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宇
作為一名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農家孩子,伴隨著改革開放后國家的不斷發展,我逐步走出農村、走出國門,然后離開象牙之塔,最后又踏上回國創業之路,這皆源自心中的一個創業夢。
我自小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我想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而不止停留在實驗室里。2008年,中國的再生醫學產業幾乎空白,甚至90%以上的產品仍依賴進口。進口產品價格昂貴,造成病人巨大的經濟負擔。如果能夠實現國產化,將為普通老百姓節約大量的醫療費用支出。所以,我希望在再生醫學領域有所建樹,并于2008年底帶領團隊回國創立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用于人體組織再生修復的高端植入醫療器械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懷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開始了艱難的創業起步。
邁入2014年,已是邁普公司的第6個年頭。然而對于醫藥行業而言,我們還比較年輕。在創業初期,如大多數海歸企業一樣,我們揣著一些新的技術,資金緊張,管理經驗缺乏,一步一個腳印艱難前進。而我們是幸運的,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得到了國家、省、市、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經過5年多的發展,我們開發的首個再生型植入類醫療器械產品成功進入歐美高端市場,開始與美國強生、美敦力等跨國巨頭同臺競爭,并進入了企業發展的快車道。未來2年,我們還將有5個以上用于人體組織修復的再生型植入類醫療器械產品推出全球市場。
回國創業3年多,時間不長,而感觸良多:
首先,我們要對國家的發展有信心,把握這個百年一遇的回國發展良機,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國家的創新創業事業中來。有一些人三心二意或者懷著試試看的心情回國,沒有能夠下定決心,這樣是很難成功的。
其次,我們要保持清晰的頭腦,要看清前路的艱難,懷著一顆謙虛的心,勤奮刻苦,不斷學習。這一代創業海歸大多技術出身,缺乏創業管理經驗,且離開中國多年,這些都是弱勢,但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和目前支持回國創業的環境和政策給了我們的技術巨大的產業化空間和前景。
再者,我們要能夠充分適應國情,按照市場規則創業、辦事。好的技術不代表有好的產品,不代表能夠產生好的企業。回國創業,要充分了解國情、行業狀況,要多與外界交流,遵循市場規律,不能過于水土不服,不能過多批評抱怨。
隨著自上而下的引才政策在全國遍地開花,為海歸回國創業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和平臺,在全球華人里刮起了一陣回國創業風潮。作為一名新時代享受回國創業政策的受益者,我有一些建議和讀者共勉。
一、重引進,更重培養。海外人才從科研工作轉變為企業管理工作,會面臨很多的挑戰。建議依托國內著名商學院,為國家“千人計劃”的創業人才建立高端的企業管理培訓班,集中培訓,增加交流;為有創業意向的國家“千人計劃”的創新人才召開如“聯想之星”類別的技術創業培訓班,幫助他們動起來。
二、加強對年輕人的引進,不拘一格降人才。目前各類科技項目的評審中,過去的學術積累是主要的參考標準。年輕人一般在上升期,有激情,處于最富創造力的時代,但是海外學術及工作積累較少,在獲取國內各項政策支持的時候處于劣勢。造就一個好的企業需要長時間的付出、快速學習和靈活應變,好的科學家由于科研思維所限,往往在轉化為企業家的過程中受到更多的思維局限。目前國家有針對創新人才的“青年千人計劃”,希望能夠考慮針對創業人才的類似計劃,以給這些年輕人的回國創業提供支持政策和平臺,并引導地方對青年海歸創業的支持。
三、在政府管理、特別是基層政府管理層面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性的環境。海歸企業多從事高新技術產品開發,在產品開發、企業運營、產品銷售等方面都有別于一般傳統企業及傳統產品,政府的行政約束過多,或者行政機構管理者不了解行業特性,各項行政干預對企業的發展產生較多的影響。希望國家的行政管理機構,能夠同樣創新發展,或者引入海外人才參與政府管理,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包容的環境和支持。
四、加強知識產權發展和保護措施,積極鼓勵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權保護。海歸企業多掌握先進技術,加之受海外背景的影響,對知識產權保護尤為注重,更希望能將中國制造轉化成中國創造。目前國家或地方政府對企業申請專利均給予了一定的資金資助,鼓勵企業對自我知識產權進行保護,但由于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執法力度存有不足,市場上侵犯知識產權及假冒偽劣產品較多,嚴重打擊企業的創新動力。希望政府通過設立專項資金鼓勵企業創新、成果轉化,而且逐步完善知識產權執法網絡,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通過執法來推動全民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針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成本高的特點,地方政府的科技經費可考慮適當投入到知識產權的保護中,通過知識產權的保護渠道,形成知識產權聚集的高地,從而鼓勵企業持續創新;同時積極在各地方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知識普及,讓企業和個人學會用法律程序將新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作者系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