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 唐茜 張文
摘 要:城市道路景觀綜合反映出了城市的人文精神面貌,體現了整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延續并見證了城市歷史文化的發展與變遷,是整個地域文化的靈魂所在。本文出于以上考慮,對長江中下游地區地級城市主干道景觀綠化設計進行探索,提出了一些設計理念及設計方案構思。
關鍵詞:地級城市;主干道;綠化設計;植物配置
1 長江中下游地區地理特點
長江中下游地區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春夏季降水較多。四季光熱界線分明。年均溫14~18℃,年降水量1000~1400 毫米。長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長江及其支流所夾帶的泥沙沖積而成,總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絕大部分的高度都在海拔50米以下,境內港汊縱橫,湖泊密布,向有“水鄉澤國”之稱。主要土壤為軟土,大多為淤泥、淤泥質土,褐灰色、深灰色,局部夾軟塑狀黏性土、松散粉砂,具有較好的保水性。
2 地級城市總體分析
2.1 規劃解讀
農田、旱地、水塘是一般地級城市現狀的重要構成元素,未來10年它們將成為工業、倉儲、行政、科研、居住新城。
2.2 環境分析
(1)穿行區域。地級城市主干道路,體現城市生態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承擔出行及組織旅游的功能,著眼于穿行不同區域的景觀綠化帶設計,使景觀與周邊環境相互滲透。(2)景觀功能分析。根據地級城市區域性質,主干道主要服務人群為當地居民、行政辦公,科教辦公學習,旅游觀光,服務特性決定了道路特性——慢節奏運行方式,慢是指更多的停留觀賞空間,可以停下腳步更多的體驗和觀賞生態美景。
3 設計方案構思
3.1 設計定位
打造自然與人文特色交相輝映的門戶道路,展現生態、產業、科技及人文一體的迎賓大道。提煉與當地城市有關的長江水系形態,將“新型工業”文化、“教育名城”文化等主題與植物種植相結合,營造不同的節點和段落。最終形成統一變化的整體,形成簡潔、大氣、綠意盎然的具有人文特色的迎賓大道。
3.2 分段設計(外側10米景觀帶)
(1)迎賓序曲段——城市旅游區道路設計。道路兩側一般規劃為生態綠地,設計以風景林帶為主,塑造觀賞林帶,烘托迎賓氛圍,為城市旅游業的發展塑造名片。(2)工業之魂段——工業規劃區的道路設計。設計以體現高新產業蓬勃發展。設置“魂”主題雕塑,造型提煉新型工業產品,主要通過雕塑展現開發區新型產業的與時俱進,積極向上的美好前景。設置密林防護帶,隔離工業區產生的廢氣。(3)科技之花段——行政、教育道路設計。設置花主題小品,采用郁金香花型小品,象征永恒的祝福,下層配置劍蘭與景石相襯,寓意師生情誼長久。景觀帶設置開放型綠地,營造城市開放空間。(4)特色居民段——居民用地道路設計。本路段可展現地域歷史文化。設置“韻”主題景墻,充分展示當地歷史文化。景觀帶設置休閑型開放綠地,滿足周邊居民區休閑需求。
3.3 植物配置設計
(1)“層林盡染”——迎賓序曲段。設計以風景林帶為主,采取自然式種植為主,多層次搭配,以常綠喬木做背景林,前景采用綠色葉植物及大色塊灌木地被,塑造觀賞林帶。背景種植常綠樹香樟、石楠、桂花,片植色葉植物銀杏、楓香、櫸樹、烏桕、紫荊、紅楓等。林下種植些自然狀灌木如南天竹、大葉黃楊、紅花繼木等。(2)“林清木秀”——工業之魂段。綠化設計設置密林防護帶.有效的隔離工業區產生的廢氣。采用抗污染能力強的樹種。使防護功能與生態功能密切結合,喬、灌、草合理搭配,并使綠量增大,讓污染及廢氣得到有效的隔離及吸收。主要以常綠植物為主,種植香樟、大葉女貞、池杉、石楠、棕櫚、夾竹桃、海桐、紫薇、木槿、麥冬等。(3)“桃李芬芳”——科技之花段。設置開放型綠地。植物種植以觀花植物為主,主要植物有香樟、桂花、欒樹、榆樹、紫葉李、紫荊、桃花等。(4)“落英繽紛”——特色居民段。此區域設置休閑型開放綠地。植物種植以觀賞性為主,主要植物有香樟、樸樹、楓香、桂花、石楠、櫻花、海棠等。道路分隔綠化帶:設計遵循帶狀空間布局方式,形成簡潔、大氣的迎賓大道。植物種植主要采用3~4種喬木樹種,根據各段變化觀花灌木,顏色豐富的灌木綠籬及成片種植觀花地被植物,形成簡潔、大氣的迎賓大道。
3.4 節點景觀
(1)“魂”主題:周邊規劃為工業用地,在此處設置“魂”主題雕塑。雕塑造型提煉新型工業產品,主要通過雕塑展現開發區新型產業的與時俱進,積極向上的美好前景。(2)“花”主題:周邊規劃為行政辦公、教育科研用地。在節點處此處設置郁金香花燈小品,烘托“花”主題,綻放的花朵寓意科教事業朝氣蓬勃。(3)“韻”主題:周邊規劃為居住用地。在此處設置景墻,加以現代的手法將當地文化元素造型結合并抽象化,充分展示當地文化,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歷史文化。(4)各十字路口處設置車輛掉頭路口,根據道路路面情況,在30m~35m內布置小于低矮花灌木,保證行車安全。
以上介紹的方案為遠期景觀方案,必須結合道路外側用地性質,并且根據農田、水塘,現狀條件設計成自然風光林帶。
4 結語
建設地級城市主干道不僅加強地級市與一級城市之間的經濟來往,更加快了一級城市圈經濟一體化發展,推動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經濟帶的發展,紐帶作用更加明顯。通過對地級城市主干道景觀綠化設計可以更好塑造地級城市濱水生態園林城市風貌、展現豐富的歷史文化沉淀。道路景觀設計在體現自然、生態的前提下,充分結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點,打造出集生態、景觀、旅游、交通為一體的城市名片。
參考文獻:
[1] 李一卓,王闊然.城市道路綠化設計與重要性[J].科技向導,2011(11).
[2] 王悅.淺談城市道路綠化設計中的植物配置[J].林業科技情報,2010(2).
[3] 呂軍權.城市道路景觀初探[J].南方論刊,2008(4).
作者簡介:曹艷(1982—),女,湖北武漢人,碩士,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唐茜(1982—),女,湖北武漢人,碩士,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張文(1983—),女,湖北武漢人,學士,湖北地礦建設工程承包集團有限公司技術專員。