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在批評了目前中小學課文中那些不適宜作為范文的詩作之后,我們認為,應該做一點建設性的工作,把那些有利于培養孩子們詩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在語言上真正有特點的作品推薦給他們。本期推薦的是以報告文學傳世的詩人徐遲的作品《江南》,這首詩語言平實、自然,卻自有蘊藉和深意,作者運用了一點現代性的技巧,但讀來并不晦澀,非常適合初中階段的學生賞讀。(汪劍釗)
在中國現代詩歌史上,徐遲是一個近乎被遮蔽了的人物,他杰出的詩歌天才被“中國最著名的報告文學作家”的光芒所有意無意地覆蓋了。對大多數讀者來說,他僅僅是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地質之光》、《哥德巴赫猜想》、《在湍流的渦漩中》、《生命之樹常綠》等的作者;另有一部分人則或許還記得,他是新時期最早提倡文藝上的現代派的理論家,他的一系列論文《文藝和現代化》、《現代化與現代派》曾以“解凍”的方式,極其策略地尋求在政治夾縫中的中國現代主義文學發展的可能性;而僅有少數的詩歌史專家和詩人知道,他曾活躍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現代詩趨于成熟的“黃金時代”,被譽作“現代派詩群中藝術開掘最力的詩人之一”。
徐遲于1914年10月15日出生在浙江吳興(今湖州市)南潯鎮一戶書香世家,原名徐商壽。父親徐一冰、母親陶雅蓮是近代著名教育家,曾創辦中國第一所體操學校。弟弟徐舜壽是著名航空專家,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擊1號)的總設計師。在南潯中學讀書期間,徐遲讀到徐玉諾的詩集《將來之花園》,深受啟發,開始嘗試白話詩的寫作。徐玉諾是五四時期著名詩人和小說家,文學研究會成員,為人特立獨行,桀驁不羈,素有“怪物”之稱,曾婉拒魯迅為其出版小說集并作序的建議,其作品曾引起瞿秋白、鄭振鐸、朱自清、聞一多等人的贊賞和評論。尤可一提的是,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曾為其寫了萬言長篇評論《玉諾的詩》,稱他的作品有“奇妙的表現力、微妙的思想、繪畫般的技術和吸引人的格調”。大概受這位詩人的影響,日后的徐遲,不僅在詩風上表現出獨特的追求,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常流露出非常孤傲、自負的個性。
1932年,徐遲在《現代》雜志上發表了處女作《小月亮》:“這是一個小月亮的夜,/ 一千個詩人寫不出一句詩。/ 卻有幾個大星星,/ 在水面舞著灼灼的影。/ 淡的銀灰,/ 自天空灑在水之東岸。/ 你坐下了,/ 我坐在你的右邊?!边@首詩雖然還留有少年人的稚嫩,但其敏銳的藝術感覺、出色地捕捉意象的才情已可說初露端倪。1933年6月,徐遲結識《現代》雜志主編施蟄存,與后者周圍的一批現代派作家和詩人多有交往,自覺地倡揚“新感覺派”的寫作風格。1936年夏,作為伴郎參加了戴望舒的婚禮。不久,與詩人路易士(紀弦)一起協助戴望舒創辦《新詩》。同年10月,徐遲的第一本詩集《二十歲人》作為邵淘美主編的《新詩庫》第一集的第九種,由上海時代圖書公司予以出版。他當時發表的一些作品,如《鏡》、《微雨之街》、《都會的滿月》、《春爛了時》、《輕的季節》《隧道隧道隧道》、《幻想》、《一天的彩繪》引起了廣泛的注意。這些作品充滿了青春期的活力,并帶有稍許的頹廢與感傷,有意地“放逐”抒情,確立客觀化的寫作立場,以反常的詞語組合,暗示、跳躍的現代主義表現手法,對五四所建立的一個新的詩歌傳統,進行了創造性的繼承,作者也因之被目為詩壇的后起之秀。
