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園林景觀的發展,利于植物造景成為景觀設計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彩葉植物是自然界存在或經人工栽培選育的,其葉片在不同季節與階段表現出與普通綠色植物顯著不同的色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心理學家認為: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視覺,人的眼睛是最精密的感覺器官,而對視覺影響最大的就是色彩。所以在景觀設計中,彩葉植物造景在景觀設計植物造景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
1 寒地地區景觀設計中的彩葉植物
以哈爾濱市為例,哈爾濱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樹種頗為豐富。在景觀綠化中,由于喬灌木是直立性的木本植物,在綠化綜合功能方面效果的顯著,因此是景觀綠化中最為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何家溝景觀設計行道依舊以喬灌木種植為主,多采用當地常見樹種如丁香,銀杏樹,白樺樹等,一方面增加城市居民對于樹木本身的親切感,從而容易讓人接受,另一方面,由于是城市常見的綠化樹種,對于各方面問題的處理方式,處理經驗較多,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也會比較良好。秋色葉植物是指在秋季時分,樹木葉子的顏色有顯著變化的植物,秋色葉植物是構成秋季景觀的主要樹種,使得景觀區的季相特征更加明顯。基于我省的各方面條件,對于適合在我省生長的45種秋季紅葉植物進行篩選,景觀設計多采用火炬樹,紫花槭,五葉地錦,丁香,金葉尤等植物。秋色葉植物在觀賞期內給人的視覺沖擊極大,以更好的使人達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快,通過葉色,葉形,樹形等方面向人們展示,這也就明顯地反映了季節的特種,充分表現了季相美。
2 彩葉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2.1 彩葉植物種植應遵循生態學原則
對彩葉植物的使用,需要掌握每種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當地環境條件,因地制宜地選擇彩葉植物,如火炬樹,喜光,耐寒,對土壤適應性強,耐旱耐濕,果實九月成熟后經久不落,秋后樹葉變紅,各種特性都適合在哈爾濱種植。既符合地理環境又美觀怡情。
2.2 美學原則
在遵循生態學原則的同時,彩葉植物的種植更應該注重美的體現:(1)統一與變化原則,植物的色彩組成既要統一但又不能過于單調,色彩要有一定的差異與變化,顯示他的多樣性,但也保持其有一定的相似感,引起統一感。綠色作為景觀種植區的主要色相,相當于一個整體背景,有利于塑造整體統一的色彩氣氛。以何家溝景觀種植區為例,主題色調以綠色為主,垂柳,白樺,火炬樹,丁香,連翹幾種植被的主體色調均為綠色。(2)調和與對比原則,兩種或多種顏色有秩序、協調的組合在一起時,會使人產生愉悅舒適的感覺。在景觀種植區內植物色彩的對比,通常是為了突出主題,在景區之間采用色葉對比強烈的樹種將其區分也可達到引人注目的效果。而調和則是為了緩解對比色產生的巨大的色差,避免過度跳躍的效果,調和過度很重要,但大片反復的一致性又會使人產生疲倦感和單調感,調和色中以白色為主,可平和各種色彩在方向感,溫度感以及面積等方面的效果,綠色作為中性色相,透明度低,也可緩和過度跳躍的效果。所以何家溝的景觀種植區,將作為背景的樹木選擇了白樺樹和垂柳的組合。(3)均衡與穩定原則,當種植區選用互補色植物搭配時,若面積大小相一致容易造成色彩在視覺上的不均衡,在植物種植的選擇上,亮度高的植物在景觀種植區所占的面積應該比亮度低的植物所占面積低,已達到視覺平衡。(4)節奏與韻律原則,植物色彩中的節奏與韻律性質和色彩的運動感是息息相關的,不同的色彩的運動感會呈現出不同的節奏和韻律。
2.3 季相變化原則
