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服飾是人類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結合體,既實用,又可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唐代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繁榮昌盛的時期,不僅詩詞、繪畫、舞蹈以及人文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服飾的發展也是不斷推陳出新。唐朝對異國服飾的兼收并蓄,為唐朝創造了富麗、博大自由的服飾文化,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更是意義深遠,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與物質財富。
關鍵詞:唐代仕女服飾;傳統服裝;現代服飾
1 唐代仕女服飾的特點
1.1 女穿男裝
按照中國的傳統禮教,男女不通裝,但是唐代人們的思想卻不受這種桎梏,女著男裝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化現象。所謂女著男裝,有的只是著男子主服,有的則是全身效仿男子裝束。女子可以著男裝,參加戶外運動騎馬、打球等活動。女著男裝是因為受到胡服的啟發,因胡人本就是男女同裝,加上唐代國風開放,對外來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得女裝從外形到裝飾上都大膽地吸收了胡服的特點。唐代對婦女的拘束已大大減少。婦女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男女之間的界限變得較為寬松,使得女著男裝更成為一種時尚。如陜西省乾縣唐章懷太子墓壁畫觀鳥捕蟬圖中,年輕宮女既穿圓領袍衫、小口褲,襦裙、披帛、半臂,淺履的胡服。
1.2 服飾圖案回歸自然
唐代服飾圖案,設計華麗優雅、雍容大度,趨向于表現自由、豐滿與華美。晚唐時期,花鳥服飾圖案、邊飾圖案、團花服飾圖案的運用更為頻繁,將其印在帛紗輕柔的服裝上,真是花團錦簇,爭妍斗盛,不但構圖活潑自由,位置關系也均衡、對稱。
1.3 色彩豐富鮮艷
唐代衣冠服飾承上啟下,博采眾長,使服飾色彩日趨華麗,更富有時代特色。唐代服飾對色彩的選擇與搭配非常重視,染色工藝有空前的發展,花樣翻新,而且色澤艷麗。唐代婦女服飾普遍重視衣裙色彩的美化功能。在服飾色彩上流行紅、紫、黃、綠色,尤以紅裙最為時尚。唐代服飾文化不僅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并為我所用,而且有不少服飾對其他民族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成為世界服裝史上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值得強調的是,代服飾在汲取外來文化的同時,并沒有放棄、否定、懷疑固有的文化。相反,本土文化始終是唐代文化的基礎與核心,能動的選擇與改造外來文化的精英,創造出具有多民族風格的開放性服飾文化。唐人這種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民間的做法,于今仍具有重要的啟示,值得現代中國時裝設計師去深思。
2 唐代仕女服飾在現代服飾中的應用
現代服飾并不是所謂時代僅有的和自發的創造,而是歷史進化的產物。人們在向往唐代開放自由的文化生活的同時,更對那個時代的服飾產生了濃厚的情感。當代設計師學習并汲取唐代服飾的精髓,借鑒、繼承、改良、發展并賦予它新的形勢、新的變化,為我們設計出了更多帶有傳統色彩的現代服飾。唐代服飾給予現代服飾的影響是多面的,文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在日本的奈良時代,也就是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日本女服極力模仿了當時唐代女服的款式,領口采用了凹陷設計,為的是顯露脖頸的肌膚細嫩、修長,這正是模仿了唐代女服的“坦領”而設計的。對唐代服飾的極力模仿,使的日本女子服飾從原來簡單的服裝款式向華麗的唐代服飾作了一個長步的跨越?,F如今歌舞伎的服裝以及振袖依然保留了這樣的設計風格,其影響可見一斑。中國服飾文化對日本服飾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今,和服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的民族服飾,只有在盛大場合人們才會穿著,無論現在如何去欣賞,她們無不給日本增添了色彩和氣氛。
2.1 色彩的應用
在古代,服飾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分,不同的服飾代表著一個人屬于不同的社會階層。同樣,服飾色彩不僅能夠引起人們的注視,而且也是一種區分貴賤、等級的標志。唐代服飾色彩以及它們的設計方法中潛藏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逐漸被世人理解與接受,并深深地影響著世界服飾文化。在今天的服飾設計中,這種色彩與理念常常被中外服裝設計師反復使用。2001年,在上海舉行的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以一身唐裝出現,讓唐裝這一中式服裝款式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雖然現代版的唐裝不同于歷史上的唐代服裝,但是那嬌艷欲滴的織錦緞,精致俊秀的各式盤扣,巧奪天工的五彩手工繡花,使我們領略了大唐盛世的遺風。在色彩上,現代版的唐裝沿襲了唐代傳統的大紅、暗紅、酒紅、寶石藍、咖啡色,成為現代服裝設計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能完全復制舊時的樣式,不能單純地使用盤扣、立領、斜襟、團花、織錦緞等這些典型的元素為主要的設計概念,要推崇一種新的設計理念,與我們的文化體相融合。啟發我們去尋找一條真正適合我們中國自己的服裝發展之路。
2.2 服裝圖案的應用
唐代印染刺繡技術精湛,服裝面料新麗,絲織品品種和花樣豐富,紋樣有盤龍、對鳳、麒麟獅子、天馬、孔雀、仙鶴萬字、雙勝、透背等,比如旗袍上的刺繡。旗袍是典型的唐裝,是中國婦女傳統服飾中的典型代表。旗袍長而緊身和高釵,從裁剪和結構上,采用了胸省、腰省,在肩部村衫墊肩,從遮掩身體曲線到顯示玲瓏突兀的女性美,成為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國服”。唐代最華貴的服飾要數百鳥裙和花鳥裙,我國少數民族苗族的數百種服飾中,最有特色的服飾當數風姿綽約的百褶裙,沿襲了百鳥裙用針線一一穿好的方法。唐代服飾圖案在現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隨處可見。1998年迪奧(DIOR)一系列表現舊上海主題的時裝帶著梅蘭竹菊、富貴牡丹、吉祥文字、龍鳳紋樣圖案。吉祥圖案在時尚界引起轟動。2000年,約翰·加里亞諾設計的“寬衣大泡”。唐代大袖衫,以刺繡“鳳穿牡丹”“龍鳳呈祥”等吉祥圖案為時尚界注入生機。
3 總結
中國是一個衣冠王國,有五千年的服飾文化史。現今人們戴帽穿衣已不僅是為了御寒遮羞,而是為了美化身體,享受高級的文化生活。傳統意義的服裝能否長久流行,我們認為并不在于服裝的形態如何,而在于如何更新。我們需要做的是把我們的傳統服裝和我們的現代生活方式、現代審美情趣結合起來,創造出既是中國的又是現代的民族服裝,并在傳統服飾設計中融入西方時尚元素,即走一條時尚加民族特色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鄭婕.圖說中國傳統服飾[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7.
[2] 臧長風.服飾的故事[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
[3] 華梅.服飾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徐連達.唐朝文化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張云霞(1978—),女,陜西寶雞人,碩士,陜西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