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振祥

很多留學生都抱有“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夢想,一批又一批海外留學人員踏上歸途,回國創業,成就事業。特別是國家開展的“千人計劃”等人才工程,承載起海外高層次人才的“中國夢”。
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普遍面臨著對國內市場不熟悉、對國內法律法規不了解、缺乏企業經營管理經驗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除了為留學人員提供創業指導、投融資平臺、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培訓、深度合作機會外,作為專門服務海外學人的朝陽海外學人中心,十分重視解決留學歸國人員在創業中面臨的問題,幫助回國創業者加深對國情的認知,起到“授人以漁”的效果。
調查發現,90%的中國留學人員稱,經濟機會是他們回歸的最重要原因;51%的留學人員認為,能為祖國經濟發展作貢獻感到自豪,是回國的重要原因;76%的留學人員認為,祖國市場重要。如何用自己的學識報效祖國,把自己的事業融入祖國發展的大潮,抓住祖國發展的機遇,分享祖國發展的成果,與祖國一起成功和騰飛,是眾多創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入選北京市朝陽區“鳳凰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唐寧,早年求學于北京大學數學系,后赴美攻讀經濟學,曾任職美國華爾街DLJ投資銀行,從事金融、電信、媒體及高科技類企業的上市、發債和并購業務。2006年,他結合中國社會信用的實際情況,開創性地推出了小額信貸服務中介模式,在朝陽區創辦了一家金融公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公司主要為未得到正規金融機構覆蓋、難以獲得資金的用戶建立信用,釋放信用價值,獲取信用資金,并為他們提供能力培訓等增值服務。作為中國最早的P2P小額信用貸款服務中介機構之一,該公司目前已在100多個城市和20多個農村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
不同地域、不同區域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和主導產業,搞清楚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是否適合在某個地方發展至關重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大多集中在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行業領域。但是因為地域、行政區域的不同,側重產業也各有不同。唐寧創辦公司的成功與朝陽區發展方向、主導產業有著必然的聯系,不同產業的聚集、商業環境影響著企業成長。北京市朝陽區現代服務、金融、文化創意、高新技術四大產業的聚集,提供了豐富的專業人才資源,使得企業在引進專業人才時更加便捷。而且產業聚集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會,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外部市場的關注程度更高。同時,政府對這些主導產業政策的熟悉、理解、運用的程度和水平要比其他地區更高一些。例如零點咨詢研究集團、藍海電視臺、精進電動科技等留學人員創業企業,在朝陽區主導產業支持下,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做對的事很關鍵,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更關鍵。許多創業者的第一次創業經歷并不都是一帆風順,這需要創業者在對國情了解的基礎上,能夠有準確的判斷。中國大城市上班族對照料老人的保姆、帶孩子的月嫂的需求逐漸增多。于美國杜克大學本科畢業后就興沖沖回國創業的呂穎穎和她的合作伙伴雷真看準了這一需求,將保姆月嫂招聘面試搬到了網上,借鑒美國的微招聘的經驗,創辦了一家家政公司。經過一段時間后發現,雖然公司通過網絡平臺解決了招聘月嫂保姆的困難,也保證了家政服務人員的安全可靠,但是用戶市場反應一般,資本市場對他們的創業項目也反應冷淡。經過討論,他們發現這件事雖然創業初衷很好,但是市場時機并不適合,中國家政的市場環境和社區工作的發展還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成熟。他們在學人中心的幫助下,在朝陽區又開始了新的創業旅程。
在整個海歸創業活動中,政策發揮著重要的“杠桿”作用,引導和激勵他們。2008年3月,金融危機爆發前夜,魏巍從美國辭職,回國創立了致力于為石化等行業提供氣體環保處理解決方案的環保科技公司。魏巍曾求學于美國得州大學、南加州大學,有工程及工商管理教育背景及海外工作經驗,為他回國創業增添了不少信心。他認識到市場的制勝之道不能僅靠技術,必須接受中美商業環境的差距,理解政府政策,因勢利導,融會貫通。“從好的技術到訂單,中間還有一段漫長的過程和無數環節。你把每個環節研究透,才能生存下來。”魏巍認為,政策直接推動著氣體環保業的發展。根據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中國環保產業在未來較長時間內將保持年均15-20%的增長速度,“十二五”期間,中國的環保投資需求將超過3萬億元,其中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投資約400億元,油氣回收項目投資需求約215億元。現在,魏巍的公司在規模上百億的VOC治理領域占領了30%以上市場份額,正在幫助中國城市減少PM2.5污染。
用好政策,但不能依賴政策。隨著整個社會對海歸創業的日益重視,國家和地方制定的涉及海外留學人員創業的政策覆蓋面也越來越寬,涵蓋了稅收優惠、各項補貼、風險資金支持、家屬安置、登記注冊、經營過程、孵化、出入境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多個方面。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支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政策出臺,我們愿意看到更多的留學人員能夠利用好政策,愿意幫助留創企業在市場中快速成長。創業成功的關鍵還是在于項目的技術含量、商業模式以及市場前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也有部分留學人員創辦的企業過于依賴政策的支持,創業項目本身不具有市場競爭力,因此即使有再多的政策支持也無濟于事。
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成立了“朝陽海外學人俱樂部”,通過“對話朝陽”、“走進朝陽”、“融入朝陽”等系列沙龍、論壇活動,針對有的海歸對國家相關政策不夠了解,我們邀請有關部門與創業者面對面交流,為海歸創業者與政府部門聯系搭建橋梁。同時促進了海外學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及合作,加深了海外學人對國情、區情的了解。通過整合區域優質資源,建立了以國際招聘公司為主的“知名人才顧問機構朝陽聯盟”和以歐美名校畢業生為主體的“海外知名高校北京校友會人才聯盟”,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會”以搭建人才、項目、資本、信息、政策、服務等創業要素平臺,啟動了旨在幫助創業者圓夢的“筑夢行動”。
國內創業環境日趨開放與成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支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政策已經成為海外留學人才回國實現理想的強大助力。中國要想成為創新創業強國,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對于掌握先進科學技術、擁有國際化視野、熟悉國際市場運作、具有廣泛國際聯系的海歸人才來說,尚未完全成熟的國內市場是創業的最佳平臺,與祖國共同騰飛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好方式。歸國創業,大有可為。(作者系北京市朝陽海外學人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