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韜等
摘 要:高校建筑色彩對傳承校園文化,營造和諧校園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對淮海工學院校園建筑色彩現狀的實踐調研的基礎上,提出有關校園建筑色彩規劃的發展建議,以期在淮海工學院創造出安靜優美,具有濃厚文化氣息,更有利于進行教學與研究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關鍵詞:淮海工學院;校園建筑;色彩規劃
1 我國大學校園建筑色彩規劃的背景概況
校園是培養國家高等科技、文化、管理人才的基地,也是學生學習、居住、休息的場所。校園規劃不但要涉及功能使用、技術經濟、青年心理、環境藝術,還應涉及色彩系統的規劃設計。校園建筑色彩是師生們視覺中最廣泛、最經常接觸到的感知對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師生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位,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其設計應盡可能滿足師生們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藝術享受。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持續擴招以及院校之間的合并,各高校普遍加大了校園的建設力度。改建、擴建、建設新校區、成了學校規模發展的主要形式,許多城市建設的大學城也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但為了盡快解決學校學生生活與學習問題,許多高校在建設的過程中要求工期要短、速度要快,因此在色彩方面,各高校的總體規劃很少能夠得到足夠的重視,高校校園建筑的色彩規劃經常被忽視,出現了很多問題,如校園建筑與建筑之間缺乏協調,新校區與老校區之間顏色差別很大等等。各院校只看重單個色彩的存在,其結果是個性得到了充分彰顯的同時也使得校園色彩的整體形象失衡,不僅僅是給使用者造成了心理壓迫,同時也降低了大學的整體文化品位。因此我們認為,校園規劃中的建筑色彩規劃必須引起校方與規劃設計專業人員的共同關注。
2 淮海工學院校園建筑色彩分析與規劃
(1)學校概況?;春9W院始建于1985年,是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連云港直接創辦的一所本科院校,歷經數十年的建設、改革和發展,學校現轄有蒼梧(校本部)、通灌、東港以及墟溝等四個校區,現有教職工1600人,在校學生20000人。學校下設機械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化學工程學院、海洋學院、食品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測繪工程學院、文學院、理學院、法學院、商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國際學院、東港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職業技術學院等18個二級學院和體育教研部。
(2)實地調研。淮海工學院本部校園建筑共分為教學區和生活區兩大部分。教學區主要有教學主樓、文通樓、圖書館、海洋樓、土木樓、藝術樓、體育館等。其中教學主樓的主色為白色、灰色,輔色為紅色、藍色、褐色。文通樓的主色為淺藍、白色,輔色為銀灰、灰色。圖書館的主色為白色、藍色,輔色為銀灰、深灰。海洋樓的主色為淺藍、褐色、米黃,輔色為白色、藍色、銀灰。土木樓的主色為淺灰、藍色,輔色為銀灰、白色。藝術樓的主色為藍色、白色,輔色為銀灰、銀色。體育館的主色為白色、淺藍,輔色為深灰、淺灰。生活區主要有A區、B區和D區三大塊。其中A1—A4樓的主色為黃色,輔色為白色。A5—A10樓的主色為粉色,輔色為淺灰。B區的主色為黃色,輔色為粉色、白色。D區的主色為白色,輔色為深灰色。
