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6月23日文章,原題:你們好:美國腹地討好中資企業 受困于亞拉巴馬州最高失業率,長期被紡織、服裝和家具廠拋棄的威爾科克斯縣急需就業崗位。他們來了,而且來自最不可能的地方:7600英里外的中國河南省。上月,河南金龍精密銅管集團在該縣開辦一家工廠。這個工廠將在缺乏就業機會,但卻以鱸魚、野生火雞和野豬聞名的當地雇用300多人。經過長達幾十年“抽取”美國就業崗位后,中國正在(為美國)創造一些工作。紐約榮鼎咨詢公司稱,去年中資企業對美投資創下140億美元的新高。這些企業共雇用7萬多美國人,而10年前這個數字幾乎為零。從日益縮小的工資差距、急轉直下的美國能源價格,到變幻莫測的外匯市場,各種強有力因素將中資企業帶到太平洋對岸。市長和經濟發展官員都在列隊歡迎中國投資者。高聲吆喝勞動和土地成本低的南方各州,更是擺出一副勢在必得的姿態。就金龍集團在美建廠而言,稅收減免、南方人的熱情好客,以及一盤家常香蕉布丁都功不可沒。成本并非唯一誘惑。隨著中資企業制造的產品愈發先進,他們希望與美國消費者拉近距離。“離市場近有利于所有人,”剛在田納西州開辦鞋廠的香港某企業家說。有時,政治壓力也迫使中資企業投資美國。例如,天津鋼管集團就是在美國于2010年對中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后開始在美建廠。亞拉巴馬州和其他南方各州正在學習南卡羅來納州“拿下”首家中資企業的經驗:14年前,海爾在該州建起一家冰箱廠。南卡羅來納州上海辦事處負責人約翰·令(音)說:“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項目來到美國,這才剛剛開始。”▲(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