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茜
(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揚州225101)
【經貿教育】
高職學生暑期旅行社頂崗實習情況初探
——以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
徐 茜
(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揚州225101)
以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暑期頂崗實習包括崗位選擇、崗前培訓、頂崗實習、實習評價四個環節,具有實習周期較短、實習崗位豐富等特點,但同時存在崗前培訓目的不明確;崗位龐雜,教師指導難度大等問題。并提出科學制定崗前培訓方案;注重綜合能力培養等對策建議。
暑期;高職學生;旅行社;頂崗實習
旅游業作為朝陽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經濟收入和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人們對旅游服務質量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為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作出了積極貢獻。旅行社運作模式一直是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熱門選擇之一。本文選取旅行社的銷售“旺季”---暑期作為時間樣本,以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情況為調查對象,以期為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理論和實踐改革提供參考。
1.崗位選擇。2013年春季開學,江海學院采取學生自主選擇和學校推薦實習單位兩種方式,組織旅游管理專業大二和大三的學生進行暑期實踐,進入旅行社提前感受崗位工作環境,明確工作職責。共有12家用人單位接收了近60名學生。
2.崗前培訓。學生頂崗實習培訓分為校內和校外兩種形式。校內培訓由專業任課教師完成,主要培訓內容為旅游法律法規、人際溝通技巧、禮儀等;校外培訓由旅行社資深從業人員完成,主要培訓內容為旅行社接待技巧、導游基礎知識等。
3.頂崗實習。在崗位選擇、崗前培訓兩項準備工作完成后,按照校、企雙方協商規定,學生可在暑期(7月1日)正式進入實習崗位,并采用“導師負責制”,即由實習企業為學生安排“實習導師”,在實習期間企業作為管理主體,而學校在維護學生利益的前提下,處于從屬和配合地位。
4.實習評價。暑期結束(一般學生在8月25日-31日之間完成實習任務)時學生頂崗實習工作結束。在此期間,“實習導師”對學生近兩個月內實習情況進行評價,學生返校后,學校將指定專門的任課教師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反饋調查。
1.實習周期較短
旅游業是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旅行社是旅游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綜合服務的特征。只有科學制定頂崗實習的時間周期,學生才能從中獲得足夠的實踐經驗,因此多數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將學生頂崗實習時間定為一年或者一年半。安排學生暑期前往旅行社頂崗實習,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平時課業負擔較重,暑期時間較為寬裕,另一方面由于暑期旅行社咨詢量、接待量激增,導致人手短缺。不過,針對暑期頂崗實習周期較短的特點,學校與各大旅行社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支持并鼓勵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前往旅行社長期實習,系統深入了解旅游業相關知識,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2.實習崗位豐富
以某旅行社為例,在人員分配上,門市接待和導游崗位分別安排了2名實習生,計調和營銷崗位各安排了1名實習生,崗位種類較為豐富,有門市接待員、導游、計調、營銷人員等,門市接待員和導游崗位所需實習生最多。暑假期間,大量本地市民外出旅游,其他地區客源蜂擁而至,給旅行社門市接待和導游服務工作帶來了較大壓力,此時頂崗實習生既可以幫助旅行社分擔部分工作,又可在接待服務過程中積累大量經驗,實現校企雙贏。
1.崗前培訓目的不明確
暑期頂崗實習過程中,學校和旅行社在學生崗前培訓的目的和側重點各不相同。旅行社為了配合自身崗位需要,培訓內容側重于崗位技巧、營銷方式等方面培養。例如,門市接待崗位注重接待服務能力培養,導游崗位注重講解水平的提升,學生入崗后,在高強度的集中培訓下,迅速進入角色,雖然職業技能迅速得以提升,但是缺乏對行業的總體認知。而學校過多關注學生的技能培訓,忽略其因為社會角色轉變而發生的心理變化;過多地研究學生頂崗實習的共性特征,而忽略個別學生所體現出的個體差異,會導致學生在走上實習崗位后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問題。

圖1 學生頂崗實習問題反饋

圖2 學生頂崗實習效果反饋

圖3 暑期頂崗實習企業反饋
從圖2、圖3可以看出,企業與學生關于技能培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學生更看重自身專業實踐技能的提升,而企業更注重學生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以及團隊意識的提高,希望學生更快融入企業文化中,迅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員工。
2.崗位龐雜,教師指導難度大
因實習學生人數眾多,單獨一家旅行社很難吸收所有學生,因此暑期頂崗實習采用學生自主選擇和學校推薦實習單位兩種方式。僅學校推薦實習單位就多達12家,實習地點分散加大了學校管理的難度。同時,由于旅游業部分崗位工作性質特殊,學生實習時間不穩定、空間流動性強,再加上正值暑期,在校教師較少,導致部分問題不能及時得到反饋,學生的心理訴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
1.科學制定崗前培訓方案
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培養目的在于讓學生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為今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崗前培訓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在暑期崗前培訓課程設置中,旅行社針對崗位需要,對學生進行短期、高強度培訓,在短時期內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不能滿足學生長期職業生涯的需要,故崗前培訓不應該只著眼于暑假,側重于旅行社自身的需要,而應該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培養目標,以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學大綱為指導,以旅行社工作實際為藍本和實際案例,綜合考量,通過校企結合的方式不斷完善培訓模式和培訓內容,力求讓學生對實習任務和職業生涯有全面的認識和整體的把握,從而做好上崗前的心理準備。
2.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在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和處理突發狀況等方面,往往表現得無所適從,部分學生缺少對頂崗實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充分認識,從而導致實習效果欠佳,實習單位對其工作業績的評價也不高。針對這些問題,學校應從學生入學伊始便注重對頂崗實習重要性的宣傳和引導,著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鼓勵學生多深入了解社會,開設人際交往、溝通交流等方面“情商課程”,于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塑造更加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1]于輝.高職學生在校頂崗實習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2(18):157-158.
[2]楊建,鄧滿,羅煒.重視高職頂崗實習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56-58.
[3]歐陽祥和.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初期大量離職原因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117-118.
[4]張榮輝,鄭家春.加強高職學生實踐指導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4(5):38-40.
(責任編輯:梁宏偉)
G71
A
2095-3283(2014)08-0145-02
徐茜(1981-),女,江蘇揚州人,專科生,實驗員,研究方向:導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