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歲的進城務工者王軍(化名)已有10年的煙齡。12歲那年,他剛上初中,和同校的小伙伴幾個人湊了零花錢,在學校附近的雜貨店了買了包便宜的香煙,一人分了幾支,有了“煙草初體驗”。“當時覺得抽煙很酷,而且大家分著抽了,也不留證據。”現在,他每天至少要抽一包煙,很多時候要抽兩包。
他每天買煙的小店附近不到100米,就有一所小學。他和店老板都沒覺得有什么不妥。尤其是王軍,并沒想到這所學校里的孩子可能因此和他一樣,在年少時就成了煙民。
不僅是學校周圍,社區、影視、網絡……煙草對青少年生活環境的侵襲,幾乎已經無孔不入。
不得不說,“煙草圍城”,警鐘長鳴。
940萬初中生試過煙草
2012年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指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吸煙人群已超3億人,7.4億不吸煙人群遭受二手煙的危害。在今年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和緊接著的六一兒童節這個節點,衛生部門更多把目光聚焦于青少年的吸煙人群,調查數據同樣令人憂慮:940萬初中學生嘗試使用過煙草制品,其中三分之一已成為煙草使用者;在吸過卷煙的學生中,82.3%的吸煙行為發生在13歲及之前。
這項受國家衛計委委托,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執行的中國青少年煙草調查,于2013年10-12月,在全國除港澳臺之外的31個省區的1020所初中進行,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人數達15.5萬余人,這是我國第一次發布全國范圍內的青少年煙草調查,也是世界范圍內同類調查中樣本數量最多的一次。
此次調查是全球青少年煙草調查的一部分。全球青少年煙草調查由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發起,主要針對13~15歲的在校青少年。問卷內容包括:煙草使用情況、煙草依賴及戒煙、二手煙暴露、煙草制品獲得與價格、控煙宣傳、煙草廣告和促銷、對煙草的認知和態度等情況。
報告揭示了許多嚴重的問題:女性青少年值得警惕。調查顯示,初二和初三女生的現在吸煙率分別為2.1%和2.2%,這一數字已經非常接近目前15歲及以上女性2.4%的吸煙率。而全國有8個省份初中女生現在吸煙率已經高于15歲及以上女性的吸煙率。
過去7天內,72.9%的學生在家、室內公共場所、室外公共場所或公共交通工具見到有人吸煙。這個數字被研究者判斷為我國青少年二手煙暴露形勢相當嚴峻。其中,父母和教師吸煙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可低估。調查說明,大量研究顯示,與父母不吸煙的孩子相比,父母吸煙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吸煙者,教師的行為對孩子有明顯的示范作用。本次調查顯示,57.5%的學生報告自己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吸煙者,13.3%的學生幾乎每天在學校見到教師吸煙。
研究表明,影視中的吸煙鏡頭會引導青少年模仿吸煙。盡管相關部門出臺了政策——2011年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嚴格控制電影、電視劇中吸煙鏡頭的通知》,然而本次調查顯示,仍有69.7%的學生報告過去30天內,在電視或電影中看到有人吸煙。
今年世界無煙日的主題是“提高煙草稅,保護下一代”。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提出,價格和稅收是減少煙草消費的有效和重要手段:如果煙草稅提高10%,在高收入國家會減少大約4%的煙草消費,在大多數中、低收入國家會減少高達8%的煙草消費。我國的實際情況是,花上幾塊錢就能買到一包煙,這樣的價格讓青少年也能輕松用零花錢來消費煙草。此次報告最后的建議中,也提出應該對煙草提稅提價,尤其是提高低檔煙的價格,限制青少年的購買能力。然而,在控煙人士看來,提稅提價涉及到國家法律層面,且非常直接地觸動煙草業的利益,在現階段推行的難度非常大。針對青少年吸煙,他們認為目前急需推進的是減少日常環境中與煙草的接觸。
中小學校被煙店包圍
實際上,我國頒布了多部法律法規,以減少青少年與煙草的接觸:2001年國家煙草專賣局規定“所有取得煙草專賣許可證的企業或個人都必須在經營場所柜臺醒目處擺放‘禁止中小學生吸煙,不向未成年人售煙的警示牌”;2007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而大多數城市都有法規規定,禁止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周圍100米范圍內設立卷煙銷售點。
令人尷尬的現實是,前述《中國青少年煙草調查》顯示,80.5%的被訪者在過去30天內買煙時沒有因為不滿18歲被拒絕;64.3%的吸卷煙者報告可以在學校附近買到卷煙。在控煙人士看來,最為惡劣的是,煙店老板還把香煙拆零出售給初中生,25.2%的吸煙學生最近一次吸煙是按“支”購買的,甚至還有2%的學生獲得過煙草業工作人員做促銷提供的免費煙草,1%的學生從自動售貨機上可以買到卷煙。