為了使景觀種植區的視覺感受隨著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季節變換而有所改變,爭取月月有花看,季季有景賞,在配置彩葉植物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考慮花草樹木的季節性變化。
3 植物的情感與心理效應
在現代的城市廣場設計中,綠化的比重每日俱增,彩色植物的運用是基于人類的視覺刺激作用,不同顏色的植物對人的心理所產生的影響也有所差異,且有巨大功效。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偶然經過一片清新的景觀種植區域,會為人們盡去陰霾浮躁,帶來良好的心情與愉悅的感受。
3.1 色彩的情感效應
色彩的情感效應是指人們在長期實踐生活中對色彩的認識而形成的,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意義。在植物造景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不同顏色的植物進行配置,按照色彩的特定含義加以運用,會達到感染人的藝術效果。
(1)紅色:太陽,火焰,鮮血,皆為紅色,人們從紅色中感受到的是熱情,振奮,并且充滿活力,視覺刺激強,常與吉祥,喜慶相聯系,在植物造景的過程中,多用于出入口。(2)黃色:嫩芽,明月,燈光,皆為黃色,人們從紅色中感受到的是新鮮,具有很強的光明感,溫和,快活,萬物復蘇的感覺。在植物造景的過程中,用于樹叢中,草坪邊,建筑前,取得動人明快的效果。(3)橙色:介于紅色與黃色之間,汲取紅黃二色之優點,明度柔和,使人感到溫暖又明快,在給人以前進興奮有溫暖的感覺,在造景中采用橙色的觀果類植物,給人以豐收的感覺。(4)藍色:海洋,天空,皆為藍色,人們從藍色中感受到的是沉寂,冷靜,涼爽,舒適,用于安靜的休息區,老人活動區等地方,擁有特殊的安撫效果。(5)綠色:綠色作為植物的主要的基本顏色,具有藍色的沉靜和黃色的明朗,象征這春天青春和歡快,明度低色彩中性,容易被人接受,在植物造景中可以講深淺不同的綠色搭配在一起組合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也可以將綠色作為底色,配以不同顏色的花卉或者彩葉植物,制造出更加鮮活的植物景觀。
3.2 色彩的心里知覺
(1)色彩的空間感:即色彩帶給人以視覺誤差,比如實際距離,大小,前后關系。暖色植物感覺離觀賞者近,冷色植物反之;相同的顏色,純度高的感覺離觀賞者近,純度低的遠;色調亮的近,色調灰的遠。在景觀設計中,當空間深度感染力不足的時候,可采用色彩的空間感增強層次感。在面積有限的空間中也可用冷色系的植物或純度小體積小質感細膩的植物來削弱空間的擁擠感。(2)色彩的重量感:色彩的輕重感主要取決于明度與純度,色彩明亮感覺輕,色彩灰暗感覺重,從色相方面講,純度高的感覺輕,純度低的感覺重。如建筑物基部一般使用暗色一樣,基礎植被一般選用色彩濃重的植物,如紅色的月季深綠色的松樹等。(3)色彩的冷暖感:色彩的冷暖感覺是物理,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所決定的。冷色感覺涼爽,暖色感覺溫暖。根據此心理感覺,在實際運用中,較為涼爽的春季選擇種植暖色系植物,而炎熱的夏季則選用冷色系的植物。
4 總結
在我國的歷史上,彩葉植物早在秦漢時期就被廣泛的運用在皇家園林中,隨后出現在寺廟園林,私家園林及普通園林中。隨著時代的日益發展,在繁華的大都市中,城市景觀設計者也慢慢打破了綠色成片的景象,彩葉植物被更加廣泛地運用到植物造景中,不論是空間大與小,層次深與淺,以及給人的視覺感受,彩葉植物都發揮了更多的作用,相比較與單一的綠色植被,彩葉植物無疑為景觀造景增添了一筆趣味。
參考文獻:
[1] 梁鳴,孫波,郭景立.彩葉植物資源應用現狀及研究進展[J].2010.
[2] 邵果園.彩葉植物集園林應用[J].熱帶農業科技,2006,29(4).
[3] 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4] 漢楓.園林色彩植物[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梁純(1990—),女,現就讀于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設計系,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