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來源于生活。所謂中國鄉土油畫,主要是表現農村、農民題材的繪畫,是我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的一種繪畫形式。鄉土油畫興盛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中國畫壇,走向主流并幾乎成為當時中國油畫的代名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中國鄉土主題油畫逐漸淡出主流,成為眾多繪畫分支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鄉土主題;油畫;趨勢
1 鄉土主題油畫的發展歷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肇始和發展階段。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及傳統文化的國家,為鄉土題材油畫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文化基礎。鄉土油畫興盛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中國畫壇,其中以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王林的《美術概念100問》的定義最為全面,他是這樣定義“鄉土油畫”的:“‘鄉土繪畫或稱‘生活流繪畫,是我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繼‘傷痕美術之后興起的又一種美術思潮。它是以完全真實可靠的場景描寫,采用盡量客觀的態度把日常生活事件展示于觀者,‘生活流一詞原為文學術語,來源于現代派小說,意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流動的時間中不斷發生和消失。運用到繪畫中卻成了試圖擺脫文學性、情節性桎梏的藝術現象。‘生活流繪畫的畫家為了強調作品的偶然性并加強畫面的真實感,給人以隨意的、自然的、仿佛是從一個窗口直觀現實生活的真實效果,往往采用非傳統的或不規則的構圖以及特殊的肌理處理手法,去表現小人物、小情節。這類作品的題材大多側重于邊疆少數民族生活或鄉村生活,在表現形式上往往采用米勒式質樸純真的風格,表現出濃郁的鄉土氣息,故與‘鄉土繪畫具有相同性。它們的特點主要就在于以形式和內容的單純性打動觀者。”在諸多以鄉土為主題的油畫創作中,尤其以羅中立的《父親》、陳丹青的《西藏組畫》、何多苓的《春風已經蘇醒》最為知名,從而使中國鄉土油畫一躍成為中國油畫的主流。在這一時期,以鄉土為體裁的油畫創作的表現語言更為豐富,似乎很難用“寫實主義”來形容和概況中國鄉土油畫。同時,鄉土題材油畫的繪畫語言的表現性不斷增強,也成為中國新時期鄉土油畫創作的另一個重要特色。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平穩階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隨著西方當代繪畫思想和理念的影響以及后現代思潮的沖擊,和我國改革開放的加快,所有這些一切都對中國鄉土題材油畫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并使其逐漸降溫。許多鄉土油畫家開始懷疑鄉土并逐步放棄鄉土陣地,使鄉土油畫遭遇寒流而淡出了主流地位。隨后,在鄉土題材油畫中創作家們開始進行深入的社會文化思考,與過去的繪畫作品相比,現代鄉土題材作品的最大變化是藝術家個人的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的增強,其中周春芽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周春芽最知名于畫壇的畫作如《藏族新一代》《陽光下的諾爾蓋》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此外,王宏劍的《冬之旅》表現的就是農民對土地和家園的守望,揭示了農民對人的命運的無法預測的茫然和歷史變遷的無奈。隨著社會思想的轉變和人們關注點的轉移,人們開始轉而尋求新的、更能激發人們熱情的新題材、新的表現手法,而“鄉土”題材在人們尋找新的關注點的過程中一點點降溫,直至讓出主流。
2 鄉土主題油畫的發展趨勢
鄉土題材油畫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相信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不僅不會淡出人們的視野,而且在多元社會思潮和社會變遷的影響下,得以逐步完善和成熟。總結而言,鄉土題材油畫具有以下幾點發展趨勢:
一是鄉土題材油畫逐步趨向于懷舊風格。遠離城市的喧囂、找尋幽靜安然的偏遠鄉村或者少數民族地區,較少受到社會現代化、文明程度過高的地區,遠離現代的科技和城市化帶給人們的心理負擔和嘈雜,真正尋求人們的心靈深處的呼喚,其審美趨向于懷舊風格。
二是鄉土油畫創作家的分布趨向于集中。受到藝術市場和社會文化的影響,鄉土題材的油畫家和作品集中分布在國內少數經濟發達、藝術市場成熟和完善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這些大中型城市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相關的文化產業發展較好,經濟基礎雄厚,城市中的美術展覽多,國內外游客較多且畫作容易成交,從而鄉土題材畫家及其作品較多地集中在這些少數城市。
三是鄉土主題的油畫創作技法趨向于多樣化和內容的豐富性。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鄉土題材的油畫在中國的開始興起,寫實主義是這一體裁的主要風格。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畫家以鄉土題材作為主要創作主題,其表現出的藝術風格主要趨向多元化、寫實化及表現手法逐漸增多,鄉土題材油畫的關注客體由人物為主轉向以鄉土風景、風俗、懷舊人物及都市的農民工形象增多等多樣化。例如羅中立所選擇的鄉土題材,剛開始以照相寫實主義為主后來吸收民間藝術,其作品包含了更多的表現性。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鄉土題材的以寫實人物題材為主,但是到二十一世紀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時,鄉土題材趨向于豐富和多元化,其風景也不是純粹的自然景觀,而是處于某個時空的文化氛圍下的風景。總結而言,鄉土題材油畫受地域文化、生活環境、經濟因素和思想觀念的影響,反映了鄉土生活、思想觀念和風土人情,影響了國內諸多畫家的思想觀念,鄉土題材的油畫作品之所以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是因為其貼近生活和實際、觀察自然并繼承現實主義油畫藝術的優良傳統。
3 小結
藝術的創作源泉來源于藝術家對現實的感受,怎樣把握自己的創作心態,怎樣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對藝術家的發展道路有指導性作用。二十一世紀,中國鄉土油畫在當今藝術發展中仍是不可缺少的。因為人類的生存永遠是人們關注的話題,而人類的生命,人性與自然是分不開的。我們無法預測將來會發生的事,但是人們的共同努力可以使事物向著好的方面發展。現階段是鄉土油畫的一個轉折點,鄉土油畫是再度輝煌還是走向沒落都是有可能發生的。這對藝術家來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中國鄉土油畫如何發展是當前學術界值得關注的問題。
總而言之,開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鄉土主題的油畫,在多元社會思想的沖擊下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影響中,鄉土文化思潮與油畫藝術得到了充分的結合,并對中國畫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不可否認,鄉土題材的油畫蘊含具有強烈的寫實主義以及懷舊情緒,它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和文化現象的映射,不僅反映了現實生活又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和人文主義色彩。新時期,盡管當前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更加靈活多樣,但以鄉土為主題的油畫依然是當代中國畫壇的主流之一。因此,探究鄉土題材的油畫藝術價值、精神內涵和文化意義,探索其發展歷程和趨勢,在當前的繪畫藝術研究中仍然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慕榮崗.對新時期中國鄉土油畫的思索[J].水墨丹青,2011(12).
[2] 牛艷霞.對當代中國鄉土油畫發展現狀的剖析[J].2008(3).
[3] 傅旭.淺談中國鄉土油畫[J].理論研究,2012(5).
作者簡介:高超(1992—),男,現就讀于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油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