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晗,羅培
(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地學景觀戶外標識系統優化模式研究
——以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為例
秦子晗,羅培
(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戶外標識系統存在專業知識缺乏、“過度專業性”、語言表述、翻譯不規范等問題;內容結構上也存在展示內容不全面、重點不突出、條理不清楚。在展示形式方面,制作的規范性、安置位置的合理性和數量的不足等問題也較為突出。針對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了優化戶外標識系統的技術思路,并重點構建了景觀說明牌、景區說明牌以及科普說明牌的解說優化模式。
地學景觀;國家地質公園;戶外標識;優化模式;華鎣山
地質公園建設的宗旨在于保護和合理開發珍稀的地質遺跡資源,在保護的前提下開展科學旅游、普及地學知識,并結合地方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促進旅游業和經濟的發展。作為地質遺跡景觀保護和開發的平臺,地質公園特別強調科普教育和科學研究功能[1,2],這也是區別于一般景區的關鍵所在。地質公園的標識解說系統是地學知識普及美學價值展示的載體。《地質公園技術規范》中明確指出: 地質公園的標識解說系統主要內容包括地質公園主、副碑、地質公園博物館、地質公園科普影視館、景點(景物)解說牌、導引標志和地質公園科學導游圖等。根據所處的位置,標識系統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室內標識系統和戶外標識系統。戶外標識系統是游客接觸最多、最為便利的標識系統。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游客獲得地學科普知識的方式主要是戶外標識系統,科學、簡潔、通俗的標牌展示,使他們建立起了關于地質公園、地質遺跡的相關理念。
相對于一般景區,地質公園標識系統要求更科學、更專業,因此眾多學者對標識系統的內容要求、外形設計以及功能進行了研究。吳必虎、唐珈拉、鄒偉、厲建新等[3-6]就旅游解說標識系統的設計做了專門論述,常艷新、張建國等[7,8]以杭州西湖景區的解說標識系統為例來研究了標識系統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方向。在已有的研究中,普通景區的標識系統研究較多,而地質公園的標識系統研究則相對不足[1,9]。本文以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為例,分析了戶外標識系統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對標識系統的完善提出了建議,同時對解說系統的優化模式進行了構建。
1.1 公園概況
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川東侏羅山式褶皺西部第一復背斜——華鎣山大背斜西翼,川東平行嶺谷西部第一山——華鎣山最高峰高登山西坡,面積49.75km2,含石林景區、天池湖景區和小山壩景區。景區集雄、險、秀、幽于一身,融地學、人文、生態景觀于一體。以中亞熱帶典型的喀斯特“林中林”景觀、華鎣山特有的“盆景式石林”、成因獨特的構造巖溶湖泊、溶蝕塌陷作用形成的漏斗、洼地、溶洞、構造背景下的大斷崖以及特有構造遺跡景觀為代表性的地學景觀,類型多樣,數量眾多,獨特性高、典型性強。區內景觀特殊的地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觀賞價值使之成為西部地區旅游休閑、科普科研的重要區域。
1.2 戶外標識系統的現狀
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內的戶外標識系統主要包括景區的主、副碑、交通指示牌、警示牌和管理牌、景區綜合說明牌、景觀說明牌、科普展示牌。種類符合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的要求。主、副碑醒目,園區名稱突出,設計美觀;交通指示牌位置合理,能夠恰如其分的起到給游客指示路線的作用;警示牌和管理牌一般位于游道旁或者景點旁,發揮了景觀保護、環境保護的功能;景區綜合說明牌放置在景區入口,是對景區進行一個總體的,概括的說明;景觀說明牌主要位于各個具體的景點,其作用是對該景點的地質成因及美學、旅游學意義進行介紹;科普展示牌則主要用于對地質景觀的形成進行地質學、地貌學等的科學闡述。