1945年,徐遲在重慶見到了毛澤東,非常興奮,在《新華日報》發表了一首即興之作《毛澤東頌》,并獲后者贈予“詩言志”的題辭。應該說,這個時期的詩人對革命的理解實際并不是十分明確的,他把政治上的革命更多地理解為浪漫主義的生活方式。革命與現代主義,在他的眼里就如親密的兄弟一般。1949年以后,徐遲和許多知識分子一樣,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了期待與希望,積極投身到了新的文化建設中。五十年代,在他的倡議和呼吁下,與臧克家、嚴辰、艾青等一起創辦了《詩刊》并擔任副主編,本人也先后出版了詩集《戰爭,和平,進步》、《美麗,神奇,豐富》與《共和國的歌》,以及詩論集《詩與生活》。1961年,徐遲離開北京,舉家遷居武漢,到長江水利工地體驗生活,寫下了最初一批報告文學作品《踏遍青山人未老》、《火中的鳳凰》、《祁連山下》等,頗獲文學界的好評。十年浩劫期間,徐遲被關進牛棚,剝奪了寫作權利。平反以后,他將詩歌的熱情主要傾注在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和報告文學的創作中,修訂出版了梭羅的《瓦爾登湖》和莫德的《托爾斯泰傳》等,寫作并發表了《地質之光》、《哥德巴赫猜想》、《在湍流的渦漩中》、《生命之樹常綠》等詩情盎然的一批報告文學作品。1978年,徐遲還擔任了我國第一本外國文學類的研究性雜志《外國文學研究》的首任主編,不遺余力地為國人介紹外國文學理論的新動態、新思潮。1989年,開始用電腦寫作長篇自傳《江南小鎮》。九十年代,他將主要精力傾注在《伊里亞特》的詩體翻譯和自傳續集的寫作中,開始編輯多卷本的《徐遲文集》。可惜的是,這些宏偉的工程因為意外而未能完成,1996年12月13日凌晨,因不堪病魔的折磨,徐遲在武漢同濟醫院跳樓自殺身亡,以飛翔的姿態完成了為詩的一生。
談及徐遲,我總覺得自己與他有一種特殊的緣分。且不說作為同鄉,他和我均受過“苕溪漠水”的滋養,單就經歷而言,徐遲不僅在創作方面卓有成就,而且也翻譯過不少外國文學的經典作品,同時又撰有大量的研究文章,在多個領域上留下了豐碩的成果。我本人間或也搞點創作,做過一些翻譯工作,出版和發表過一些專著與論文。作為晚輩,我的成就自不敢與先生相比類,但這種文字生活的相似對我卻形成了莫大的激勵。另外,更為奇特的是,我與他恰好是同一天生日——位于天秤座的正中端,性格中對唯美與公正都有異乎尋常的執著。生命密碼中的這種巧合,令我對他懷有除敬意之外的一種微妙的親近感。1994年初夏,我與徐遲曾有一面之交,記得當時在武漢大學舉辦了一次國際性的詩歌研討會。晚上,會務組為活躍氣氛,組織了一個規模不大的舞會。不過,與舞會音樂的喧囂、舞者們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徐遲自始至終沒有上場,而是安靜地坐在一個角落里,偶爾與鄰座的人交談幾句。日后,這個景象時常浮現于我的腦海,讓我不禁想起他對《瓦爾登湖》一書的評價:“一本寂寞的書,恬靜的書,智慧的書。”在此,只需稍作置換,我們便可將這句話用于對徐遲先生的評價,一個寂寞的人,恬靜的人,智慧的人。
下面就《江南》一詩略作賞讀。該詩創作于1949年4月,這是一個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憧憬的季節。詩人書寫江南,并不是直接的抒情,如唐代詩人白居易那般擊節贊嘆“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也避開了樂府民謠《江南》對“蓮葉”與“魚”的敘述,而是選擇了一個特殊的視角——行駛中的火車車窗,他把長江中下游一帶廣袤的平原,進行了高濃度的壓縮,營造了一個特殊的空間。另外,他還選取了最具江南春意的物象——“雨”,在雨珠拍擊車窗的場景下,以仿真的“模糊”書寫詩的朦朧美。