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
運動傷害的發生并非偶然,其發生有一定的規律性,我們只要掌握了這種規律性,就可以把運動創傷的發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參加運動的人越來越多。因為運動可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鍛煉心肺功能。但運動又是把雙刃劍,如果不得當就會引發運動傷害。因此,無論是日常的鍛煉和運動,還是體育競技活動,都經常會出現意外受傷的情況。專業的運動員尚且可能出現運動損傷,更何況普通的老百姓。所以,對于都市里較少運動、并且沒有進行規范運動的白領來說,一方面需要保證一定的運動量,同時,也要預防運動可能帶來的損傷。
何為運動傷害?
運動傷害是指運動中發生的各種傷害,并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應如何防止運動傷害。據有關資料統計,大學生運動損傷的發生率高達75.27%~77.63%。其中關節韌帶損傷最多,占37%;其次是皮膚擦傷,占33.9%;第三位的是肌肉損傷,占22.9%。在損傷部位上,各種運動不盡相同,但共同點是,膝關節和踝關節是損傷發生最多的關節。
運動后肌肉酸痛怎么辦?
運動醫學上將運動引起的肌肉酸痛分為兩種:一種是運動后疼痛立即出現,但其消失得也快,這種叫做急性肌肉酸痛。另一種是在運動后幾小時或一夜之后才出現,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會出現肌肉痙攣、僵硬等癥狀。這種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較緩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復,這種癥狀則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或運動后疲勞。我們常說的肌肉酸痛主要是指后一種,即延遲性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的自我處理
休息。休息能減緩肌肉酸痛的現象,并可促進血液循環,能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并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營養的供給與修復,使之恢復正常。
靜態伸展。牽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緩解,有助于痙攣肌肉的恢復。對酸痛局部進行靜態牽張練習,保持伸展狀態2分鐘,然后休息1分鐘,重復進行,每天做幾次,這種伸展練習有助緩解痙攣。
拍打按摩。對酸痛局部進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進肌肉血液循環,有助損傷修復及痙攣緩解。當然也可以進行自我放松治療,一般以頸背、四肢為主,頭部和胸腹為輔。
熱敷。對酸痛的局部肌肉進行熱敷,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加速肌肉酸痛的緩解和恢復,尤其是配合輕微的伸展運動或按摩,將更能加速消除延遲性肌肉酸痛,促其恢復正常。
避免運動傷害重在預防
對待運動創傷,我們一方面要重視它,另一方面要正確對待,不能因為發生了一些運動傷害事故就謹小慎微,甚至因噎住廢食,停止鍛煉。運動傷害的發生并非偶然,其發生有一定的規律性,我們只要掌握了這種規律性,就可以把運動創傷的發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運動傷害有些是單次暴力所致,有些則是多次微小損傷累積的結果。具體該如何預防,來看看下面的建議。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
每項運動都有自己的技術特點,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也各不相同。在運動之前,首先要根據自身的年齡、性別、肌肉力量、關節靈活程度及傷病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人體是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的,當人體衰老時,肌肉的容積會下降,進而引起肌肉力量的下降,收縮速度的減慢。這就是為什么人老后會變得動作減慢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的鈣質會逐漸流失,骨骼的強度會下降;人體韌帶中的膠原纖維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脆弱易斷。另外,當人們進入中年后,有些人會出現一些慢性疾病,而自己卻沒有察覺。因此,年過40歲,有心臟病、高血壓或糖尿病等家族病史者,在從事規律且持續運動計劃前,應該先由醫生評估其健康情形與體能水準,來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年輕人可選擇籃球、足球等劇烈運動;老年人可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等相對溫和的運動;膝關節有慢性損傷的人,不適宜做太極拳,負重蹲起等運動,較適宜選擇游泳、乒乓球等鍛煉方法。
制定科學的運動及健身計劃
在運動健身時應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各種運動都是由肌肉、骨骼及關節共同協調完成的。關節的穩定有賴于肌肉的收縮。而人體肌肉收縮強度和時間是有限度的。運動時間過長,會使肌肉運動協調性下降,關節不穩,進而導致運動傷害。所以,運動時,每個人應先小后大,逐漸加量,并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負荷。在學習技術動作時,應先學習簡單動作,掌握基本動作后再學習復雜動作。運動時,要使用正確的技術動作。否則,會因為動作不熟練或動作錯誤導致動作變形不協調,進而增加運動傷害的發生。有調查顯示,技術動作不合要領導致的運動損傷占35.6%,排在傷害原因的第一位。合理的技術動作,是經過長時間經驗總結出的,既可以盡可能的發揮人體的潛能又能有效保護身體不受傷害。很多臨床觀察表明,運動疲勞肌力下降是造成很多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人體各個關節都具有韌帶組織以維持穩定,肌肉也是維持關節穩定的重要機制。運動初期和中期肌肉力量好,人體可以在作出動作前使得相應的肌肉緊張,各群肌肉相互協調維持穩定。當運動后期,肌力下降后,機體對于其運動狀態不能作出良好的相應,使得關節失去穩定,進而導致關節損傷。
選擇合格的場地和器械
調查顯示,有16.98%的運動損傷與場地不合格有關。合格的場地和器械可以有效的保護運動者,并達到運動效果。例如,最常見的健身項目慢跑,最好在平整的土地或塑膠場地上進行,最好不要在水泥、柏油等硬地上進行,也最好不要在跑步機上進行,因為這些場地對于膝關節沖擊力較大,長時間慢跑會損傷膝關節。再如,很多人喜歡利用負重蹲起來鍛煉大腿肌肉力量,但過大的負荷會導致髕骨軟骨的磨損。髕骨軟骨損傷的人應當避免此種方法,而改為靜蹲練習。
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
運動之前的熱身活動也有利減少損傷。不同運動項目之前有不同的熱身活動,并不是說運動前隨便跳一跳就算熱身。例如乒乓球需要進行手腕、腰部、踝關節、下肢等部位的熱身運動,大多數都市人平時坐的時間長,關節活動小,肢鍵太緊張,如果突然要承受大的扭動、旋轉,就可能出現挫傷。不熱身或熱身不足就開始運動,是許多年輕人的通病。但即使時間很匆忙,也要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不合理或不充分的熱身,可能引起慢性或急性的運動損傷。
遵守各項運動規則
各種運動規則中,有很多條文都是用來防止運動傷害發生的,比如足球中對于抬腳過高的限制。這些規則有效地防止了在運動中相互沖撞或危險動作所帶來的傷害。所以,為了保護他人,更為了保護自己,大家都應該認真遵守各項規則。
使用必要的運動護具
各種關節是運動中最容易損傷的部位,關節過伸或過屈都有可能對肌腱造成損害,除做好熱身運動外,適當佩帶護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肌腱過度拉伸。在許多運動中,使用運動護具是非常必要的,如輪滑運動中護膝的使用、棒球中頭盔的使用。這些護具的使用,極大地防止了很多嚴重的運動傷害的發生。
(編輯 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