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李曉鳳
摘 要:本文結合新媒體技術在輔導員實際工作中的特點,介紹了5種在輔導員工作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新媒體技術,力求找到符合班級管理工作現實特點的、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新的班級管理方式。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輔導員;學生工作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特別是近年來移動3G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媒體成為影響和改變大學生行為方式和思維習慣的,新的、重要的信息傳播方式。就新媒體的特點來看,新媒體是依托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等新技術先受眾提供信息服務的技術[1]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選擇個性、專業化的信息服務,同時也可以向周圍的人群傳播自己的想法、觀念,乃至于個人生活各方面的信息。新媒體使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新聞的發現者或創造者。正因為新媒體高效、廣泛、新穎的特性,在其為高校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方法的同時,也對高校輔導員提出了新媒體適應和運用的新要求。
一、新媒體的特點和優勢
新媒體不僅在技術支持和傳播渠道上有別于傳統媒體,在信息源、信息傳播方式和接受方式等也有新的突破。新媒體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交互性與及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和個性化與社群化等方面[2],就高校輔導員常用到的新媒體工具而言,其具有以下幾點較傳統工作方式不同的特點:
(一)信息來源的廣闊性和時效性。從學生個體的角度看,網絡,尤其是手機為主導地位的移動網絡為學生自由選擇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徑和廣闊的來源。每位學生都可以自主地決定信息的接受時間、內容和主題,每個人既是信息的受眾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從輔導員工作的角度看,飛信、QQ、博客、微博等網絡媒體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既是信息傳遞和收集的重要方式,也是宣傳陣地在網絡領域的拓展。飛信的群發短信、QQ的群組消息留言,為信息的及時傳遞提供了新的途徑,保證了輔導員向學生傳達信息的時效性;各大門戶網站的新聞中心、中文博客和微博網站,及各領域領軍人物、單位的博客和微博信息,均可以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來源,從而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來源的廣闊性、權威性和時效性提供了保障。
(二) 信息反饋的互動性和及時性。與傳統的師生交流方式不同,新媒體下的師生交流有效地突破了師生交流間的壁壘,學生在QQ、微信等新媒體下與輔導員間進行的交流,由于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反而更直接、更真實,師生間交流的互動性較之傳統方式有明顯提升。現在有的年輕人被稱為“低頭一族”,他們更樂于利用手機在新媒體上與別人交流或展示自己,輔導員適當地使用他們所喜愛的交流方式與之互動,更容易獲得這些學生的認同,從而掌握及時學生的思想動態,例如,可以通過班級QQ了解班級發生的最新事件,微信的朋友圈是對學生個體動態了解的新途徑。
(三)信息收集的高效性。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的時代,只要給出一個關鍵詞,在谷歌或者是百度中搜索一下,就可以得到上百萬條信息。利用網絡收集信息,已成為當下最快捷、高效的信息獲取方式。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也經常需要收集各種信息,有的信息可以在搜索引擎中直接獲得結果,如最新的國家政策、就業信息等,而有的信息則需要輔導員個人收集,如學生的個人情況、學生對教學管理方面的意見和學生最新的思想動態等。雖然這些信息無法在網絡中直接獲得,但新媒體的出現卻為高效獲取這些信提供了可能。輔導員可以利用網絡問卷調查平臺獲取學生個人基本情況,也可以利用QQ群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新媒體提供的信息獲取方式較之傳統途徑更為高效、快捷。
二、新媒體在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
(一)飛信。飛信是中國移動推出的可以實現電腦網絡和手機網絡免費發短信的一種系統。其最大的優勢在于即使聯系人不使用飛信也可以將消息以短信的形式送達聯系人手機,飛信也可以將聯系人分組存貯,從而實現消息的群發,無論是將消息發送給單個聯系人或是群發給分組聯系人,均可以利用飛信的電腦客戶端或手機客戶端完成,而且短信的發送都是免費的。飛信這種免費將消息直接送達手機的特點,為輔導員快速、準確的向學生傳達消息提供了便利,使消息直接由輔導員送達學生,減少了信息傳播的環節,避免了多人轉達效率低下,乃至于出現錯誤的可能。
(二)騰訊QQ。騰訊QQ(簡稱“QQ”)是騰訊公司開發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時通信軟件。騰訊QQ支持在線聊天、視頻聊天以及語音聊天、點對點斷點續傳文件、共享文件、網絡硬盤、自定義面板、QQ郵箱等多種功能,并可與移動通訊終端等多種通訊方式相連,是中國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聊天軟件之一。
QQ作為輔導員工作的另一大幫手,有著其它軟件工具所不具有的特點:首先,QQ號相對固定,幾乎每位學生都有數年的Q齡,只要手機開通,QQ就同時在線,隨著QQ安全系統的不斷升級,即使學生的手機號有變動,QQ號也相對固定 ;其次,消息傳達的及時性和長效性并存。作為一款功能強大的即時通信軟件,輔導員可以利用QQ來發布消息,簡單的即時消息可以在群消息里面發布,重要的通知可以在群公告里面發布,無論是哪種形式,都可以很快被同學獲知,特別以群公告通知的消息,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存在,這種消息傳達及時性和長效性并存的特點是QQ獨有的優點;第三,QQ群的交互性非常明顯。通過QQ群就某些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討論,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這種交互性大大增加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加深了學生間的溝通和了解。此外,QQ群在時間與空間上對群的成員完全開放,群中的教學資源在成員間充分共享,每個成員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可以下載所需的學習資料,突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極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
