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
貴州省盤縣國土資源局城關鎮國土資源所
淺析土地勘測技術
張賢
貴州省盤縣國土資源局城關鎮國土資源所
土地勘測技術的應用直接關系著土地的勘測質量,因此在土地勘測中應合理選用科學的勘測技術,本文對遙感技術及航空攝影技術在土地勘測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土地勘測;遙感技術;航空攝影技術
土地勘測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近年來,土地勘測法律法規逐步完善,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穩步推進,勘測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地理信息產業正在興起,勘測保障作用明顯增強。為進一步加強土地勘測工作,提高土地勘測質量,應對新的科學的勘測技術進行學習和應用,認真分析影響土地勘測質量的因素,采取措施保證勘測結果的質量。
遙感技術(RS)是20世紀60年代初興起的一門新技術,其是以航空攝影技術為基礎的。解譯標志的建立。找出遙感影像中土地利用變化的位置是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應用的關鍵。土地利用遙感動態監測的方法主要有影像——影像對比判讀、影像疊加分析、影像——矢量地圖對比判讀等。在工作實踐中需根據各地具體情況特點選擇利用合適的方法,有時需要幾種方法配合使用,才能準確發現變化區域,達到動態監測的目的。在通過實際調查和布設樣方,到最后利用Mapgis等地理信息系統軟件通過計算機的套合,同時根據影像中相應位置的紋理、顏色,建立相關土地利用類型的解譯標志。利用遙感影像進行解譯。在利用遙感影像進行解譯前需對波段組合進行選擇。在土地利用監測中將遙感影像以不同方式組合,其所產生的效果也會有所不同。目前,遙感影像的融合方法主要有基于貝葉斯法則的分類融合、基于小波理論的特征融合;以像元為基礎的加權融合、HSI變換,比值變換等。利用上述方法融合后的影像既融入了TM假彩色影像的波譜特征,又保留了原來SPOT影像的清晰度,使SPOT影像成為了一個包含豐富信息量的假色彩影像,從而提高了影像的解譯精度,便于專題圖的制作。影像融合技術可以提高已有的SPOT影像和TM影像的利用價值。各種專題地圖可以與融合后的彩色影像地圖相結合比較分析各種信息,為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提供支持。多時相的RS影像融合技術是土地利用變化動態技術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光譜分析可以確定土地利用變化的目標,由此,可再進行準確的人工量測,這樣就減少了動態監測所需的成本和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用航空攝影資料可以非常便捷地依據影像對地類、地形以及權屬界線進行外業調查和標繪,從而能明確而直觀的使外業權屬雙方進行指界、判斷不同地類之間的界線。首先要準備資料,收集整理原有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及圖幅接合表;收集整理原有的土地權屬、行政界線圖;收集整理原有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爭議原有書等確切檔案資料;明確市、各個鎮居民小組的行政代碼;調查本市內河流、道路的等級劃分;收集整理涉及更新調查的城市初始和日常地籍已調查的成果資料;收集近期土地利用現狀變更的批準文件及其附圖;整理航攝資料及航攝基礎數據。然后進行地形調繪,地形調繪可將航片放大后在其上進行,放大比例尺通常在1:4000以上較合適。能通過航測內業明確判讀的可以不在調繪片上調繪整飾,當在像片上同時表示地形調繪和地類調繪有沖突時,以地類為主表示;地類調繪又能同時放映地形調繪內容的,地形調繪則不表示。對于新增的地物,首先要外業量取其周圍相關的地物間距,同時在放大的調繪片上繪制示意圖。與權屬界線相關的地形地物,不論大小均予以調繪,便于內業結合地形地物編輯權屬界線。
影響勘測產品質量的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即人、儀器設備、方法手段和環境條件。人是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也是勘測工程項目的實施者、管理者、操作者,勘測工程項目的全過程,如設計、施測、數據處理和圖件報告的編寫,都是通過人來完成的。因此,勘測行業實行資質管理和各類專業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是保證人員素質的重要管理措施。儀器設備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外業的作業精度。每一個環節的工作質量都將影響到最終的成果質量。且每個勘測項目都有其固有的特性,只有根據各勘測項目的特性,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業方法、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才有可能生產出符合用戶要求的勘測產品。勘測生產環境條件包括勘測技術環境、勘測作業環境、勘測生產管理環境。這些都對勘測產品質量產生特定的影響。
對人的控制,應本著量才而用,揚長避短的原則來控制人的使用,測繪單位技術負責人、質管部門人員、檢查人員及主要作業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資格和上崗證。對方法手段的控制,技術設計和施工組織設計應力求方案可行、經濟合理、工藝先進、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質量、加快進度、降低成本。對勘測儀器設備的控制,儀器設備的主要性能參數是選用設備的依據,要能滿足施測需要和保證質量的要求。并應當符合技術規范的要求,在有效檢驗期限內使用。對勘測環境因素的控制,要關注環境變化對測繪作業成果質量的影響,并采取相應措施,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