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彬
摘 要:城鄉一體化作為國家發展重要戰略性部署,包含著農村文化在城鄉之間協調發展是題中應有之義。同時農村文化建設應當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先行先試,起引領先鋒示范作用,用核心價值觀、凝聚力來融合來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應當重視文化層面的建設;在村莊規劃中,應當考慮公共文體設施用地和后續發展空間,應當竭力保護村莊文物保護單位,有條件的還要建設村莊博物館或紀念館,保留珍貴的村莊歷史記憶。只有文化層面城鄉之間消除差別,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一體化。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文化;農村
十八大報告指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根本途徑。所謂城鄉一體化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使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上協調發展的過程。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從概念可以看出城鄉一體化作為國家發展重要戰略性部署,包含著農村文化在城鄉之間協調發展是題中應有之義。同時農村文化建設應當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先行先試,起引領先鋒示范作用,用核心價值觀、凝聚力來融合來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應當重視文化層面的建設;在村莊規劃中,應當考慮公共文體設施用地和后續發展空間,應當竭力保護村莊文物保護單位,有條件的還要建設村莊博物館或紀念館,保留珍貴的村莊歷史記憶。只有文化層面城鄉之間消除差別,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一體化。
1 城鄉一體化和農村文化建設面臨的困境及不利因素
(1)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不足。在農村,文化較難形成產業化,所以文化的產出幾乎為零。從現有的情況來分析,城鄉一體化的進程雖然在加快,但是客觀上造成了農村文化建設的困難環境,需要在短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的不利因素。就政府的角度而言,現階段的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了“三農”問題當中,主觀上忽略了文化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城鄉一體化的部分工作太過做作,即便是上面的優惠政策比較多,但是經過多層“過濾”,農民真正享受到的優惠寥寥可數,尤其是文化,原本存在的差異加上政府工作上的不足,進一步拉大。這種局面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如果繼續保持無人問津的狀態,城鎮化建設及農村文化工作,勢必拖了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后退。
(2)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的認識不到位。從人群分布上來看,大部分的農村人都處于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地步,由于傳統觀念的長期作用,導致農村人并不重視文化建設,他們單純地認為考大學是唯一出路,所以拼命地供孩子上大學,結果卻是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有的農村孩子上大學以后依然沒有好的就業方向和工作。除此之外,農村的娛樂活動也很少。在娛樂節目上,大部分的農村人都是從飯桌轉移到麻將桌,尤其是中老年婦女,她們的文化水平較低,受到老一輩的熏陶,產生了固有的傳統觀念,這些都導致農村文化建設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城鄉一體化是國家的戰略部署,對政治發展、城市建設、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積極意義,但是文化這種主觀性的因素影響著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以及農村的各項建設目標。在以后的工作當中,必須提升農村人的思想文化意識,實現從主觀到客觀的平穩過渡。
(3)封建糟粕在農村有廣泛的市場。目前,在農村糟粕文化還有很大的市場,因為文化生活的缺乏,村民普遍精神世界空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作一天,有些人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唯一的精神食糧就是看電視。農村在看宅基地、墳塋的問題上很相信風水先生,許多封建迷信的活動在農村還很有市場,原始的求神問卜很盛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城鄉一體化進程和農村文化的建設。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這種思想長期持續,會進一步加大城鄉之間的差距,并且對社會的安定會造成較大的輿論壓力,即便是政策和方針上符合戰略發展,也無法得到有效的實施。
2 城鄉一體化與農村文化建設舉措
(1)打造農村文化陣地。由于當下的困境和制約性因素非常明顯,今后的城鄉一體化工作和農村文化建設必須加大投入。多投入一些文化設施,打造群眾文化活動的陣地,比方說建設小型的激情廣場、農民健身公園、休閑景觀帶、文化廣場、電影院等,增加戶外運動路徑、籃球場等。農村公共文化設施陣地應當作為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先行工程來建設。
(2)打造農村文化品牌。要加大力度傳承光大傳統的優秀文化。比如黑龍江著名的雪鄉旅游,莆田市的媽祖信仰。東海鎮也正在積極打造莆田的第二章名片——蔡襄文化。同時要積極借助非遺項目申報和文物點普查活動,進一步了解轄區內文化資源,符合條件的積極申報,如東海鎮正在申報莆田古式油紙燈制作工藝、金沙宮與行人公祠堂捆綁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等,在建蔡襄文化廣場項目。東海鎮已有的金沙宮元宵游燈慶典活動、石梯寺天地誕慶典活動、春節沃嘉杯籃球賽、大埔國家級農民健身公園、宋代古窯址等都是固有的文化品牌。這些文化品牌的宣傳和保護可以進一步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同時注意吸納城市資源,讓城市人了解農村,縮短城鄉差距,實現協調發展。
(3)培訓提高農村干部的文化素養。農村干部是基層組織直面群眾的隊伍,其素質對整個農村的發展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影響。為了提升城鄉一體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為了促進農村文化的有效建設,必須培訓提高農村干部的文化素養。首先,要保證農村干部本身具有一定的素養基礎,“從零開始”并不適合當下的培訓和培養。農村干部的文化素養要表現出綜合性的特點。其次,農村干部的文化素養必須和政府政策相一致。農村干部作為最基層的干部隊伍,與農村直接接觸,具有向下傳達政策、向上反映情況的作用。第三,培訓文化素養要循序漸進,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策略和方法,需要從科普、農業、經營管理、傳統文化等方面加大對群眾的教育培訓,擴大農民的視野。將階段性的培訓成果不斷地應用到農村工作中,完成農村文化建設的各項工作指標。
(4)與民營企業相結合。大部分的民營企業家都是農村出身,與農村的感情較為密切。同時民營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模式,與農村不謀而合。首先,農村向民營企業輸送人才,幫助解決民營企業的用地用工、水電路燈等。其次,民營企業支持鄉村社區開展一些文化傳播活動,支持鄉村教育、公共文化等公益事業建設。第三,民營企業與農村合作文化項目,從客觀上滿足城鄉一體化建設中文化層面的需求。鄉村社區則必須加強宣傳國家的文化優惠政策,多開展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農民的文化娛樂方式,塑造自身良好的文化形象,促進村企共同發展。
3 總結
本文對城鄉一體化與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相應的討論和分析,當前的農村文化建設需要緊緊抓住城鄉一體化戰略部署的契機,設計出一個合理的實施方案,帶動促進經濟、政治、生態、社會事業等多個領域的進步,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蘇敏.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河北農業科學,2010(03).
[2] 李珊珊.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農村文化建設——以寧鄉縣花明樓鎮為例[J].湖湘三農論壇,2010(00).
[3] 王湘琳,夏雅俐.城鄉一體化視野下的農村發展——基于上海寶山的實踐與思考[J].人民論壇,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