(3)分析小結。淮海工學院的校園建筑色彩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建筑使用了淺藍、白色系做主色調,如文通樓、圖書館、藝術樓、體育館等;一部分建筑使用了黃、粉色系做主色調,如生活A區、B區和海洋樓等;還有一部分建筑使用了白色做主色調,如教學主樓、生活D區等。淺藍、白灰色搭配用在教學樓上會使建筑顯得含蓄、沉穩,但搭配不好就會落入俗套,使建筑顯得平庸,沒有特點,淮海工學院的教學主樓、圖書館等建筑就屬于這種情況。黃色系、粉色系偏向暖色調,若色彩本身純度較高的話,會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溫暖感,例如生活A區和B區,就使人感覺溫暖、舒適。但一旦時間稍長,色彩臟了,也容易顯得建筑年份較長。使用白色做基調色,冷色做輔助色,會使建筑整體呈現一種清冷的色調,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潔凈感,這種配色需要與建筑功能相協調。因此用在圖書館外立面上還是比較合適的??傮w來說,淮海工學院的校園建筑色彩整體規劃稍顯混亂,各個建筑間沒有形成和諧的整體。建筑中沒有能夠展現本校特色風采的色彩。
(4)規劃建議。高校校園是所在城市環境的一部分,并且作為城市教育和人文景觀的一個縮影,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許多城市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色彩特征。如青島的“碧海藍天、青墻紅瓦”,江南水鄉的“粉墻黛瓦”就說明了這一點。而正是這些地方的特色,決定了當地學校的基本特色。連云港作為一個依山傍海的海濱城市,藍色自然成了這個城市的主色調。近幾年的城市建設,也都試圖將藍色融入城市的建設之中?;春9W院地處連云港市區東部,校園周邊的城市建設幾乎是以灰色作為主基調進行的。學校自身的定位和規劃也是發揮地處海濱城市的區位優勢,努力發展成為海洋特色鮮明、區域優勢明顯、多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大學。
因此,淮海工學院的校園色彩規劃可以選用藍灰色作為校園建筑的主基調色,輔助色以淺白色、淡黃色和淺褐色為主。點綴色可以選擇亮藍、粉紫色等純度和明度較高的色彩,起到對建筑配色“畫龍點睛”的作用。藍灰色調既能夠突出學校的海洋文化特色,也能夠恰當地體現出學校工科院校的特征,而且與學校周邊的城市灰色也能夠更好地融合。同時用藍灰色還可以有效的解決隨著時間流逝,色彩褪色,顏色變灰的問題。淺白色和淡黃色等輔助色可以有效地緩解使用過多的冷灰色使校園顯得清冷、消極的問題。亮藍、粉紫色等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純度的點綴搭配,可以在校園呈現出濃郁海洋特色的同時擁有清爽、活潑的視覺感受。
在具體的建筑色彩設計中,教學主樓、文通樓、圖書館等承擔學校公共教育的建筑可以使用統一的淺藍灰作為主基色調,再配以大小面積不等的淺白色和淺褐色作為輔助色,窗框等部分選用亮藍色做點綴。海洋樓作為學校海洋特色的一個主要展示點,顏色的選擇應當以明度較深的藍灰色為主,輔助色選用淺白色,點綴色選擇深藍色。土木樓可以選用淺藍灰作為主基色調,淺褐色作為輔助色。藝術樓選用亮藍灰作為主基色調,淺白色、粉紫色作為輔助色,深藍、深紫色作為點綴色。體育館以淺藍灰作為主基色調,淺白色作為輔助色,亮藍色作為點綴色。生活區統一以亮藍灰作為主基色調,淺白色作為輔助色,深藍色作為點綴色。
3 總結
大學常被人稱之為“象牙塔”,而今天的中國大學校園色彩規劃與象牙的潔白、光鮮相距甚遠。淮海工學院作為一所以成為海洋特色鮮明、區域優勢明顯、多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大學為發展目標的本科院校,雖然建校時間較短,許多建筑的外觀顏色仍然較為明亮清晰,但仍需要對于校園建筑的色彩做出統一的規劃。高校校園環境的實質就是要創造一個優雅、寧靜,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以及激發廣大師生創造性思維的學習空間。正因為此,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用簡單的方式來處理校園建筑的色彩,校園建筑色彩的運用受到建筑的功能形式、色彩的心理效應以及校園的整體文化特色等等方面的約束。因此,我們必須在把握校園整體文化特色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色彩布局的合理、舒適性,以期能夠在淮海工學院創造出一個安靜優美,具有濃厚文化氣息,更有利于進行教學與研究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 懷康.高校校園環境中的色彩規劃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