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赴巴西特派記者 夏 穎 如果你看過電影《上帝之城》,一定會對巴西貧民窟的生活印象深刻。世界杯舉辦前,巴西軍警開進貧民窟緝毒、緝槍、掃黑的場景再度推升了這里的受關注度。實際上,巴西貧民窟也有它的另一面。羅納爾迪尼奧、阿德里亞諾、加林查都是從貧民窟走出的世界級球星。貧民窟里的生活是否真的像傳說中一樣?經過數次溝通和交涉,《環球時報》記者得以走進巴西“黑人之城”薩爾瓦多郊區的貧民窟,與那里的居民進行了一次近距離接觸。 “能不能帶我進貧民窟?”當《環球時報》記者將這個要求拋給當地向導路易莎時,她告訴記者,在旅行社工作4年來,這是第一次有人向她提出要去“那種地方”。由于沒有相關經驗,路易莎的態度很謹慎,表示必須找到壯漢陪同,并有熟人領路才行。直到行程的最后一天,她終于通知記者可以前往。帶著忐忑的心情,我們開車來到距離薩爾瓦多機場5分鐘車程的貧民窟“拜羅德帕茲”。 和里約一樣,薩爾瓦多的許多貧民窟依山而建。房子裸露著紅磚原色,或是用油漆涂上搶眼的色彩。對那里的人來說,這是廉價而高效的裝飾手段。除了山上,在城市的其他角落也分布著規模不等的貧民窟,籠統算下來,整座城市的貧民窟有數百個。路易莎告訴記者:“薩爾瓦多人的平均月收入在800雷亞爾到3000雷亞爾左右(1雷亞爾約合3元人民幣)。收入在400雷亞爾以下的人群算是貧民。這些人沒有正式工作,靠出賣勞動力過一天算一天。” 談到貧民窟,治安問題總是繞不過去。路易莎介紹說,雖然巴西法律不限制居民擁有槍支,但她在薩爾瓦多沒遇到過持槍上街的人,“即便在貧民窟遇劫,只要你交出財物,他們一般就不會傷害你”。在薩爾瓦多,外國人最容易碰上黑人商販推銷小商品。在當地人看來,在景點發生財物損失的幾率反倒比在貧民窟更高。即便如此,記者還是受到警告,在沒有當地人陪同時,盡量不要擅自進入貧民窟,甚至連穿過這里的公共巴士也不建議乘坐。 大多數薩爾瓦多居民習慣到超市購物,當地的物價是中國的一倍,甚至高出幾倍。對于月薪低于400雷亞爾的貧民來說,這樣的天價自然難以承受。好在貧民窟里有一種平價迷你超市,所售物品比外面便宜不少,供應的食物也算新鮮。在經過一家設施簡陋的理發店時,記者被熱情地邀請進去看看。墻上的價目表顯示,最貴的消費項目是剪發,一次收費10雷亞爾。這比外面動輒100雷亞爾以上的收費標準,已經低廉許多。可以說,貧民窟里已經形成一套獨立于社會的生存環境。 在《環球時報》記者的采訪中,大多數貧民窟居民表現出能夠接受現狀的平靜心態。與婦女們積極參與社區勞動不同,記者在貧民窟看到的男性居民大多無所事事。一些人在路邊支起牌桌打發時間。看到記者用相機拍照,他們只是尷尬地笑笑而已。記者經過的幾十戶人家大多開著門窗,雖然正值世界杯期間,卻聽不到電視臺轉播比賽的聲音,因為電視機在這里是奢侈品。不過居民們自有體驗足球快樂的其他辦法。在貧民窟的土路上,三三兩兩的孩子追著已經開線、球膽裸露在外的皮球玩耍。足球就像黏在他們腳上一樣聽話。事實上,巴西不少聯賽球員都出身于貧民窟。從小踢“野球”令他們腳法嫻熟、無師自通。當然,也沾染上小動作不斷的習慣。從他們身上不難理解,為什么內馬爾愛在爭球時耍點小花招。當然,這些和出神入化的球技相比,算是無傷大雅的小事。在以往的媒體報道中,巴西貧民窟時常被描繪成毒品、槍支泛濫的“魔窟”。實際上,很多貧民窟居民還是憧憬受教育的生活。在家長們看來,讀書是讓后代脫貧的正道之一。此行結束的時候,《環球時報》記者被告知,自己與當地居民的合影將被送到貧民窟的培訓機構,因為“外國媒體的采訪既是對他們工作的認可,也能對孩子們起到激勵作用”。▲
環球時報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