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池州學院,安徽池州247000)
【投資與合作】
皖江城市帶利用FDI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王麗娟
(池州學院,安徽池州247000)
皖江城市帶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其經濟發展對安徽省乃至整個中部地區都具有重要引領和帶動作用。皖江城市帶利用FDI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在利用FDI方面主要存在外資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不明顯,利用FDI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皖江城市帶應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引資方式和外資來源地多元化,優化利用FDI的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規模。
皖江城市帶;FDI;制造業
(一)利用FDI起步晚,發展速度快
皖江城市帶自20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引進并利用FDI,從表1可以看出,自1998年起利用FDI額開始呈不斷下降趨勢,一直下降到2003年的2.63億美元,直到2004年、2005年才有了較為緩慢的回升,到2006年國家各項政策逐漸向皖江城市帶傾斜并提出中部崛起戰略后,皖江城市帶利用FDI額開始出現飛躍性的發展,從2006年的9.20億美元到2009年的29.51億美元增長了220.76%。2010年,皖江城市帶作為產業轉移的先行示范區,在吸引外資方面的優勢逐步顯現,從2010—2012年利用FDI由37.91億美元增至60.33億美元,三年間增長了近兩倍。由此可見,雖然皖江城市帶利用FDI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潛力巨大。

表1 1998—2012年皖江城市帶利用FDI情況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根據《安徽省統計年鑒》整理計算得出
(二)FDI主要集中于第二產業
皖江城市帶利用FDI的產業分布不均衡,FDI主要流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次之,第一產業利用FDI最少。2012年,皖江城市帶新增利用FDI合同154個,其中第一產業合同數僅為5個,僅占新簽合同數的3.25%;而第二產業的合同數為110個,占新簽合同數的71.43%;其余約25%的新增合同來自第三產業。而在第二產業中,利用FDI的行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2012年,皖江城市帶新簽利用FDI合同154個,其中106個合同來自于第二產業中的制造業,實際投資額513654萬美元,分別占第二產業新簽合同數和實際投資數額的96.36%和90.30%。
(三)FDI來源地主要集中于港臺地區
隨著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和招商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皖江城市帶FDI來源地分布也日趨多元化。然而,目前FDI仍主要來自中國香港和臺灣。2012年,香港和臺灣的實際投資額分別為457734萬美元和46923萬美元,兩者合計占當年皖江城市帶外商投資總額的83.66%,其余來自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四國,但合計也不超過實際投資總數的1/5。
(四)FDI省內區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合肥、蕪湖、馬鞍山
在皖江城市帶利用FDI區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合肥、馬鞍山,蕪湖等地區。1998—2005年,利用FDI額前三名的為合肥、蕪湖、馬鞍山。2007年,三市利用FDI額合計占安徽省利用外資總額的50%以上,2010年,三市利用外資額合計252048萬美元,占皖江城市帶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6.50%,占安徽省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50.26%。2012年三市利用外資額實現419677萬美元,占整個皖江城市帶利用外資總額的近70%。
(一)外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明顯
近年來,皖江城市帶利用FDI占GDP比重呈波動狀態,2010年為40.7%,2011年為42.1%,2012降至38.5%,可知皖江城市帶利用FDI所占GDP比重較大。然而,皖江城市帶利用FDI的產出效果較低,2010年為3.1%,2011年為3.2%,2012年僅為3.6%,由此可見利用FDI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
(二)利用FDI結構不合理
首先,產業結構不均衡。由于皖江地區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較為低廉,FDI主要流向了第二產業中的紡織、化工、金屬等加工制造業。雖然,這對第二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對第一和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不明顯,外資長期大量集中于第二產業,會導致皖江城市帶產業結構失衡。其次,外資來源地單一。皖江城市帶利用FDI主要來自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等亞洲國家和地區。2012年,皖江城市帶實資利用外資總額中,有83%來自港臺地區,來自歐美發達國家的不足20%。外資來源地過于單一,不利于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檔次。第三,利用FDI區域分布不合理。多年來,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始終占據了皖江城市帶利用FDI前三名,2012年三市實際利用外資額占皖江城市帶利用外資總額的近70%,經濟欠發達的銅陵、安慶、池州三市實際利用外資額僅占皖江城市帶利用FDI的15%。利用FDI區域分布不合理,會拉大皖江城市帶區域之間的差距,不利于整個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
(一)實現引資方式多元化
皖江城市帶要提高利用FDI的規模和質量,必須在引資方式上有所突破。近年來,我國外資并購法律不斷完善,加之國內市場發展潛力進一步釋放,跨國并購開始成為外資進入我國的重要方式。皖江城市帶可以順應這一趨勢,積極拓展并購方式,同時區域內相關企業可以通過合資、合作以及外商股份制等方式來大力吸引FDI,實現引資方式多元化。通過與跨國公司的聯合經營,域內企業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而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效率。
(二)優化利用FDI產業結構
目前皖江城市帶FDI主要流向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利用外資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傳統農業附加值低、生產周期長、產出量低,因此,皖江城市帶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化農業經濟結構,以增加外資吸引力。在第二產業方面,應減少對消費品加工和一般加工等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的制造業引資量。重化工業是資金和知識含量都較高的基礎原材料產業,如電力、石化、冶煉、重型機械、汽車等,是地方經濟的“脊梁”,因此應擴大對重化工業和技術密集型工業的引資規模,引導外資為工業創新多做貢獻。皖江城市帶第三產業利用外資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業和房地產業。而過多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會引發經濟泡沫,從而對皖江地區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造成威脅。按照我國入世做出的逐步開放服務行業的承諾,以及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皖江城市帶應加大對金融、教育、保險、科研等服務行業的開放力度,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
(三)完善利用FDI區域結構
FDI大多流向了基礎設施完善和資源較為豐富的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地,外資地區分布不均衡直接導致影響了皖江城市各地區經濟的均衡發展。因此,應出臺優惠政策積極鼓勵FDI流向其他欠發達地區,各地市應根據自身產業和區位優勢,合理有序地引進外資。如,蕪湖市可充分發揮制造業優勢,池州市可利用旅游業和休閑娛樂產業優勢大力吸引外資。
(四)實現外資來源地多元化
針對外資來源地過分集中的問題,皖江城市帶應及時作出戰略調整。在穩定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引資規模的同時,把引資重點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轉移,同時加大對新興市場的引資力度,實現外資來源地多元化,促進區域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1]常建坤,李杏.外商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28(5):54-60.
[2]張長春.影響FDI的投資環境因子分析[J].管理世界,2002(11):32-41.
[3]熊姿.皖江城市帶利用外資效率分析[J].銅陵學院學報,2011(2):58-61.
[4]趙錦春.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效率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0.
(責任編輯:馬 琳)
F830.59
A
2095-3283(2014)11-0053-02
王麗娟(1982-),女,安徽天長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皖江城市帶利用FDI影響因素分析及其對策研究”(SK2013B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