云南是我國煙草生產大省,而這次調查數據顯示,生產大省一般也是消費大省,云南省初中生中現在使用煙草者占16.5%,吸煙率是全國的兩倍多。2012年上半年,民間控煙組織云南超軼健康咨詢中心曾對昆明青少年暴露于煙草零售店的情況進行調查。他們發現,昆明市二環路內主城區16.6平方公里內共有煙店998個,分布上與同一地區的48所中小學犬牙交錯。中小學周圍100米、甚至50米方圓內均有煙店。該中心當時在報告中認為,昆明市煙草專賣局并沒有執行其2005年宣布實施的《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方案中關于學校周圍100米內禁止售煙規定。該中心主任李曉亮近日對《新民周刊》記者表示,時間已過去了兩年,其間昆明市也重新擬定了煙草零售店分布的規定,“但遺憾的是情況并沒有發生變化”。
李曉亮和她的同事們在調查中發現,學校周圍的煙店以便利店和雜貨店、食品店為主,卷煙和零食等其他貨物放在同一個貨柜中。他們認為,要特別引起注意的是,零食、文具和玩具的主要銷售對象都是青少年,將卷煙與這類商品放在一起,不僅增加了青少年對卷煙的暴露,也傳遞了煙草是一種正常商品的信息,降低了青少年對煙草危害的警惕性。endprint
他們發現,煙草零售店中近50%沒有任何“不向未成年人售煙”的告示;而且,擺放警示牌并不能阻止青少年買到煙。而且,由于店家并不詢問買煙青少年的年齡,甚至還把整包煙拆開零賣,制定政策的部門也沒有切實的監督,禁止向青少年售煙的告知形式基本無用。
與云南的情況可以互為參照的是,2013年底,北京市部分區縣疾控中心以及醫院的工作人員對四區縣的中學校外售煙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在東城區、朝陽區、懷柔區、密云縣的總計87所中學里,要求調查員穿著校服裝扮成學生的身份或者直接招募學生志愿者,獲得卷煙零售點是否向學生售煙等相關資料。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四區縣66.7%的中學校外100米范圍內存在卷煙零售點;調查的128家卷煙零售點中,61.7%未張貼“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標志,81.3%均向學生售煙,這個結果與國家和地方的相關規定嚴重不符。
煙企大力爭奪青少年
在李曉亮看來,煙草零售店是煙草企業營銷的重要前沿,是他們爭奪新吸煙者的主要戰場。在周圍眾多煙店的包圍之中,學生們大多已把煙草當作了普通商品,認為店主賣煙給學生是可以接受、并且是正常的,對同伴買煙、吸煙也早已司空見慣。可以看出,學生們對煙草的危害已失去了警惕性和判斷力;
在研究范圍內的48 所學校中,他們選取了12所舉辦了專題小組討論會,共88名學生參加。幾乎所有參與討論的學生都認為買煙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他們認為現在的老板只要有錢賺就行,從來不問買煙的學生任何問題。有人說:“買煙很容易,你如果要,我5分鐘就可以幫你買回來。”絕大多數的受訪學生都稱見過學生買煙。買煙的學生中甚至有小學生。“我有個朋友比我小,現在才四年級,早就學會抽煙了……有時他用早點錢買煙,有時從家里偷偷拿。”學生買煙有時成包的買,但很多時候也買散煙。因為散煙可以“按計劃”當天抽完,家里人不會發現。
參與小組討論的學生們都知道學校周圍有很多煙店,也知道學生們買煙多在這些煙店買。但學生們普遍并不覺得在學校周圍設置煙店有什么不好,有的還認為學校周圍的煙店方便了學生,只有很小比例的學生對這一現實有懷疑。有學生說:“我個人認為很正常,不是說不在學校周邊買煙學生就不會去購買煙草,如果學生從心里面想要去購買煙草的話,不在學校周邊購買也可以啊,只是多走幾步路而已。”還有人表示,“只要他(老板)辦理了相關手續就沒什么了。”
李曉亮說:“我們感覺現在不能簡單地規定‘學校周圍100米內禁止售煙,應該對此有明確的定義,比如說是方圓100米,還是學校主要門口前后左右都要達到100米?還有,即便如此,也還是很難解決孩子們的煙草暴露,因為他們生活的社區周圍也有很多煙店。”
她的訴求得到了其他控煙人士的行動回應。《2014中國青少年煙草調查》提到,有64.3%的吸卷煙的學生報告在學校周邊可以購買到卷煙,該比例較高的省份為內蒙古(82.2%)、上海(79.5%)和北京(74.0%)。針對此問題,近日有控煙人士以公民身份向國家煙草專賣局以及上述三地的煙草專賣局提出政府信息公開要求,要求獲得學校周圍禁止售煙的明確范圍,該項法規的具體執法、監管部門信息等。
民間控煙組織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宜群提出,除了在學校內嚴格禁煙、在學校周圍禁止售煙,也要警惕煙草企業以慈善捐助之名打入學校。“否則,將來就會有孩子要說他畢業于‘某某煙草希望小學,這不是太諷刺了嗎?”
另外,不能忽視的是,煙草企業對青少年的營銷活動可能已經延伸到了校外的其他場所。某供職于煙草營銷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新民周刊》記者透露,煙草企業會針對年輕吸煙者專門制定營銷策略。她的某客戶的促銷手段就是進入酒吧、KTV等年輕人較多出現的經營場所找人攀談,向其推廣煙草企業的理念和新產品。盡管該工作人員聲稱,會在聊天之前詢問對方是否抽煙以及是否成年,但她承認,他們并不會查驗對方的身份證,并認為確保客戶已成年是經營場所管理者的責任,“輪不到我們管”。而實際上,有不少這類場所在經營時,也不會嚴格地查驗客戶是否為學生。酒吧、KTV本來就是吸煙的“重災區”,煙草企業營銷的介入,無疑為青少年的煙草暴露雪上加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