園區內的戶外標識系統對景區的石林、化石、溶洞、水體、漏斗等景觀進行了說明,標識牌上有中文、英語、日語及韓語四種語言的對應解釋,分布較合理,基本能夠滿足游客的使用需求。
2.1 解說內容問題
2.1.1 專業性問題
地質公園與一般景區差異明顯,主要體現在其科研科普功能上,標識系統就承擔著展示其科普及美學價值的作用。地質公園建設初期,由于有關部門和業主對地質遺跡和地質公園相關問題認識的局限性,標識系統上的展示內容仍然沒有脫離一般景區的風格,有的內容缺乏科學性、專業性,有的語言表述不夠清晰,部分內容還存在著一些文字和翻譯錯誤。以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景觀說明牌為例,通過調研發現,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專業知識性問題、語言表述問題、翻譯錯誤和錯別字(表1)。

表1 標識牌內容專業性問題
1)專業知識缺乏:主要表現:一是在內容的闡述上有知識性的錯誤,比如對景觀的特征、成因的描述不符合地學類專業的相關概念、原理和語言表達方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二是大量采用神話傳說的方式來介紹景點,以無厘頭的趣味迎合游客,雖然可以增加一定的樂趣,但大多數游客更希望通過標識系統獲得科普知識。其原因要是由于規劃設計人員缺乏專業的地學旅游學知識而導致。
2)“過度專業化”:在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成立之前,其石林景區已被批準為四川省風景名勝區,同時被廣安市金億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承包經營,標識系統,特別是景觀、景區說明牌的內容多為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缺乏科學解說。地質公園成立以后,在設計景區說明牌、景觀說明牌和科普展示牌等標示標牌的時候,設計者往往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出現“過度專業化”,忽略了大部分受眾—普通游客的需要,他們最容易接受科普化而又通俗化的語言[10]。
3)語言表述:語言不夠流暢,語序混亂,有錯別字;解釋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引起歧義。
4)翻譯不規范:翻譯上很多專業詞匯被一些非專業的但是相對熟悉的詞匯取代;語法錯誤,包括語態錯誤,時態不合理,詞性不準確,語序混亂,科普化語言被口頭語言取代;訪談發現,這種翻譯均來自于非專業的廣告制作商,他們主要通過網上各種翻譯軟件來實現。
2.1.2 結構性問題
此類問題主要出現在景觀說明牌、科普展示牌和景區綜合說明牌上。展示的版面有限,但要求展示內容全面。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現有的景觀說明牌、科普展示牌和景區綜合說明牌在展示內容的結構方面問題較多(表3),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容不全面:景區說明牌一般應介紹景區位置、范圍面積、交通、地質背景、地貌背景、主要景點、功能(地學、美學意義)等方面;景觀說明牌重點闡述景觀特征、成因、美學或地學價值等內容。公園內這兩類標識牌往往缺少一個或多個內容,不能充分發揮引導、解說、科普和保護等功能。

表2 標識牌內容的結構性問題
2)重點不突出:如景觀說明牌,其重點應該放在景觀的成因的科普、通俗化解說上,以達到揭示自然奧秘,破除迷信的目的(表2),其他方面要求言簡意賅;景區說明牌著重在于地質遺跡景觀的介紹,科普、科研和觀賞價值的闡述。景區內標識牌重點展示內容不突出或缺失的現象較多。
3)缺乏邏輯性:有的展示牌內容邏輯混亂,條理不清,可讀性不強。
2.2 展示形式問題
2.2.1規范性問題
景區的戶外標識系統雖然分布在不同位置,履行不同功能,但作為一個系統,應做到“形散而神聚”,即在風格樣式上要統一。從整體上來說,一個景區內完整的、成熟的標識系統,除了版面上上科學、簡潔、清晰的文字表述之外,還應該有地質公園的名稱、景區名稱、相關徽記。材質、體量、色彩搭配統一,與景觀協調。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戶外標識牌材質各異,風格不同。體量差異大,有的標識牌尺寸較大,影響美觀;標識牌字體顏色與背景顏色差異太小,影響識別,主色調搭配隨意,與景觀不協調;材質選擇多樣,有的銹跡斑斑,有地腐朽破爛;標識牌上有的有公園名稱、景區名稱和徽記,有的缺失。隨機選擇公園內45個標識牌進行抽樣統計,統計項目為有無公園名稱、景區、徽記名稱,材質類型、體量大小和版面色調(表3)。

表3 戶外標識系統規范性問題統計(單位:副)
2.2.2 安置位置問題
