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稅英
河南省項城市第一初級中學
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問題與對策
徐稅英
河南省項城市第一初級中學
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問題是客觀存在但又往往被忽視的問題,現實中,因為中小學教學銜接不暢,不少小學階段成績不錯的學生,進入初中學習后出現種種問題,成績下滑,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如何讓學生順利平穩地由小學階段學習過渡到初中階段學習,應該成為教育界重視及解決的問題。
語文教學;銜接;初中一年級
解決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問題,首先要分析與語文課程銜接有關的概念。“銜接”就是指事物之間的相互連接。而在教育領域更多地是用在課程組織的定義中,在教育界并無統一的界定。按照Tyler的觀點,課程組織有兩個重要原則:連續性及順序性。連續性是在學習者經驗中反復強調的要素;順序性是學習者的發展不斷增加廣度和深度。課程組織中的“銜接”體現了教學過程中連續性及順序性的結合。筆者認為,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指在小學高年級與初中一年級這兩個學段中有效建立連接點。
中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較為嚴重的脫節現象。每當新學年開始,從事多年的初一語文教師會發現相當一部分小學畢業生進入初中以后對語文學習感到不適應。例如在課堂上對教師教法的不適應;教材難度的增加,使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吃力;科目增多,任務繁重,語文學習的時間相對減少。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這個問題一直不能被教師重視,有的初一語文教師認為銜接是可以自然完成的,沒有什么過渡不過渡、銜接不銜接的問題,認為沒有什么研究意義。或者有的初一語文教師雖然也肯定中小學之間需要銜接,但由于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有限,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最終未能使六年級學生進入初一后縮短或消除“銜接”教學中的“滯留期”。
研究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旨在提高初一語文教師的銜接意識,給初一語文教師提供一些銜接的對策。希望能對初一語文教師的教學有預警、提醒的作用。提高初一語文教師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
初一語文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教師關注了學生語文能力銜接中的問題,實施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教學行為,并能付出更多的關心和耐心來及時的幫助學生,就能使學生的各種不適應障礙得到緩解,進而幫助學生順利的渡過銜接期。學生若在初中起始階段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能很快地適應節奏快速和任務繁重的初中語文學習生活,進而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并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1.教材未貫通。
中小學教材的內容,在語文知識上難易跨度較大。小學語文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利于學生檢索。生字、生詞的難度相對較小,每課的平均生字詞數量不超過10個。初中語文教材里有些新課的生字詞能多達30多個,并且不太常用的字詞以及難寫的字也有很多。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也不一樣。小學教材每單元的篇目不多,而且每篇文章的篇幅不超過四版。小學的文章大部分淺顯易懂,趣味性較強,學生喜歡學習這些文章。而初一語文教材文章較長而且閱讀難度增大。
2.教法未貫通。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涉及到的是生字詞等基礎知識,閱讀理解的較少,所以教學時偏重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而且小學科目少,相對語文課時較多,教師講課的速度一般較慢,可以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講課的內容而言,小學語文教師上課更注重形式,存在信息量不大的問題。可是進入初中以后,初中語文教材的內容較深,知識點增多,思維難度增大。而且由于課時緊,語文教師講課的速度一般較快,課堂容量大,許多知識只能一帶而過。這就使得一部分學生由于信息量增多,消化不良,跟不上初中的語文學習。
3.學習方法未貫通。
在小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一般都是教師安排好時間,被動的學習。可是進入初中以后,科目增多,相應地學習語文的時間也少了,教學時重理解記憶、抽象思維,這就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要多,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應大大加強。而且中學學習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要求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主動學習。于是,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相當多的學生出現了問題。一部分學生不能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進入中學以后,絕大多數仍在沿襲著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并沒有及早地認識到中學語文與小學語文的差異性。
1.教材銜接的對策。
作為初一語文教師,要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要認真了解小學高年級和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目標和要求,找出中小學課程標準和教材中的異同,從宏觀上對初一銜接教學的內容和要求有整體的認識,課程標準對教學起指導性作用,只有充分理解課程標準,才能更好的找到幫助學生適應這個過渡階段的方法。
2.教法銜接的對策。
作為初一的語文教師,在學生剛升入中學這個過渡時期,語文教學應適當降低難度,放慢教學進度,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幫助他們接受新的教師以及新的教學方式。初一語文教師要延續小學語文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根據小學畢業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行分層次的教學,選擇一些生動、趣味性強、學生喜歡的語言材料,在課堂上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學習進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交流。
3.學習方法的銜接。
作為初一語文教師,要調查初一新生在小學階段的預習、聽課、復習等方面的情況,了解學生以前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克服以前學習的依賴性,指導學生在初中的起始階段獲得具體實用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