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許家祥
敲詐港澳官員為何沒得逞
文_許家祥
據 2013年第25期《環球人物》報道,日前,一起港澳史上最大規模的艷照勒索官員案在湖南省告破。犯罪嫌疑人朱進、龍鵬認為,“天下沒有不偷腥的貓”,很多官員喜歡包二奶、找小姐,但又怕出事,對其敲詐勒索最易得手。基于這一想法,他們登錄政府網站,下載了數名港澳官員的頭像、姓名、地址,然后合成裸照,從廣州將70多封敲詐信寄往香港和澳門。信中說,已掌握收信人“受賄”及生活作風腐敗的證據,限令收信人在3日內將50萬元現金匯入指定的銀行賬戶,否則就將相關證據交廉政公署及通過互聯網發出去。孰料想,港澳官員“不吃腥”,且“身正不怕影子斜”,紛紛舉報。兩敲詐人忙活了半天,沒敲到一分錢,很快雙雙落網。
此兩人“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原因在于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他們知道內地有的官員偷腥,只要威脅對方“你是雷政富第二”,對方就會乖乖交錢,鮮有報案者。他們不知道港澳官員要接受廉政部門和公眾、媒體的監督,上下左右的眼睛盯得死死的。香港一般公務員實行財產申報制,有多少報多少,不能少報或漏報。而“香港特首、主要問責官員和行政會議成員”須每年填報“利益登記冊”,如實申報財產、物業及任何實質利益,有關數據存放于行政會議秘書處及上載于行政會議的網站,公眾可隨時查閱。官員們想貪沒機會,想要沒人給,如果包二奶、養小三,就會丟烏紗帽。
他們更不知道,港澳對腐敗“零容忍”,有貪必抓。香港的廉政公署“不懼不偏,大公無私”,采取執法、防治與教育“三管齊下”的辦法打擊貪污腐化,構筑了強大而持續的公信力,香港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廉潔的地區之一。
香港廉政公署機構獨立,人事獨立,財政獨立,辦事獨立,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全權處理反貪工作,不受任何條條塊塊的制約。只要調查需要,可以“請你喝咖啡”,可以搜查、扣押、拘捕、審訊等,必要時可使用武力。“四個獨立”從體制及運行上切斷了與可能形成制肘的各部門的聯系,令反貪肅貪“一查到底”成為可能。
耐人尋味的是,同是炎黃子孫、同是黑眼睛黃皮膚、同在一片藍天下,為何港澳的貓不偷腥?主要在于,他們有良好的反腐環境,還有大有作為的廉政機構。
1974年之前,香港腐敗成風,沒錢不能辦事,消防人員救火也要先收紅包后滅火。1974年年初,香港政府下決心向腐敗開戰,于1974年2月成立了廉政公署,經過30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廉政公署查案7萬多件。在查案過程中,他們破案如神,屢屢扳倒高官要員,令貪腐者聞風喪膽,“腐敗地區”終于變成了“廉潔之都”。而內地的紀委由于體制的束縛,往往不能獨立辦案。以至于有人戲言,許多貪官不是情婦反水反出來的,就是小偷偷出來的,或是“哥們”咬出來的,一些紀委基本是個擺設,“一個情婦勝過N個紀委”。這些話雖過于偏激,卻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問題的實質。
從理論上說,除了病貓、死貓,天下的貓都偷腥,港澳的“貓”也偷,只不過在廉政機構的管束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之下,他們不敢偷、不能偷。實事求是地說,港澳的“魚”很多,腥味很重,很多“貓”都躍躍欲試,但那些“魚”有人看守,要偷就要付出沉重代價,“伸手必被捉”。
朱進、龍鵬不讀書、不看報,沒出過境,不了解內地與港澳的不同,不明白“水土異也”的道理,居然去敲詐港澳那邊不偷腥的“貓”,“撞到了槍口上”,是可以理解的。
難以理解的是,我們有關部門的一些官員到處學習考察,發達國家和地區都跑膩了,可就是對人家的“貓”不偷腥現象視若無睹,就是任憑自己的“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偷腥,這實在是令人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