地質公園景區內部分標識牌位置安置問題突出。一部分安置在景點正前方,擋住游客視線;一部分位于景點中間(如石林),影響整體美觀,給人整體的感受是:沒有畫龍點睛之意,常有喧賓奪主之感。
2.3 數量問題
《地質公園技術規范》中明確指出:主要地質遺跡景物(點)都要設立科學、通俗、直觀的中英文對照(或因地增加其它語種)解說牌。每個國家地質公園應不少于50塊;有多個地理園區的地質公園,其每個獨立園區應不少于30塊。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在石林主景區有主碑,天池景區和小山壩景區皆設置了副碑。交通指示牌主要設置在岔路口,能夠滿足需求。科普展示牌、景區綜合說明牌、警示牌和管理牌在數量上都能滿足游客的使用需要,而三個景區的景觀說明牌一共有37個,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3.1 戶外標識系統優化的技術路線與思路
根據上述分析,展示內容的專業性和結構性問題,就是解決展示內容的“不專業化”、“過度專業化”、文字不規范、翻譯問題和語言結構等問題。要解決專業性問題,必須采用多方參與,各取所長的優化技術路線(圖1)。
具體思路:一方面由具備相應的地質學、地貌學等專家提供專業性的解說;然后由旅游專業人員從美學角度,結合當地民俗、傳說,進行美學價值的描述;再由文字功底深厚的專業人士,對文字進行編寫。文字的技術規范須嚴格遵照2003年1 月1 日起正式實施的《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第2部分:旅游設施與服務符號》的國家標準(GB/T 10001.2—2002),防止信息混亂[11]。最后是“實驗性展示階段”,將部分編輯完成的景觀或景區說明文字隨機發送游客進行訪談,說明目的,并附設諸如“這段文字是否將景觀解釋清楚?”、“從文字上是否感覺到該景觀的美?”、“是否從文字上學習到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哪些文字你感覺難懂,建議怎么修改?”等類似問題,設法收回反饋意見。地學類、旅游學專家參考游客意見,一方面將不符合實際的景觀描述語言進行刪減,同時將過于專業化的解說語言進行科普化、通俗化修改。最后形成較為完善的說明文字。
展示方面首先要求所有的標示標牌必須有國際地質公園徽記、公園名稱、園區名稱。確定不同標識標牌的展示風格,包括材質、規格、外觀形式、色彩搭配、文字字體與大小等的統一。特別強調的是材質選擇要根據考慮當地氣候特點,色彩配合要與景觀、景區相協調。標識標牌安置既要能滿足游客閱讀的需要,又不能遮擋景觀、喧賓奪主,如選擇靠山一側,景觀左前方或右前方等。
3.2 戶外標識系統的優化模式構建
戶外標識解說牌因分布廣泛,應使用直接方便、內容的針對性強,成為景區重要的解說媒體[12]。3.2.1 景觀說明牌優化模式
一般要求設置在主要地質遺跡景物(點)旁,有中英文或者是其它語種的對照。其作用是幫助游客更好的欣賞景點,了解其科學成因。根據多年的經驗和游客需求,提出景觀說明牌展示內容優化模式如圖2。基本模式是:特征描述+成因解釋+地學、美學價值。特征描述要求規范、形象、簡潔、美感。所謂規范是指從景觀的各個參數來描述各個景觀的外部特征。如瀑布,其參數包括高、寬、形態、聲音幾個方面;所謂形象,即采用擬人或者擬物化的語言來描述其總體特征;成因解釋要求專業、通俗。所謂專業是指對景觀的闡述要從相關的專業出發,采用地學類相關學科規范的名詞術語對景觀進行介紹;所謂通俗則是指采用了一些專業的名詞術語之后,用一些更能為大眾所接受的通俗的語言對其進行解釋。例如“溶蝕平原,當地稱‘壩子’”。地學價值的闡述要求簡潔、具體。所謂簡潔是指文字闡述簡單,篇幅少;所謂具體是指給游客展示的價值要特定,不能空泛,如“華鎣山崖”(斷層崖)的科研科普價值說明“是研究華鎣山構造的良好素材,是我們了解華鎣山眾多陡崖形成的范例”。
以“天然盆景”的景觀說明牌為例,按以上模式構建方法,展示內容可如下:“由多處頂部長滿灌叢的溶柱組成,猶如‘天然盆景’。石林多呈方柱狀或棱柱狀,長期的風化和溶蝕作用使碳酸巖石形成豎直方向的裂縫,常綠藤蔓植物(黃刺衛茅和常春藤)隨裂縫攀壁而上,到達石柱頂端,植物呈簇發育,枝繁葉茂。奇特的組合留住了游客探索自然奧秘的腳步”。第一句是特征描述,第二句是成因解釋,最后一句是地學學價值闡述。整個展示內容全面、簡潔,邏輯清晰。
3.2.2 區說明牌優化模式

圖1 戶外標識系統優化的技術路線

圖2 景觀說明牌優化模式
景區說明牌一般放置在景區入口處,是對整個景區進行全面綜合的介紹,一般文字較長。制作良好的景區綜合說明牌能夠在游客進入景區時,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景區說明牌必須包含景區概況、主要地質遺跡及特征、地學和美學意義三部分。景區的概況包括內容有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公園范圍、地貌氣候條件等,內容全面,用詞簡潔;主要的地質遺跡景觀類型介紹應該在專業規范的同時突出其特色景觀;科研、科普和美學意義的闡述要有的放矢、專業、通俗及具體,不能泛泛而談(圖3)。