(三)微博。微博是一種現代信息科技的舶來品,其英文表述為 Micro Blog直譯成中文應為“微型博客”,簡稱“微博”,是一種綜合利用移動通信技術,無線及有線網絡等新興信息技術隨時隨地傳播消息的迷你博客。發文長度有限是其最主要特征,即不得超過140個字符,這是一條手機短信的最長長度。微博產生之初是適用于手機應用的需要。但發展到如今,它已經可以通過手機短信、即時通訊工具、網站、電子郵件等諸多微博客戶端使用,使得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心情,并且能夠將用戶的生活狀態以時間軸的方式進行記錄和呈現 。隨著3G移動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和endprint
WEB2.0時代的到來,微博在大學生中的應用迅猛發展,以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主流微博為代表的微博平臺已成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獲取和交流平臺。相對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微博的主要特點體現在“關注”、“評論”及“轉發”上。微博用戶可以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其他微博用戶發布的信息,也可以對信息發表自己的看法,還可以將關注的信息轉發給自己的微博或轉給關注自己的其他微博用戶。利用微博的以上特性,輔導員可以將自己關注的熱點及對熱點的看法與學生分享,從而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也可以利用微博展示自己生活的某些方面,從而在生活上引導學生,又或者關注學生的微博,從而彌補由于學生人數較多,輔導員對學生關注度不夠的缺陷。微博為師生之間提供了平等開放的交往平臺,契合了學生渴望交流、渴望被關注、樂于自我展示的人格特性的需要。龐大的微博群體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要條件。
(四)微信。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發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語音對講的手機聊天軟件。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或平板快速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微信提供的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可以將內容分享給微信朋友圈。微信作為一個及時的通訊和展示平臺,相對于微博來講更加精準。微博是微博主發一條微博,然后粉絲通過看自己的微博主頁就能看到微博主發的內容,但現在一般人關注的人太多,所以能看到微博主發的微博就是隨機的。而微信則不同,微信公眾平臺帳號發一條群發消息,所有關注的人都會收到這條消息。微信好友如果有發表了新的動態,所有的微信好友在下次登錄微信的時候都會及時收到提示。在微信上,用戶之間是對話關系,微信普通用戶之間,需要互加好友,這構成了對等關系。而微博普通用戶之間則不需要互加好友,雙方的關系并非對等,而是多向度錯落、一對多。微信與微博,一個向內,一個向外;一個私密,一個公開;一個注重交流,一個注重傳播。微信用戶主要是雙方同時在線聊天,而微博則是差時瀏覽信息,用戶各自發布自己的微博,粉絲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關注對象此前發布的信息。輔導員在利用微信進行學生工作的時候,更多的是利用微信即時通訊的功能和關系對等的特點,選擇了一種學生接受度高的信息交流平臺,增加學生對輔導員的認同感。另外,微信作為騰訊公司研發的通訊平臺軟件,與QQ有著較好的兼容性,從而保證了聯系人信息的穩定性。
(五)網絡信息收集網站。在輔導員工作中,往往會遇到與學生信息收集的相關的事務,以往采用的方式往往是由學生填寫完紙質表格后再由輔導員逐條輸入電子表格中,這種方式既繁瑣又極大地增加了輔導員的工作量,對于在外實習的學生來講,輔導員要完成對其信息收集和輸入工作,那更是有著相當的難度。在網絡建設完備的學校,都有著自己的信息收集網址,學生只需要登錄網址,然后按要求輸入信息就可以完成信息的采集,而對于財力較為薄弱或網絡建設還不完備的學校來講,在學校沒有信息收集網址的情況下,網絡上的信息調查平臺就為輔導員收集學生信息提供了另外的、可行的信息收集方式。以筆者使用的問卷網為例,問卷網由上海眾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辦,專注于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問卷創建、發布、管理、收集及分析服務。能夠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問卷創建、發布、管理、收集及分析服務。用戶可在線設計調查問卷,并可自定義主題。問卷平臺擁有多種調查問卷模板,輔導員將模板簡單修改即能制作一份調查問卷,然后通過發送邀請郵件,或者通過QQ、微博、郵件等方式將問卷鏈接發給好友填寫,學生只需在任意一臺連接了網絡的設備上即可完成信息的填寫。調查完成后,輔導員可以在平臺的后臺上將數據導出到Excel,也可以導入SPSS等調查分析軟件做進一步的分析。學生的各種信息,如姓名、學號、身份證號、戶籍信息等均可以設計成問卷的形式,利用該平臺進行發布,輔導員只需將問卷設計好以后,將問卷的具體鏈接告知學生即可,待學生填寫完成后,再由平臺后臺統一導出。這樣將輔導員的集中工作化為學生個人的事務,既節約了時間,也沒有空間限制。
結語:除了文中列舉的5中常用的新媒體外,另外的一些新媒體技術,如個人博客、班級網站等也時常被用作班級管理的新方式。隨著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技術也在不斷的變化,更新穎、高效的信息傳播方式也在不斷出現,輔導員只有盡力熟悉各種新媒體技術,找到適合學校實際情況和自身特點的班級管理與信息傳遞方式,將新媒體、傳統媒體和面對面溝通等信息傳播渠道多位一體的有機結合,以學生為本,從工作實際出發,積極學習和尋找新媒體中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模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體技術為高校學生工作服務。
參考文獻:
[1] 揭紅蘭,汪啟思.淺談高效輔導員利用新媒體平臺展開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廣場,2009(12):218-219.
[2] 陳啟勝,劉海濤,董貴華.新媒體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山西青年,2013(12):156-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