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寶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中揚實驗學校
綠色教育是語文教育的最新追求
王純寶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中揚實驗學校
“綠色教育”的思想核心是“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綠色教育”的育人目標是培養煥發活力并能夠可持續發展的人。認真備課,駕馭教材。構建綠色課堂,優化課堂教學。因材施教,提優補差。設計綠色作業,激發學習興趣,多元并舉,執行綠色評價,完善綠色管理,則是保證教育質量,實現綠色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
綠色;教育;質量;方法
今天,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綠色發展時代,綠色發展,已經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笆濉币巹澥状我跃G色發展為主題,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發展規劃”,標志著中國進入“綠色發展時代”。綠色環境、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醫院、綠色城市、綠色行政……一系列綠色行動應運而生。“綠色”代表自然、和諧、健康的成長與發展。如今,“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倡導實施綠色教育,則是我國教育跟上“綠色發展時代”步伐、順應社會綠色發展的需要。
專家闡述:“綠色教育”就是激發活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是一種追求學校、教師、學生全面、和諧、人文、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熬G色教育”的思想核心是“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綠色教育”,是一種充滿人文關懷和自主發展的教育,是一種珍視“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回歸自然、回歸生活,能煥發生命的熱情與活力?!熬G色教育”的育人目標是培養煥發活力并能夠可持續發展的人。它以促進學生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態度情感價值觀、個性特長、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為目的,著眼于學生終生可持續發展,把人的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以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綠色教育”的發展理念是均衡與可持續?!熬G色教育”的行動宗旨是活力和創造?!熬G色教育”的思想核心是“以人為本、全面發展”。以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教育以人為本的體現。教育綠色發展以生為本的具體表現就是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具體要求是:
樹立綠色的學生觀,把學生當作實踐的人、社會的人、有獨立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注“每一個”,促進全體學生主動發展、幸福成長。
樹立綠色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樹立綠色的發展觀,轉變教育發展方式,改革教育教學形式,促進教育內涵發展。運用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及信息技術手段,改革教育教學形式,在和諧的氛圍中提升教育教學效益,讓成績變綠,讓學生、老師、家長、學校、家庭、得到和諧、高效、可持續的發展。
1.構建綠色課堂,優化課堂教學。
新課程呼喚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它要求我們提供給學生“生態和諧”的育人土壤。走進新課程要從綠色課堂開始,我在構建綠色課堂的探索中,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師生,讓教育充滿挑戰。課堂教學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主導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對象、主體。通過教師的“導”,促進學生的“學”。以師生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的“動”,體現在課堂教學情境的設置.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教學內容及進程的控制:教學重點、難點的點撥.課堂教學氣氛的激發與調控。學生的“動”,體現在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要求、內容的動腦、動口、動手,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師生的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改變了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一言堂的弊端。使學生在“動”的過程中.學習熱情得到釋放和鼓勵,學習欲望得到增強和體現。除了師生互動,學生間也應互動。比如某一學生提出疑問或在回答有關問題時,答案正確與否,教師不急于表態,而讓更多的其他同學發表意見,進行討論,參與評判,得出結論。學生間的這種互動熱情越高,說明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越高.說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要知道,這是比單純地掌握基礎知識更重要的一種素質的體現。課堂教學中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間的互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好教學.不斷優化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啟發式、導讀式、探究式、討論式等,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始終突出能力訓練和方法指導,能力點的訓練設計要有點石成金之功;方法指導要有舉一反三之效,以達到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目的;教學內容要注重優化,找準教學重點和切入點,要有所教有所不教,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
2.設計綠色作業,激發學習興趣。
除了構建綠色課堂,在作業布置中也應該融入“綠色”理念,設計綠色作業。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的前提下,課內作業可以設置基礎型、技能型、創新型等若干類型,引導學生分層次選擇完成;課外作業則由知識型、活動型、實踐型、探究型、開放型等構成的綠色作業。綠色作業即充滿生活氣息和學生個性情趣的發展性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創新知識,培養能力,展示個性,嘗試合作。力求避免布置機械性重復作業,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提高了。
3.多元并舉,執行綠色評價。
改革學生評價制度,全面落實新課程呼喚的綠色評價理念。在對學生評價上以激勵性評價為核心,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進行評價,努力發揮考試對于教學工作的“診斷”和“督促”功能。學業成績評價實行日常評價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評價辦法,成績實行等級制,其中,日常評價所占比例不少于30%,不再用一張試卷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日??荚噷嵭袩o分數評價。學校、班級不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嚴禁按學業成績排列學生名次。學生成績只是作為調整和改進教學的依據,不做他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的作用。作為教師要重視進行考后試卷的分析,堅持運用反饋原則來完善教學過程,及時改進不足。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教學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長期規劃。一年來,我校全體老師,積極響應區教育局領導的號召,積極投身到教育教學的改革中來,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改革,在改革中創新,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能力得到培養,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成績的取得更加激勵了我們努力的信心和決心,今后我們將不懈探索,開拓進取,進一步在實施低負高效綠色教學、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下功夫,牢固樹立綠色教育的品牌意識,以求突破、創特色、爭一流的姿態實現學校教育的綠色發展。教育主管部門如果能在構建實施綠色德育、綠色教學、綠色服務、綠色管理方面多給一些指導性建議,并逐步完善綠色教育的運行體系,建立綠色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建立綠色的評價激勵機制,為學校的綠色辦學、為師生及家長的綠色成長保駕護航。那么,中國教育一定能緊緊跟上“綠色發展時代”的步伐,開創充滿生命活力與美好希望的素質教育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