以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石林景區的景區說明牌為例,其表述內容為:“石林景區位于華鎣山的最高峰高登寺下,面積約5km2集幽、秀、奇、險于一身,聚石林、漏斗、洼地、溶洞、湖泊于一體,融自然、人文、科普景觀于一爐。華鎣山石林是典型的中亞熱帶“林中林”景觀,世間罕見的“盆景式”石林,欲蓋“興文”之雄渾,不讓“路南”之綺麗。石林林中有石,石中有林,石上有樹,樹從石生,樹為石首,石崁樹根,樹石相襯,石樹合一,千姿百態、儀態萬千;陡峭的華鎣山崖,薄如刀鋒、陡峭聳峙,巧奪天工;綠樹掩映中湖泊水清如鏡,波光粼粼;漏斗與溶洞相連,成因奇特,引人入勝;起于唐代的普賢殿、高登古剎、觀音寺和大吉祥平安朝圣寺是朝圣者的圣地;更有雙槍老太婆指揮洞、存糧處、打靶場、瞭望臺等華鎣山游擊隊留下戰斗足跡。石林景區是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是你欣賞華鎣山特有的“盆景式”石林景觀的好去處,是研究亞熱帶中低山巖溶的典型地區”。該描述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石林景區位置面積,屬于概況的內容,第二部分景區主要景觀闡述,突出石林、陡崖、洼地等主要景觀,最后一部分闡述其美學價值和科研科普價值。
3.1.3 科普展示牌優化模式
科普展示牌的主要作用是針對某一類地質遺跡或和景區相關的地質現象,向游客闡述其特征及科研科普和美學價值,如可以把“褶皺”、“斷層”、“石林”、“陡崖”、“天池”、“天坑”、 “巖溶作用”、“溶洞”等作為科普內容。科普展示牌的內容一般應包括三個部分:地質現象的科學解釋;本公園該地質現象的存在情況,含豐度、品質和特征;美學、科學價值展示。由此本文構建了科普展示牌解說優化模式(圖4)。
例如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對“石芽、石林”的科普展示:“地表水沿可溶性巖石(如石林的石灰巖)表面和裂隙流動時進行不斷的溶蝕和侵蝕,所形成的凹槽稱為溶溝,而相對突起的未被溶蝕的部分叫石芽。一般的石芽較低,多為1~2m,埋于土下的叫埋藏石芽,裸露地表的叫裸露石芽,發育比較高的石芽稱石林。華鎣山石林景區內既有豐富的石林景觀,也有大面積分布的石芽,是我國南方巖溶良性生態非石漠化景觀之典型代表,對巖溶地區的石漠化治理研究具有重要參考意義。這些石芽石林形態萬千,造型各異,引人無限遐思!”通過上述實例,可以看出,第一句是對石芽、石林的成因及科普介紹,第二句是闡述本景區石芽、石林的情況,第三句是其科研價值介紹,最后一句則闡述了其美學意義。按照這個框架模式構建的科普展示牌展示內容,能夠比較全面準確的表達某類地質現象的介紹,實現科普展示牌的功能。
3.2.4 警示牌、管理牌展示內容的完善
警示牌與管理牌作為景區的一個輔助管理工具,其展示內容相對景區綜合說明牌,景觀說明牌和科普展示牌更簡單,語言更簡潔。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中的警示牌和管理牌數量眾多,但是在展示內容上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語氣比較生硬,親和力不夠,游客有一定的抵觸心理。因此警示牌和管理牌展示內容的完善主要體現在親和力的加強。例如東石林溶洞口警示牌為:“勿觸摸洞中景觀!”語氣生硬。如果將其換為:“您的輕輕一碰,我的千年修護!”語氣和緩,游客的接受度更高。

圖3 景區說明牌優化模式

圖4 科普展示牌優化模式
1)地質公園戶外標識系統所存在的內容和形式上的問題,是在走訪大量地質公園基礎上,以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為例提出的,是具有共性和緊迫性的問題。所提問題是否得到重視,是否得到完善,直接關系到地質公園建設能否成功,地學旅游、科研、科普功能是否實現的問題。
2)所提出的戶外標識系統優化的技術路線和思路,是基于作者多年的地質公園規劃建設的實踐;所構建的景觀說明牌、景區說明牌和科普展示牌等的解說優化模式,已在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到檢驗,通過回訪證明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并對其他地質公園標識標牌系統的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3)所提出的思路和所構建的模式是否在其他地質公園普遍使用,還需進一步驗證。的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地質公園建設,對戶外標識標牌系統的內容和形式的研究還需進一步完善。
