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峰
河北省鹿泉市宜安鎮中學
歷史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趙艷峰
河北省鹿泉市宜安鎮中學
近倆年來,多次在報端見到中學生因心理問題導致的殺人案件,這種惡性事件雖不是十分很多,但中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人卻并非少數。歷史可以培養積極情緒和高尚情感;歷史指導人與人交往;歷史可以培養學生的抗挫心理和競爭意識。
積極情緒;高尚情感;抗挫心理;競爭意識;交往態度
據天津教育學院心理測量咨詢中心調查,在1016名中小學生中有18.99%不希望自己長大,有66.52%的人感到自卑,有30.91%的人覺得活著沒意思。南京對一所中學的4698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為15.7%。這些事實和數據表明,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大力開展心理教育勢在必行。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涉及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名族等諸多方面,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運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努力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青少年的發展應該是全面健康和諧的,提高個性修養和生存能力需要良好的人文素養,優化青少年的認知結構,開闊思維視野,增強氣質魁力。在社會迅速轉型和高科技發展對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造成強烈的沖擊,越來越忽視人文知識的情況下,教育出現了重“應試”,輕素質,重理輕文等實用主義的短視傾向,從而造成了青少年學生畸形發展,人文知識“營養不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更應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
美國醫生辛德勒在它的著作中說“每個人體內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情緒的力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合理利于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史實的感召力,創設一個濃郁的氛圍,使學生受到感化。例如:講到愛過華僑支援祖國抗戰:世界各地華僑組織救亡運動團體,他們節衣縮食,支援祖國。從“七七事變”到1940年,捐款6億多元,提供了衣物、食品、醫藥器材、槍械、汽車、甚至飛機等大量物資。一批批華僑青年回國參加抗日戰爭,許多人獻出寶貴的生命。海外赤子的涓涓愛國情,加上老師生動的講述就能使學生受到鼓舞,心中熱流涌動,情緒高漲起來,積極情緒得到培養。
當代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私、任性、自負、妒忌、這些弱點都應該克服。講到進步思想家魏源,學生可以了解到林則徐把精心搜集、苦心研究編成的《四國志》的全部資料送給了魏源,后來,魏源終于寫成了中國近代第一部詳細介紹西方的著作《海國圖志》。林則徐不計個人得失,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傾心幫助友人。唐太宗一次側耳傾聽魏征直言,似乎早已忘了君臣之禮。李世民這種善于人與人交往吸取意見的精神也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而龐涓雖與孫臏同出師門,卻因自負、妒忌,聽不進勸諫,最后落個悲慘下場。教師在授課中,不僅要將歷史講的栩栩如生,更要使同學們領悟到其中的教育意義。“以史為鑒”是學生能夠端正人際交往的態度,明白是非,調整交往中的不良心態,改正不良行為。
未來社會將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社會,青年人要有受挫折和戰勝危機的意識。初中生往往只有十幾歲的年齡,沒有什么社會閱歷,缺乏人生經驗。做不到“往前看”,卻可以“往后看”,領悟到了先知們是如何做人的,便會在自己的心里樹立正確的人生道路,從而“往前看”。歷史教材中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程告訴我們:從大革命到八一南昌起義,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從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及國名黨反動派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抗爭,一次次走向勝利,正是由于堅強的共產黨人的頑強意志,才使他們能夠完成在一般情況下難以完成的事業。
當前,歷史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不止這些,還包括性格的塑造、學習心理指導等諸多方面,需要我們認真挖掘、合理利用。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使用以下心理教育方法,收到較好的效果。
1.說服教育法。
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常常借助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和實踐,引導學生正確識別現實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惡現象,通過教師耐心細致的說教形成的是非觀,美丑觀和榮辱觀,做到既能正確評價生活中的人、事、物,也能客觀的評價自己,從而對社會、集體和個人關系持有正確的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2.情景熏染法。
創造和諧民主的教育和教學情境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重要方法。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每一節課的不同情況組織教學,可以利用專題討論、競賽、演講、講歷史故事等多種形式,創設愉快、民主的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用于表現自己、展示自己。
3.榜樣示范法。
歷史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培養教育青少年,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歷史感,幫助他們正確認識中國的過去和現在,世界的歷史和今天,便之以充分的信心、堅強的毅力、歷史的智慧,投身于祖國的建設中去.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青少年可塑性大、善于模仿的特點,借助歷史教科書中提供的大量具有高尚人格和情操的人物,引導學生向愛國志士、民族英雄、科學家、領袖人物學習。進行創造性的模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榜樣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來增強他們的信心,培養高尚的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各種心理品質的培養都是學生在與困難斗爭中磨練出來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歷史知識、巧妙設計疑問,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逐步培養堅韌的意志。
心理教育有方法可循,但又無定法,方法要因不同的學生個體和群體而定。總之,心理教育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理應深入挖掘教材心理因素,科學合理使用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心理教育滲透,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