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墨煜
吏治澄清正可期
文_墨煜
一年前的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說,對于黨和干部隊伍的作風建設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他說,作風是否確實好轉,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
一年后的今天,證諸街談巷議,以及黨員干部的公論私言,黨和干部隊伍的作風正在實實在在的好轉和變化,石有印,鐵有痕。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反腐敗的實績和改變作風的一系列措施,莊嚴地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來,經濟大發展,社會大進步,人民生活大改變,國家實力大增強,國際地位大提高。但也沉淀了不少社會矛盾,積存了不少社會弊端。其中腐敗和干部作風不正,無疑是國民最為痛恨、亟盼解決的事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嚴重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對新一屆領導集體的駕馭能力、執政水平、治國威信是一個巨大考驗。
郭文緯先生是香港廉政公署原副專員、聯合國反貪專家組唯一華人成員。近年來他一直在內地傳播香港的反腐肅貪經驗。幾乎在每一次報告中,在每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強調得最多的一條經驗就是領導人的政治決心。須知郭先生在香港廉署從業三十多年,親身參與并見證了香港從貪腐到廉潔的整個過程,作為曾擔任廉署“二把手”的他,其經驗無疑是從客觀事實中總結提煉出來的。
反腐肅貪,轉變風氣,領導人的政治決心有關鍵性作用,在中國過去的一年取得的初步成果中得到了印證。
習總書記剛當選后的幾次重要講話,都體現出勇于面對愈演愈烈的貪腐現實的勇氣,和扭轉這種嚴峻形勢的決心。其鮮明之旗幟,堅決之態度,使人民群眾疲憊的心理為之大振,使紀檢監察等反腐戰線的人們卯足了勁。一年來,“老虎”接連被打,“蒼蠅”紛紛遭拍,奢華消費難再炫耀,公款吃喝東躲西藏,權力被逐步關進制度的籠子中,觀其過程,快哉快哉。
在貪腐嚴重的情況下是教育更重要,還是懲處(執行)更重要?郭先生的觀點是:懲處(執行)更重要。只有嚴肅懲處,嚴格執法,才有威懾力,才可能剎住腐敗蔓延的勢頭。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執行力度,無論是查處的數量,還是查處的速度,都堪稱空前。對于干部作風的轉變更是連下十五道禁令,而且令行禁止,違禁者立即曝光處理。這些禁令有宏觀層面的,更多的是微觀層面的。不少老百姓積怨已久、司空見慣的問題在禁令中都有對應解決的招數。雖然有些招數看起來不新,譬如公款請客、公款旅游、公車私用等老問題的解決之道。但招招到位,條條落實,執行的力度之大,讓敢于犯禁者受罰,心存僥幸者畏懼。
在中央的條條禁令下,在日益嚴密的多種監督下,社會上流傳起官愈來愈難當的議論。如果認為這是事實則大謬。這種議論固然一方面反映了官員對權力開始有了敬畏感,對百姓開始有了謙卑心,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官員對于一系列禁令產生了過敏反應。至于“官不聊生”“公務員辭官下海潮”,則純粹是夸張過甚之詞,子虛烏有之事。君不見,想當官的人仍是車載斗量,上千人角逐一個官位的現象早已不是新聞。別把百姓當弱智。并且,“官越來越難當”本就是個偽命題。硬要說官難當,必是挾權謀私者之言。
對于解決腐敗問題的時間,郭文緯先生有一個觀點,認為只要有決心,且反腐敗制度執行到位,五年即可實現根本好轉。這是他依據香港經驗得出的時間表。從去年的情形來看,完全有這種可能。
如果以五年為期,今年便是關鍵的一年,去年只是反腐敗的前哨戰,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是極其復雜艱巨的任務,不會驟勝,但也須一鼓作氣,乘勝前進。民心在順,民氣可用。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反腐氣勢壯闊,春光滿眼,令我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