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貴州省盤縣灑基鎮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
探究非法采礦行為
張杰
貴州省盤縣灑基鎮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
非法采礦行為往往造成生態破壞、礦產資源的非法消耗、安全事故等后果,一直受到政府的嚴厲打擊。但是,非法采礦的現象在我國依然未被消滅。筆者從非法采礦行為造成的社會危害入手,探討我國目前在打擊非法采礦工作中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從而主張從立法、法制宣傳、源頭監管、監管人員的培訓、落實監管人員的行政責任、加強群眾監督等方面打擊非法采礦行為。
非法采礦;生態災難;安全事故
非法采礦行為一直是政府甚為頭疼的問題,盡管各地相繼采取措施對其進行嚴打,但始終無法消除這種現象。非法采礦行為,是指違反礦產資源保護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等行為。筆者主要認為,盡管非法采礦行為一直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其并沒有因各種措施的實施而消失,這是因為我國在打擊非法采礦行為中存在不足。
針對非法采礦行為,我國各地方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山西省2008年出臺了打擊無證非法采礦《廳際五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和《五部門聯合執法制度》,省高級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廳、監察廳、國土資源廳等部門密切配合、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無證非法采礦。很多省份都在積極地進行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如山東、安徽、江蘇等地。
盡管我國正在加緊打擊非法采礦行為,業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但是,我國非法采礦行為依然猖獗,在打擊非法采礦的工作中還有不足。
(一)相關立法不完善
我國刑法第343條明確規定了非法采礦罪。2008年,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發布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該規定第68條對非法采礦罪立案標準作了具體的規定:“……經責令停止開采后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在五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數額,由省以上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出具鑒定結論,經查證屬實后予以認定。”該條為打擊非法采礦行為提供了刑法依據。但此規定存在問題。“由省以上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出具鑒定結論”,這增加了縣級政府部門的立案難度,不具操作性。
(二)相關部門未能相互配合,從源頭上監管非法采礦行為
炸藥、雷管等材料是非法采礦者經常使用的材料。沒有這些材料,非法采礦者將無法進行非法采礦行為。如果,對這些材料進行嚴密監管,對于非法采礦行為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由于來源渠道較多,有關權力部門又疏于巡查監管,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打擊非法采礦的行為,涉及到多個部門,例如,國土資源、安監、工商、財政、公安、檢察、法院、紀檢、監察、宣傳等。但因認識不足,在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工作中常常有推諉扯皮現象,缺乏互相配合,未能形成執法合力。
(三)監管人員行政責任追究制度落實難
一些地方政府,基于當地經濟利益的考慮,對其范圍內的非法礦井關閉取締工作,多強調在口頭上,實際落實的少,沒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甚至有些監管人員在監管過程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某種程度上縱容了非法采礦行為。必須加強監管人員的行政責任的追究制度的落實,然而難度卻很大。原因有很多,例如責任分配不明、取證難度大等。
(四)未能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
礦產資源屬于國家財產,公民有權利也有義務保護國家財產。非法采礦行為是一種隱蔽性的活動,僅僅依靠政府的監管遠遠不夠,群眾監管是打擊非法采礦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然而,現實中,即使一些群眾發現了非法采礦行為,往往投訴無門,即使投訴了,也往往不會受到重視,在某種程度上縱容了非法采礦行為。
(一)完善立法,增強可操作性
針對縣級及鄉級政府的監管,改善立法。建議:在縣級政府選拔相關機關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并頒發鑒定資格證書,由其行使對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數額的鑒定職權。這樣,縣鄉級政府一旦發現非法采礦的行為,就可以及立案,不必大費周章的向省政府主管部門進行申請鑒定,提高了立案效率,避免了非法采礦者的逃避刑事責任的活動。
(二)明晰各部門的職責,相互配合,從源頭監管
省政府制定地方規章,明確劃分市級、縣級國土資源、安監、工商、財政、公安、檢察、法院、紀檢、監察、宣傳等部門在打擊非法采礦工作中的職責,尤其突出其責任。對于炸藥、雷管等采礦材料和其他采礦工具的出處、去處要嚴格登記,從源頭上加強監管。
(三)加強監管人員培訓,堅決追究監管人員的行政責任
監管人員在打擊非法采礦行為中意義重大。建議:(1)縣級政府一季度組織一次監管人員的培訓,包括相關法制教育、打擊手段的培訓等;(2)將打擊非法采礦行為作為監管人員的考核的一項內容;(3)對于監管人員瀆職、玩忽職守的,要堅決的追究其行政責任。
(四)設立舉報制度和獎勵制度,充分發揮群眾監督力量
建議各級政府設立舉報電話、舉報信箱,尤其是縣級政府和鄉級政府,各級政府要對舉報者的身份嚴格保密。對于舉報屬實的,政府應予以物質獎勵,充分調動起群眾的積極性,發動群眾協助政府部門打擊非法采礦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