第二節“春雨江南”化用元代虞集的名作《風入松·寄柯敬仲》中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點出“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畫”。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動的畫框,以火車的前進映出了江南的流動美。詩的第三節點明詩意滋生的時間,“清明之后,谷雨之前”,告訴讀者這是江南最典型的季節,又巧妙攝取田野上生長的樸實的“油菜花”,將無邊的金黃深藏于“一直伸展到天邊”一句中,語言平實,其催人想象又別具功力。第四節是一種蒙太奇式的呈現。只有“小橋”、“河流”,同樣喚起了馬致遠關于“小橋流水人家”的審美記憶,同時又植入“切斷它”,別出機杼,翻造出新的意境,而擴展了更大的想象空間。下句“只有麥田和紫云英變換它”,在對油菜花極為經濟的描述中看似漫不經意地帶出富于江南特征的意象,足見詩人在詩意淬煉上的純熟。該節的第三句“油菜花伸展到下一站,下一站”,既寫出被上述景與物那些短暫的“切斷”與“變換”依然保持的連綿不絕,又自然地吻合火車前進與??康膶傩?。詩的結尾“江南旋轉著身子,讓我們從后影看到前身”,充分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段,“江南”仿佛化身作一位美麗的女子,在飛逝的時間之前旋舞,長袖飄飄,留下無限的韻味。這個綰合,既是飛馳的火車上實寫的剎那景象,又是蘊含豐富意旨的暗示與隱喻,它們或許是寓意著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可能點明了由浪漫到現實的回歸,……當然,還有其他的可能,而過于坐實,未免有點煞風景。
需要說明的是,徐遲對生養他的那座江南小鎮——南潯,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在自己的回憶錄《江南小鎮》中曾用六十六個“水晶晶”形容自己的故鄉:“……水晶晶的水車,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水網,水晶晶的荇藻,水晶晶的春草,水晶晶的垂柳,水晶晶的荷葉珠子,水晶晶的竹徑,水晶晶的桑樹園,水晶晶的蠶蟲,水晶晶的油菜花,水晶晶的稻田,水晶晶的紫云英,水晶晶的稻香村,水晶晶的積谷倉,水晶晶的小島……水晶晶的藤蘿架,水晶晶的九曲橋,水晶晶的太湖石,水晶晶的雨巷,水晶晶的長街,水晶晶的綢緞店,水晶晶的歌榭。水晶晶的酒肆,水晶晶的野荸薺,水晶晶的水晶糕,水晶晶的桔紅糕,水晶晶的燈火。水晶晶的炊煙,水晶晶的紡車,水晶品的織梭。水品晶的腳丫船,水晶晶的漁舟,水晶晶的煙波,水晶晶的野鴨,水晶晶的白鷺鷥,水晶晶的少女,水晶晶的老者,水晶晶的嬰兒。水晶晶的心,水晶晶的夢,水晶晶的愛,水晶晶的鐵環,水晶晶的陀螺……?!边@些散文詩一般的文字極盡鋪陳、渲染之能,栩栩如生地寫出了江南的水性、江南令人艷羨的詩意生活。這部分在紙面上可以滲出水氣的文字,完全可以與《江南》一詩相互參看,前者繁縟夸張,后者簡約蘊藉,但微妙而恰切地說出了江南清麗與華彩相互映襯的兩面。
附:
江南
徐遲
火車在雨下飛奔,
車窗上都是水珠,
模糊了窗外景色。
火車車窗是最好的畫框,
如果里面是春雨江南,
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畫。
清明之后,谷雨之前,
江南田野上的油菜花,
一直伸展到天邊。
只有小橋、河流切斷它,
只有麥田和紫云英變換它,
油菜花伸展到下一站,下一站。
透過最好的畫框,
江南旋轉著身子,
讓我們從后影看到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