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強+鞠明霞
摘 要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意義重大,案例教學法對于課程作用的實現有著積極地作用,目前我院的案例教學法仍然處于探索之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介紹了案例教學法的作用,目前的現狀,并對如何提高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提出了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 高職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案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Case Teach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
——Take 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JIANG Qiang, JU Mingxia
(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 Yantai, Shandong 264670)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 is significant, case teaching method for achieving program has a positive role, currently,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of our college is being explore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ole of the case metho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ase method application,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ase teaching method
案例教學法最早源于哈佛商學院,其核心是“通過行動來學習”,具體來說就是將復雜的問題提煉,并將其引入到課堂中。作為學生,則借助這些提煉的經驗來進行推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是一門面向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綜合性較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我院自2008年開始了全面的教學改革,“基礎”課作為面向全院學生的公共理論課,也在教學改革中開始了不斷的探索,尤其在課堂中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得“基礎”課的實效性得到了增強。
1 案例教學法之于“基礎”課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豐富理論框架,提高學習興趣。“基礎”課內容向來因枯燥、乏味、抽象、空洞而不被學生認可。所以,如何將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論課講生動,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在案例教學法廣泛應用之后,學生在課堂上就不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是以很多生動鮮活的案例來引入知識,一方面使得原來的理論知識不再空洞無物,充滿了實踐性與直觀性,豐富了理論框架,加強了理論知識的識記與理解。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大大激發(fā),主動性提高,上課變得津津有味,因為案例教學法將原來的被動學轉變?yōu)橹鲃訉W,這種自發(fā)性的主動性的要求勝過一切說教和要求。
其次,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之下,學生的思維和觀點極易受到限制,發(fā)散性思維不強,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而我院的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對創(chuàng)新能力要求源自社會發(fā)展的同步性,案例教學法則很好地契合了這一要求。案例教學法在“基礎”課的課堂上往往就當前社會現狀及一些熱點問題作為案例進行分析,這些問題大多數是沒有固定的結論的,這就給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自由空間來分析和討論,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拓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能有較強的掌控能力,也給了學生不斷提升的空間。
再次,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實現教學相長。案例教學法能充分發(fā)揮功用的一個前提是案例的選擇一定要精準、合適,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師在精選案例時要下功夫,巧設計,而且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廣度、深度,都能很好地掌控案例討論的走向,能放得出去也要能收得回來,即實現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又給予積極向上的引導并適時地得出結論,這是作為“基礎”課教師在教學改革中必須具備和掌握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案例教學法才能真正實現其預期的目的,在實施過程中也能使教師本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做到教學相長。
2 案例教學法在教學改革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對案例教學法的理解不夠深入:大多數教師對案例教學法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以為只要給出個案例,讓學生討論即可。案例教學法有它獨有的步驟和要求,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提前一周甚至數周就要將案例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花時間動腦子對案例進行分析整理,搜集結論支撐的相關材料,而且建議使用團隊合作,而非個人獨立完成,各團隊內部以及團隊之間在課前應該進行了充分的研究與討論,然后才是課堂的有針對性的研討,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這里面對教師的知識結構,以及案例的選擇,學生各團隊的分組都有較高的要求,一旦某個環(huán)節(jié)薄弱,整個案例教學法的實效性就會受到影響。(2)教師的教學水平亟待提高:教學水平的高低,對課堂的掌控能力以及合適案例的選擇能力,是案例教學法在課堂能夠發(fā)揮其功效的前提。我院“基礎”課教師年齡結構偏輕,大多數都是從“校門”到“校門”的年輕老師,教學經驗、社會經驗都有待提高。因此案例的選擇是否合適,在課堂上討論的情況能否掌控以及最終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都會受到影響。(3)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影響教學效果:高職院校學生基礎較差,本身對文化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不大,很多學生對“基礎”課的學習沒有興趣,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4)缺乏本土化、實踐性強的案例教材:單純依靠教師個人選擇合適的質量高的案例難度較大,在選擇時因教師個人的知識構成不同而個性太強。學生對于脫離實際生活的、與自己的學習生活相去甚遠的案例興趣不大,這也是目前我院“基礎”案例教學法應用過程中的一個難題。
3 對案例教學法應用的思考及措施
(1)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提高教學水平。“基礎”課教學團隊在課余時間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充實理論知識,加深對教學改革及案例教學法的理解,在牢固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靈活運用教學手段,結合情景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手段等,豐富教改內容,這樣,不但可以實現案例教學法在教學改革中的實效性,也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相輔相成。
(2)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和鼓勵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學生的基礎是固定的,但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興趣是可變的,案例教學法強調雙向交流,這就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案例的關注度,無論學生討論的水平如何,能積極配合,這已經是案例教學法應用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教師與學生都能準確定位自己并愿意相互配合,那么案例教學法在“基礎”課中的作用就能極大地發(fā)揮出來。
(3)撰寫具有本校特色的本土化案例教材。案例的選擇需要具備實踐性、本土性、時效性等特點,精心選擇合適的案例,整編成教材,方便使用。目前我院“基礎”課教學團隊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這項工作,選編的案例不但要有典型性,而且要求貼近學生生活,甚至是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但同時又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符合案例選擇的要求,下一步準備在下一屆學生中投入使用,而且教材的案例每年都會有更新,以符合時效性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周偉明.案例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 孫軍業(yè).案例教學[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3] 靳玉樂.案例教學原理[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 趙立艷.案例教學法的理論、實踐與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