的問題 醫療訴訟舉證責任倒置, 又稱“反舉證”, 如果加以通俗的解釋, 就是說只要患者起訴醫院, 醫院就要舉證說明自己清白, 否則醫院就有可能輸掉官司。的確, “反舉證”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患者的弱勢地位。但與此同時, 我們也不能忽視它的另一面:因為“反舉證”, 使醫生、醫院的壓力驟增, 為了不致讓自己陷入被動, 以防止因漏診、誤診而被對方律師抓到把柄, 只有讓患者多做檢查留取證據, 此使醫療費用增加, 加重了患者負擔。醫療訴訟舉證責任倒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醫學的發展, 使得醫生及醫院不敢開展新的技術, 受害的還是患者。
1.7 “醫鬧”后接受“補償”的次數增加 有了醫療糾紛,醫院為了盡量減少妨害正常醫療秩序的進行, 多是盡早給與適當“補償”后, 以期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這反而進一步助長了“醫鬧”氣焰。“要賺錢, 鬧醫院”。利益驅使, 現在已經有“專業醫鬧隊伍”。呼吁有關部門應當提高警惕, 嚴厲制止, 否則, 會使醫患矛盾的解決走上歪路。
醫患矛盾不斷加劇最終的受害者是患者, 要想改善醫患關系, 作者認為有以下的途徑。
2.1 外界因素 ①“醫療舉證責任倒置”使醫方責任過大,應當增加些實施細則才能易于操作。切實落實各項保障醫務工作者人身安全的措施, 杜絕“醫鬧”“傷醫”等事件發生,維持正常社會秩序。②媒體以正面宣傳為主, 不僅讓公眾明白衛生體制已發生了轉變, 認為醫院是福利事業單位, 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醫務人員應盡的義務, 不應該收費的時代已結束, 還要引導其以法律程序解決糾紛;不僅要倡導正確的生活習慣, 預防疾病, 還應與醫院一道宣傳科學的診治規范, 普及公眾的醫學常識。③建議保險公司給醫院和醫生投保, 一旦出現賠償責任, 患者或家屬可向保險公司理賠, 還醫院一個正常的工作秩序。
2.2 醫生及醫院方面 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處在一個變革的關鍵性時代, 新的時代和社會環境呼喚醫療服務觀念和模式的創新。而新的醫療服務模式要求每一個醫務工作者重新為自己所提供的服務進行定位, 不斷整合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特別是與患者之間的關系。當前, 患者已經從被動的接受治療者變成了日益主動參與的醫療服務消費者, 他們要求得到更為方便、及時和滿意的醫療服務。在這個過程中, 需要思想觀念的轉變, 需要不斷地學習, 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不被市場淘汰。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 正在對醫療服務和醫院的生存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它要求醫務人員不僅要實行人道主義治病救人, 還要有市場經濟意識, 在治病救人的同時要考慮到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公司的支付要求和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醫生不僅要治病還要與患者或家屬加強溝通, 讓其明白診療過程, 取得同意。尊重患者, 尊重患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的權利。要理解同情患者和家屬的經濟困難, 嚴格執行國家收費標準, 盡可能為患方節約醫療費用, 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 幫助家屬擺正經濟與生命的主次位置, 促進家庭社會的支持。醫務人員要嚴格按醫療常規行醫, 遵守各種操作規程, 盡可能減少差錯事故。醫院要給醫務人員創造寬松的工作環境, 不僅給他們施展才能的平臺, 更要保護他們的切身利益, 達到付出與收益平衡。在出現醫療糾紛時, 只要醫務人員無過錯, 就堅決站在醫務人員一邊, 不要讓他們孤立無援, 任人毆打。
2.3 患者及家屬對疾病要有充分認識, 理解醫生不是神仙,很多疾病不可能藥到病除;要理解醫務人員的工作, 明白絕大多數醫務人員是在高付出, 低回報的默默奉獻著, “非典”時期醫務人員的表現就是證明;出現差錯事故也是他們不愿看到的, 一旦出現糾紛按法律程序解決。
2.4 改善醫患關系的關鍵還是全面大力推廣全科醫療:首先全科醫療“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 保證了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其次,全科醫療的協調性服務,由全科醫生為患者選擇??漆t院和醫生,保障了患者的利益;再者全科醫生是醫療保險的“守門人”, 他會使患者的費用更加合理, 協調醫患和保險公司的關系。
251400 山東省濟陽縣中醫院(崔樹健);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崔吉娟);濟南市皮膚病防治院(郝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