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 · 薩克斯
國家福祉系于兒童福祉
杰弗里 · 薩克斯

兒童是每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這不僅在道德上是如此,在經濟上也是如此。投資于兒童的健康、教育和技能,可以給國家帶來最高的經濟回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一份新研究,顯示了哪些高收入國家在這些投資上做得最好,哪些做得最差。
這份題為《發達國家兒童福祉》(Child Well-Being in Rich Countries)的報告對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共29個國家兒童的狀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排名最高的國家,即兒童福祉最高者,是西歐社會民主國家。荷蘭高居榜首,挪威、冰島、芬蘭、瑞典和德國緊隨其后。
墊底的國家出人意表:世界最富有經濟體美國排名第26,接著是遠比它窮的三個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羅馬尼亞。法國和英國位居中游。
研究評估兒童福祉的指標包括物質條件(同家庭收入水平有關)、健康和安全、教育、高風險行為(比如酒精飲用過多)及硬件環境(包括居住條件)。研究雖然只限于高收入國家,但其他國家(甚至城市)的政府也應該仿照,探討自身兒童福祉的水平。
北歐國家和美國之間的差距很能說明問題。北歐國家一般會向家庭提供現金援助,確保所有兒童都能在適當的條件下成長;它們還有許多社會計劃來提供高質量的日間看護、學前、小學和中學教育。此外,所有孩子都能得到高效醫療系統的照顧。
深信個人主義、自由市場的美國就不同了。家庭幾乎得不到任何現金援助。政府的一些計劃本應提供一個社會安全網,但政治人物事實上對窮人的福祉大多漠不關心,因為前往投票的貧窮選民人數較低,也不能為美國昂貴的選舉活動貢獻資金。證據有力地顯示,美國政治人物往往只聽到有錢選民的聲音并作出回應。所謂的社會安全網因此受害,美國窮人亦然。
社會民主國家和美國之間的差異,清楚地顯現在各指標中。在社會民主國家,在相對貧困(家庭收入不到該國中位數薪金的一半)環境中成長的兒童不到10%。在美國,相對貧困率超過20%。
美國孩子的出生重量顯著較輕(這是日后生活的主要危險信號之一);并在11歲、13歲和15歲時超重;未成年少女懷孕率也極高。每1000名15歲至19歲少女生下的嬰兒是35個左右,而北歐國家的數目不到10個。
此外,與其他高收入國家相比,美國孩子面臨嚴重得多的社會暴力。這或許并不令人奇怪,但卻是個大問題,因為接觸暴力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認知發展是個嚴重威脅。美國的謀殺率大約比北歐高出五倍。
研究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它用了現在所謂的“主觀福祉”。這意味著直接向個人詢問其生活滿意度。關于成年人的主觀福祉,世界各地的最新研究很多。但據我所知,沒有其他直接向兒童詢問他們是否感到安好的研究。這的確是一個相當聰明的問題。
證據顯示,北歐孩子整體上對他們的顯著優勢深懷感恩。研究用了一套11級評價表,讓孩子為其“生活滿意度”打分。在荷蘭,95%的孩子的評分在第六級或以上。美國的這一比例要低得多,大約是84%。這些主觀評分也同孩子與同伴和父母的互動質量高度吻合。80%的荷蘭孩子認為他們的同班同學“善良和肯幫助人”,而美國孩子的這一比例只有56%。
美國讓如此多的孩子在貧困、不健康、條件差的學校和住房等環境下成長,代價是沉重的。這導致了讓人震驚的高入獄率,特別是非白人貧困兒童。即使那些有幸避過了美國龐大監獄系統的人,往往也難逃失業甚至無法就業的狀況,因為他們缺乏獲得并保住適當工作所需的技能。
美國之所以對這些具災難性后果的錯誤視而不見,部分原因是其長期的種族主義歷史及過度相信“徹底的個人主義”。比如,一些白人家庭反對以公共資金支助教育,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所交的大部分稅,會被用來幫助非白人學生。
但是,結果卻是所有人都受害。學校表現不佳、貧困率居高不下;由此產生的高失業 和犯罪率,給美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金錢和社會成本。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調查的結果意義深遠。高國民收入并不足以保證兒童的福祉。致力于為所有兒童提供平等機會——并愿意把公共資金投資于兒童身上的社會——最終會取得更好的成果。
每個國家都應將其年輕人所處環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相比較,并用比較的結果,來作為擴大兒童福祉投資的指引。對一個社會的未來健康和繁榮來講,沒有什么比投資于兒童福祉更重要了。
(英文原題:Suffer the Children,Suffer the Country,作者Jeffrey D. Sachs是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教授、衛生政策和管理教授、地球研究所主任,聯合國秘書長千年發展目標特別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