[1] 王艷.地質公園旅游解說系統研究—以廣西鹿寨香橋喀斯特生態國家地質公園為例[J].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999,2(1):19~23.
[2] 吳必虎,金華,張麗.旅游解說系統的規劃和管理[J].旅游學刊,1999,(1):44~46,
[3] 唐珈拉.旅游解說系統規劃初探[J].旅游學刊,2003,18(3):13~17.
[4] 王維正.國家公園[M].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0.
[5] 厲新建.旅游產品特點、消費技術與景區解說系統[J].人文地理,2004,19(2):43~46.
[6] ORAMSM B. Using interpretation to manage nature based tourism[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5,4(2):81~94..
[7] 常艷新,陸諍嵐.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旅游標識系統初探[J].經濟研究導刊,2010,76:71~73.
[8] 張建國,潘百紅,王燕.杭州西湖景區解說標識系統初步研究[J].福建林業科技,2006,33(4):195~200.
[9] 宋斌.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標識設計淺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61.
[10] 洪艷, 陶偉.游客對解說媒體的需求研究—以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為例[J].旅游學刊,2006,21(11):43~48.
[11] 毛偉.旅游標識系統與旅游景區經營[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0(4):67~69.
[12] 鄧明艷,覃艷.基于需求分析的遺產景區旅游解說系統優化研究—以峨眉山景區為例[J].旅游學刊,2010,25(7):35~40.
Study of Optimization Model for Outdoor Sign Boards
of Geological Landscape——By the Example of Huayingshan National Geopark
QIN Zi-han LUO Pei
(College of Land and Resources,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Many problems such as expertise deficiency, over-specialization, non-standard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s and translation and so on are present in outdoor sign boards of Huayingshan National Geopark.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odel for optimizing the outdoor sign boards of geological landscape such as landscape commentary sign board, district commentary sign board and popular science sign board.
geological landscape; national geopark; outdoor sign board; optimization model; Huayingshan
P963
A
1006-0995(2014)02-0315-06
10.3969/j.issn.1006-0995.2014.02.038
2013-12-09
四川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青年項目(編號:11ZB035),西華師范大學科研啟動項目(編號:05B046)
秦子晗(1979—),女,四川鄰水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GIS應用與旅游生態環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