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漢英 段榮
帶案下訪解民憂
文_張漢英 段榮
2013年以來,山西省紀檢監察機關開展“帶案下訪解民憂”活動,河曲縣紀委監察局10名領導全部包案,紀檢監察干部有45人參與了帶案下訪活動,共走訪群眾133人次,集中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土地補償、危房改造、支農惠農資金等各類問題,查結查實省市縣案件18件,挽回經濟損失12.76萬元。在整個帶案下訪解民憂工作中,河曲縣紀委監察局多方了解群眾訴求,嚴處違法亂紀者,化解農民矛盾和積怨。
對省市級以上紀檢監察機關交辦的群眾信訪件,河曲縣紀委監察局逐一建立臺賬,確定包案領導,實行包調查、包處理、包督辦、包結案、包息訴罷訪、包穩定的“六包”責任制。為保證責任制落實,還配套建立了四項制度:限時辦結制,規定一般來訪件辦理期限為半個月;定期調度制,每周召開一次調度會;信訪舉報人選址擇人密約制,在不違反紀檢監察信訪工作原則的基礎上,由信訪人指定約談的方式、時間、地點及約談的領導;失職追究制,對問題解決不到位,造成越級上訪的,實行責任倒查,追究相關人員和包案領導的責任。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河曲縣紀委監察局共查結省市交辦案件6個,處分干部8人。本著對雙方當事人負責,對組織和上級負責的態度,河曲縣紀委監察局逐一細究,認真核查,既做到案案有著落,件件是鐵案,也教育了干部,震懾了違紀者。
對每一起帶案下訪案件,調查處理前,河曲縣紀委監察局要“面對面”地向群眾講清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說明信訪辦理的程序、方式、時限和要求;調查處理中,及時向上訪人反饋案情進展,與上訪人核對證據;調查處理后,及時與上訪人見面,反饋處理結果,并對處理結果進行滿意度評價。比如忻州市紀委交辦的反映土溝鄉兔坪村支部書記張振軍案。鑒于張振軍2009至2013年共套取本村糧食直補款25874.4元用于村內開支,違規給在其養殖場打工、戶籍不在本村的土溝籍村民張某某辦理危房改造項目,違規向村民攤派共計67384.6元等問題,給予張振軍撤銷黨支部書記職務處分。結案后,河曲縣紀委監察局及時邀請鄉領導和上訪人進行面對面反饋約談。通過說明情況、講清政策,舉報人對處理結果很滿意。
河曲縣紀委監察局按照省紀委書記李兆前提出“群眾有理,干部有錯,問題有解,基層可解”的推斷,在處理群眾來訪問題過程中,各包案小組工作人員始終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設身處地為上訪人著想。在忻州市紀委交辦的案件中,有一名舉報人燕某是文筆鎮焦尾城村農民,他的二兒子不務正業,因嗜賭欠債,常年不歸,媳婦離異。燕某因孫子無錢上學而三番五次羅列問題上訪告狀。過去都是鎮村臨時接濟安撫,近期他們正同鎮政府、扶貧、教育、民政部門共同協商尋求解決學費的長久之策,保證燕某孫子完成學業。河曲縣紀委監察局接到樓子營鎮梁家磧村民趙某等反映該村村支書兼村主任占地收入去向不明,磚廠收入去向不明,石料廠2009年生產,2010年和2012年未分紅的問題,通過工商、電力部門以無證經營為由,暫扣其挖機一臺、裝載機兩臺、破碎機一套、洗砂機一套、七千多方石料,總價值130余萬元,這些款項足以解決上訪村民的分紅問題,穩定了上訪人的情緒,取得了他們的信任。針對上訪群眾反映的某些帶有普遍性、傾向性或苗頭性的問題,河曲縣紀委監察局舉一反三,摸清底數,剖析原因,制訂措施,力爭長久解決。在2013年山西省紀委交辦的案件中,有2起是涉及煤礦征地問題的,而該類問題在河曲縣具有普遍性。接到案件后,河曲縣紀委監察局高度重視,在要求包案小組,著實解決上訪問題的基礎上,會同土地、煤管及所有涉煤鄉鎮,認真研究有關煤炭企業占地的報批、審查、公開等制度,一旦成熟,將立即執行,避免類似問題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