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鋸緣青蟹是我國南方沿海地區海水養殖中重要的蟹類之一,具有易運輸、耐干露、滋補養身、營養豐富、肉味鮮美、適應性強、生長迅速和個體大等特點。主要探討鋸緣青蟹的營養需求和健康養殖方式。
關鍵詞 鋸緣青蟹;營養需求;健康養殖
中圖分類號:S968.2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鋸緣青蟹的健康養殖方式是通過系統技術和理論,突破高效中間養成和大規模的苗種培育等技術,構建養殖體系,與環境友好相處,實現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1]。健康養殖的核心是消費者健康、飼料安全營養、青蟹養殖環境健康和苗種健康[2]。鋸緣青蟹的健康養殖方式可促進養殖產業與環境和諧發展,從而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
效益。
1 營養需求
1.1 對氨基酸和蛋白質的營養需求
鋸緣青蟹各個時期幼體之間的氨基酸組成差異較小,表明氨基酸在體內能保持恒定,正常維持功能,是機體的重要組成成分。蚤狀時期,隨著幼體不斷發育,總氨基酸含量逐漸增加,而變態為大眼幼體后逐漸減少。在幼體必要的氨基酸中,亮氨酸所占比例最高,賴氨酸前后增幅最大;在幼體非必要的氨基酸中,谷氨酸所占比例最高、增幅最大,半胱氨酸所占比例最低。幼體需要較多亮氨酸和蛋氨酸,后期對組氨酸的需求逐漸減
少。
蛋白質在鋸緣青蟹幼體的發育和生命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隨著蚤狀幼體從Z1發育到Z5,體內蛋白質含量逐漸增加,由Z1的32.45%增加至Z5的43.93%,其中Z2至Z3期內蛋白質含量增幅最大,變態為大眼幼體后蛋白質含量有所下降,為41.17%。
1.2 對脂類和膽固醇的營養需求
鋸緣青蟹幼體脂類主要包括磷脂和甘油三酯,兩者之和占總脂類含量的75.00%。脂類含量是評價幼體生理狀態的重要指標。隨著蚤狀幼體從Z1發育到Z5,脂類含量逐漸增加,由Z1的12.17%增加至Z5的16.42%,其中幼體在Z3和Z5期增幅最大,變態為大眼幼體后之間減少,大眼幼體脂類含量為12.17%。甘油三酯是幼體代謝時的主要能源,蚤狀幼體在發育過程中可不斷積累甘油三酯,變態為大眼幼體之后,甘油三酯比例逐漸下降。
膽固醇可維持甲殼動物正常的生殖、內分泌和生長發育,對機體的性腺發育、營養代謝和性別分化具有重要作用。青蟹幼體的個體大小和體內膽固醇含量呈正比。脂類中除了甘油三酯和磷脂,還包括游離脂肪酸和膽固醇酯。游離脂肪酸是甘油三酯代謝過程中的產物,蚤狀幼體變態為大眼幼體后,大量的甘油三酯分解、代謝以及游離脂肪酸增加,導致游離脂肪酸水平升高。膽固醇酯被分解為脂肪酸和膽固醇,脂肪酸能參與發育過程中的能量代謝,膽固醇被運轉到儲存庫中。無論是攝食的幼體還是饑餓條件下的幼體,體內膽固醇含
量都會增加。
1.3 鋸緣青蟹對碳水化合物的營養需求
鋸緣青蟹幼體從Z1期發育到Z4期,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漸增加,其中幼體在Z3期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幅最大,Z4期之后含量逐漸減少。幼體Z1期體內糖原含量較低,Z2和Z3期有所增加;Z5期和大眼幼體期糖原含量高于其他時期,Z5期含量最高。隨著幼體的發育變化,α-淀粉酶、乳酸脫氫酶和醛氧化酶的各期含量不同,同工酶譜也有較明顯的
變化[3]。
2 健康養殖
鋸緣青蟹的健康養殖是根據鋸緣青蟹的生物學特征,運用生態經濟學、營養學和生態學等原理,營造一個能促進鋸緣青蟹快速生長的健康生態環境,營養供給應均衡、充足,養成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健康的鋸緣青蟹。
2.1 改進人工育苗技術
健康、足量、優質的苗種是鋸緣青蟹健康養殖的基礎,改進人工育苗技術是養殖產業發展的需要。目前,已經建立了人工大規模育苗工藝流程,成功培育出多季育苗和生態育苗,今后還應努力改善培育技術,提高苗種質量和穩定性。
2.2 研發優質飼料和科學投喂
飼料的優質性和投喂的科學性都能影響鋸緣青蟹的養殖效果,應當研發優質飼料添加劑——如抗菌肽、寡糖、中草藥和免疫多糖等——調節鋸緣青蟹自身的免疫系統功能,增強青蟹的抗病能力,減少抗生素的使用,生產出健康、無公害的鋸緣青蟹產品。應根據鋸緣青蟹的攝食習性和營養需求,制定科學的質量標準,科學、合理投喂,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2.3 鋸緣青蟹病害防控
由于養殖環境的不斷變差,鋸緣青蟹患病率較高、死亡率較高,養殖產業經濟損失嚴重,應積極研究鋸緣青蟹病害原因,努力探索疾病診斷技術和有效的防治藥物,改善青蟹養殖環境,加強營養和飼養管理。
3 小結
鋸緣青蟹對氨基酸、蛋白質、脂類、膽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營養需求很大,如果限制鋸緣青蟹的營養需求,會影響其生長過程和發育過程,降低產品質量。鋸緣青蟹對礦物質和維生素的營養需求,仍需要廣大學者加強研究。為青蟹營造健康養殖方式,可以養成健康、營養豐富的鋸緣青蟹,提高養殖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本文從人工育苗、優質飼料和病害防控三個方面提出如何構建健康養殖體系。另外,其他方面的構建仍值得廣大學者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艾春香,唐媛媛,許潔.海水養殖動物營養生態學研究及其養殖可持續發展[J].飼料工業,2012(25):49-52.
[2] 陳學雷,陳思,李少菁,等.擬穴青蟹大眼幼體對鹵蟲的攝食率和攝食選擇[J].臺灣海峽,2012(14):103-105.
[3] 張福蕓,韓世華,尹學福,等.鋸緣青蟹養殖技術之一北方地區低鹽度池塘鋸緣青蟹養殖技術[J].中國水產,2013(14):31-35.
(責任編輯:趙中正)
收稿日期:2014-01-02
作者簡介:陳紅彬(1970-),男,福建長樂人,大專,水產助理工程師,從事水產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