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明白紙”有價值
日前上街,看到有些企業在搞安全宣傳咨詢活動,給過往群眾現場發放宣傳手冊,我們當地稱之為“明白紙”。筆者要了一張,發現上面專業術語很多,于是就詢問發放材料的工作人員。對方回答說自己在企業的行政部門工作,臨時抽調來發宣傳材料,業務上的事不太明白。僅有“明白紙”,沒有“明白人”,類似情況在現實中經常遇到。
如今,每逢安全宣傳活動,發“明白紙”似乎已成了各單位的“統一動作”。通過這一形式,宣傳安全生產常識,提高群眾的安全意識,群眾是歡迎的。但“明白紙”不能一發了之,要讓人能看明白才行。現在一些單位印制的“明白紙”,制作得花花綠綠,樣式美觀,花錢不少,費勁不小,但有不少是長篇累牘地照抄照搬文件、資料,而且專業術語連篇,讓人看得如墜霧里,不知所云。
因此,筆者建議各單位在印制安全生產“明白紙”時,力求深入淺出、簡單易懂,在語言上應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少用專業術語,多用大眾語言,摘登文件資料原文時,最好注釋說明。
同時,不僅要有“明白紙”,還應該有“明白人”。對群眾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發放者要及時、耐心、準確地給以講解或示范,做到讓群眾看得通,弄得懂,學得會。要做到讓“明白紙”有價值,有用處,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有所收獲。一年一度的安全月即將到來,希望“明白紙”真正能讓人看明白。
山東高青讀者 邢承木
不妨開個“牢騷會”
“我們在班組管理中,有很多的好做法、好經驗,一些班隊的管理都有了很大的起色。但今天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挑毛病、找不足,找到我們今后管理的薄弱環節!”
這是2014年3月,筆者所在的北徐樓煤礦運搬工區的一次安全周會上,區長秦永的開場白。
秦永的話讓大伙很愕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曉得從何說起。看到大家都悶聲不語,秦永說:“大家不要有什么顧慮,今天我們就是要開一個‘牢騷會,有什么牢騷盡管發,不要怕得罪人。只要是對工區管理有利的意見和建議,工區一律采納!”
秦永的一番話,讓大家打開了話匣子。生產副班長朱超率先發言:“現在工區人員安排有問題,生產任務重,個別生產崗點人員配備不足,而維修人員過剩,可不可以相互調劑一下?”
“有道理!”朱班長的話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可。
“俺說說勞保的事吧。”把鉤工老劉也站起來發言,“現在一個季度發一副手套對別人還可以,對俺們這些把鉤工就不夠用的了。是不是可以適當增發一副?”
“我說說罰款的事……”“俺說說工分的事……”
大伙紛紛發言,針對工區管理中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不少的意見和建議。原本半個多小時的安全周會,延長到了一個半小時。對于大家的意見,秦永全部記了下來,表示一定會認真考慮,全面改進。
筆者認為,這樣的“牢騷會”開得好!職工有了牢騷,就要發出來,如果不發出來,就會造成精神負擔,從而影響安全生產。通過這種方式,工區也拉近了與職工的距離,收集了安全“金點子”,安全生產也更有保障了。
山東滕州讀者 黃永峰
編輯 楊 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